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茯苓饮治疗痰湿咳嗽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3

叶氏茯苓饮治疗痰湿咳嗽的临床观察

周辛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传统医学与运动伤害康复研究所 510317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叶氏茯苓饮加减治疗痰湿咳嗽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本方作为痰湿型咳嗽基础方的有效性。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于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4例咳嗽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叶氏茯苓饮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咳嗽咳痰均有明显缓解,观察组大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氏茯苓饮对于痰湿型咳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叶氏茯苓饮;咳嗽;痰湿;临床疗效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症,咯痰是常见的伴随症状。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然而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会活动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迁延不愈导致慢性功能性损害。本病属于中医“咳嗽”的范畴,痰湿型是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1]

叶氏茯苓饮是名医孙曼之通过总结叶天士的用药规律提炼出来的通降阳明之法,一共六味药:茯苓、黄连、半夏、杏仁、陈皮、枳壳。本人应用此方在临床中对痰湿型咳嗽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 一般资料

一项回顾性研究,选择于 2018 年 8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4 例咳嗽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湿咳诊断标准[2]。2)中医辨证符合《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3]《中医内科学》[4]和《中医诊断学》[5]制定的痰湿蕴肺证型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资料不全者。2)未能配合治疗者。

    1. 方法

观察组中药主方为叶氏茯苓饮,用药为茯苓20g、黄连3g、姜半夏9g、杏仁9g、陈皮6g、枳壳9g,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物的用量及药味。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天。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止咳祛痰药物。

对照组中药主方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用药为姜半夏9g,陈皮6g,甘草6g,苏子9g,白芥子9g,莱菔子9g,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物的用量及药味。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天。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止咳祛痰药物。

    1. 疗效观察

      1. 观察指标及方法:根据中医证候积分标准[6]:按咳嗽次数、咳嗽程度、咳痰量、大便的情况轻重分别记0-3分,统计症候总积分进行疗效评价。


表1. 中医症候评分表

分值

咳嗽次数

咳嗽程度

咳痰量

大便

0

成形

1

间歇性短暂咳嗽

不影响睡眠和工作

少量,约10-15ml

软烂

2

经常咳嗽,不影响日常生活

轻微影响睡眠和工作

较多,约16-50ml

粘,难冲净

3

频繁阵发性咳嗽,影响日常生活

影响睡眠和工作

多,超过50ml

稀,不尽感


      1. 疗效评价:症候积分减少百分比(%)=(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愈:症候总积分减少≥95%,咳嗽咳痰基本消失;显效:症候总积分减少≥70%,咳嗽咳痰明显缓解;有效:症候总积分减少≥30%,咳嗽咳痰减轻;无效:症候总积分减少<30%,咳嗽咳痰无改变或加重。

    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6116055beaa70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观察组

32

11

1

17

3

对照组

32

4

1

25

2

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0.6%和对照组93.8%,说明两方均能有效改善痰湿型咳嗽患者的症状。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6116055beaa70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6116055beaa70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分)

组别

N(例)

咳嗽次数

咳嗽程度

咳痰量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2

2.06±0.62

0.75±0.62*

1.94±0.44

0.72±0.58*

1.94±0.50

0.44±0.50*

对照组

32

2.0±0.57

0.97±0.47*

1.91±0.47

0.91±0.39*

1.94±0.44

0.38±0.49*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咳嗽次数、咳嗽程度以及咳痰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情况比较(6116055beaa70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情况比较(6116055beaa70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组别

N(例)

大便情况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2

2.26±0.51

0.78±0.66*△

对照组

32

2.06±0.44

1.15±0.6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大便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1. 讨论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肺系疾病,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种,痰湿蕴肺属内伤咳嗽的常见证型,多由外感后余邪未清,或素体脾虚痰湿复感外邪所致。本证形成的基础为痰湿内停,中医治疗应以燥湿、宣肺、化痰为主。

叶氏茯苓饮是名医孙曼之通过总结叶天士的用药规律提炼出来的通降阳明之法,一共六味药:茯苓、黄连、半夏、杏仁、陈皮、枳壳。其中茯苓淡渗利湿,半夏燥湿化痰,杏仁宣降肺气润肠,枳壳、陈皮理气化痰消痞,佐以少量黄连调胃燥湿,整方使肺气得降,胃气得和,痰湿得化,临床多用于治疗胃痛[7]、痞满[8]等。本人在临床上应用本方治疗痰湿型咳嗽,发现不仅能缓解咳嗽症状,而且对患者大便的改善疗效满意。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调理胃肠功能能够调节肺系疾病,这可能也是本方治疗痰湿型咳嗽的中医学理论依据。

本研究中64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在改善中医症候的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中医症候,两组在改善大便稀溏症候P<0.05,说明两者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因而,叶氏茯苓饮加减方在治疗痰湿型咳嗽上安全有效,并且能较好地改善便溏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秀兰,成佳黛,卓进盛.基于全国名中医林天东慢性咳嗽病案的中医证候与证素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4-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2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