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武静

山西白求恩医院儿外科 山西 太原 030032

摘要:在儿科门诊的治疗中,小儿静脉输液过程较为繁琐,护理中有较多安全隐患,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出现,会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出现纠纷。为减少小儿哭闹,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为小儿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52例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进行护理研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心理护理;小儿静脉输液;应用研究

引言

小儿静脉穿刺是门诊输液室常见的治疗方法,对小儿实施心理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患儿由于年龄比较小,表达能力又差,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使输液过程顺利。作为我们护士要多与患儿进行交流,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紧张感,从而建立互信关系,以取得患儿的配合。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52例患儿在穿刺时进行了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52例患儿进行护理研究,实验组患者76例,男性46例,女性30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10.8岁,平均年龄为:(4.9±0.7)岁,疾病种类,36例为支原体肺炎,32例为轮状病毒腹泻,8例为其他。对照组患者76例,男性40例,女性36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11.2岁,平均年龄为:(5.1±0.9)岁,疾病种类,37例为支原体肺炎,32例为轮状病毒腹泻,7例为其他。两组患者在身体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环境护理

患儿因生病来院就诊,突然变化的环境使他们感到陌生、紧张和恐惧,创造舒适的环境是做好患儿心理护理的前提。因而在儿童输液时依据儿童的特征进行一些设计,如护士服、护士帽都是粉红色的,墙壁上挂一些卡通画,设立专柜里面存放一些玩具,摆放小床、各种图案的桌椅,床单、被套、枕套都有动物图案,使患者有家的感觉,以分散其恐惧心理。可以在输液过程中适当的进行沟通,播放其喜爱的动画片,分散注意力,避免或减少哭闹。

1.2.2心理护理

儿童发展的心理思维分3个阶段。①3岁以下的儿童是思维发展的最低阶段,称感知动作思维。此期患儿虽然已开始做游戏,但极其简单,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针对患儿这个时期的特点,给予看图片、玩玩具、参观输液室等实物教育,输液时由家长抱着,以消除患儿的陌生感。②3~6岁儿童的思维为具体思维。此期患儿思维能力逐渐完善,模仿能力较强,在幼儿园教育下,开始了集体生活。根据此期的心理特点,耐心解释说服,如女孩子都爱漂亮,可以从穿着、长相等进行赞美、诱导,男孩子喜欢刀、枪,爱学做英雄要勇敢,以激励开导为主。由于儿童心理改变有不随意性,易受他人影响,有患儿哭,他们就会跟着哭。在穿刺时,优先安排那些合作患儿,让他们作示范,及时给予表扬并给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小红花、贴画等,让胆小、恐惧的患儿先观看,消除其恐惧心理。对那些经反复心理诱导不肯接受输液的患儿,采取“惩罚”手段,如对他们态度冷淡或警告,撤消“奖励”,让陪同的人离开等;患儿在接受穿刺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他们的配合。大部分患儿经上述心理护理后都能接受静脉输液,大大提高了穿刺效率。③7~12岁学龄儿童为抽象概念思维。对此阶段的儿童重点实施引导,因此阶段的儿童大部分已上学,受到学校老师的严格组织训练,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和忍耐力,有荣誉感、责任感,但仍较固执、任性、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较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产生惧怕、焦虑、疑惑等心理变化。对他们要耐心、细致说服,向其讲解在穿刺时如何配合及具体的操作过程、输液时的注意事项等,以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1.2.3输液护理

提前准备好需要的物品再来输液,缩短其对输液物品的恐惧时间,给予肢体上的安抚,和语言上的鼓励、赞美,增强信心,同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用药前告知家长使用的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怎样固定肢体。还要对家长的紧张情绪多加安抚。在穿刺过程中,保证稳、准、狠,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使用静脉留置,从而减少由于不当穿刺造成的痛苦。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儿所表现的痛苦。在患儿输液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巡护,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病情变化,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

1.2.4家长的配合

一些孩子患病家长心情紧张焦虑,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与效果难以作出客观的评价,对护士不信赖,易产生矛盾。有的家长对患儿一味迁就,当患儿不合作时缺乏耐心,甚至粗暴训斥或谩骂,给患儿心理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在穿刺时,对家长要按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宣传教育,消除顾虑,改变其不良情绪。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76例患者中,53例护理满意,占比69.7%,22例护理一般,占比28.9%,6例护理不满意,占比7.8%,对照组76例患者中,32例护理满意,占比42.1%,35例护理一般,占比46.1%,11例护理不满意,占比14.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的身体和心智没有发育成熟,且身体免疫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疾病,在儿科治疗中,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效果快,疗效好,但小儿在输液中会有较为严重的哭闹情绪,孩子的哭闹往往又会引起家长的误会,引起医患纠纷,为使患者顺利输液,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需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首先患儿因为之前的治疗经历,往往对扎针有着强烈的恐惧,导致他们对医护人员本身也有着很强的恐惧,有些严重的患儿看到穿白衣服的人就开始哭闹。患儿对静脉输液有紧张、恐惧的负面情绪是现实存在的,这对治疗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护理人员要和患儿做好充分交流沟通,可以在进行扎针之前和孩子做个简单的小游戏,使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让他们知道扎针对他们的健康是有益的,扎针不是很疼,就算是疼也仅疼一下,但是不治病的话他们会更难受,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丰富输液室的环境,将输液室布置成卡通背景或手绘上几个动漫形象,消除患儿的陌生、恐惧感。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巡护,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关处理,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过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各种不良情绪,可以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使患儿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从而使静脉输液过程顺利,安全、有效。对稳定患儿情绪,提高患者和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温惠娟.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5(12):118-119.

[2] 王晓芬,巫雨芽,邓小丽. 小儿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医疗,2013,28(21):169-170.

[3] 陈秀捞,蔡荣英,翁琼英,余妙冲.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观察[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9(03):284-285.

[4] 杨艳华.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0(0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