抚触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抚触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段居华 张幼萍 张蕾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采取抚触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本科室接治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研究,统计64例,以双盲法分组,即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2),常规组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以此为基准行抚触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体质量升高、进食奶量及腹胀、呕吐症状改善用时与常规组比明显较优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采取抚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抚触护理;进食奶量;效果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即喂养困难,多因新生儿胃肠功能发育异常,使胃肠功能紊乱。目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护理内容涉及乳类、科学开奶时间及非营养性吸吮等,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依旧有部分患儿病情控制欠佳,进展至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多项报道研究,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经温和刺激经皮肤感受器传送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形成正面生理效应,使新生儿不良症状得以改善[1]。为此,本研究对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接诊新生儿展开探讨,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本科室接治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研究,统计64例。纳入标准:家属知情并同意研究;符合新生儿不耐受临床判定指征。排除标准:胃肠道先天畸形;非自愿参与研究;先天性心脏病。以双盲法分组,即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2),常规组男童女童比19:13;年龄临界区间2~26d,平均(14.03±3.16)d;体质量2101~3048g,均值(2541.05±105.12)g;研究组男童女童比20:12;年龄临界区间2~27d,平均(14.46±3.13)d;体质量2110~3050g,均值(2538.05±103.11)g。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辅以基础护理,如结合患儿状况尽早开奶,经口予以母乳,配以奶粉开奶,2~3ml/次,一旦有不耐受情况即刻停止;选择合适乳类,同步开展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等。

研究组立足于常规组基础实施新生儿抚触:抚触前,做好环境准备,维持环境干净整洁,温度调控至28~30℃,此环节需在患儿病情稳定时实施,对于刚进食、存在躁动及哭闹等表现患儿不宜抚触;抚触过程中,涉及部位头面部、胸腹部及背部等。头面部抚触经新生儿前额部实施,自两边轻推,两手拇指自前额中央处由上到外滑动,抚触者中指放置在乳突部,经手掌自前额发迹顺沿后方滑动。对胸部实施抚触时,由右下部朝左上部、下部交叉实施,切勿损伤乳头。腹部抚触,抚触者四指保持并拢状,自左下腹向上腹按摩,而后滑动至右下腹。四指抚触过程中先对上肢、手部实施按摩,而后对双下肢、足部进行按摩,轻轻揉搓大肌肉群,翻身后,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以防窒息,开展背部按摩。最后用食指、中指及拇指进行脊柱两侧皮肤的按摩及揉捏。

1.3 观察指标

①体质量升高、进食奶量及生活质量。对两组体质量升高、进食奶量展开比较,同时借助科室自制量表对新生儿生活质量实施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越好。

②症状改善用时。包括腹胀、呕吐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23.0软件对研究数据展开处理分析,进食奶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进行检验。护理效果用率表示,以6114c6ef2badf_html_2c1911cf584c9247.gif 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质量升高、进食奶量及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研究组体质量升高、进食奶量及生活质量较常规组明显较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体质量升高、进食奶量及生活质量(6114c6ef2badf_html_44499fe42dae45b7.png

组别

体质量升高(g)

进食奶量(ml)

生活质量(分)

研究组(n=32)

185.26±12.19

316.78±23.47

91..47±5.33

常规组(n=32)

135.12±10.68

233.47±18.68

82.41±4.89

t

17.501

15.711

7.085

P

<0.001

<0.001

<0.001

2.2 症状改善用时

研究组腹胀、呕吐改善用时(2.76±0.32)d、(2.61±0.44)d短于常规组(4.20±0.43)d、(4.11±0.63)d、P<0.05,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15.197、11.042,P<0.001)。

3 讨论

新生儿自娩出后就开始哺乳喂养,因宫内营养至胃肠道转变需耗费一定时间,易引发胃动力不足表现,加之娩出后新生儿难以有效吞咽吸吮,导致喂养不耐受形成。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对其自身肠道内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使胃肠功能遭受损伤,引起临床重视。为确保娩出后患儿营养正常供应,当下临床多以静脉亦或是鼻部胃管供能,但在后期实践中发现,易导致胃排空延迟。有研究指出,抚触可对新生儿皮肤形成良好刺激,这种刺激经输送至大脑后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促进胃肠道蠕动,加速内容物排出[2]。本研究结果示,研究组体质量升高、进食奶量及腹胀、呕吐症状改善用时与常规组比明显较优P<0.05,提示抚触护理效果可观,抚触时由抚触操作者对患儿全身皮肤实施腹膜,产生温和且有益的刺激,且经皮肤转达给脑部组织,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加快胃排空。另外,抚触有益于刺激胰岛素分泌,强化营养物质储存,使体质量增加,纠正呕吐、腹胀等不良症状[3]

综上,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采取抚触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腹胀及呕吐等症状,促进患儿体质量升高,优化预后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启菊.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338+360.

[2]张杰.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7):117+120.

[3]刘晓清.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护理及抚触的应用意义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