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中职学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分析

刘远

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 510920

摘 要: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的,中职学校的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当中,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要求,职业教育要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就需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围绕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一中心,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并同时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关键词:中职学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春天。围绕职业教育改革,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职业教育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重要目标。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就要与经济发展、产业革命相适应,更好地为经济服务,为市场需要服务。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第三大产业的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近年来社会服务业行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支柱产业。在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下,需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中职学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围绕经济需要培养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经济进步社会稳步发展。

一、现阶段中职学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面临困境

中职学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现阶段中职学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和学校发展。

首先,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吻合。中职院校专业设置没有结合区域的发展情况做好相关专业设置。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学校较长时间没有调整专业结构,一直沿着原来的专业结构体系办学;另一方面就是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没有认真调查研究,没有将学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这样,对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产生不利影响,长时间如此,必然会影响到学校服务能力和办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是课程开设与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相称。因为专业设置局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接触到本专业学习的内容,要想了解更多的知识或接触其他专业,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也无法全面地了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其结果就是,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学生也不能在毕业后顺利进入到企业工作。

二、中职学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结合学校实际,合理设置发展目标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需要对教育目标进行设置[1]。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断提升,对中职教育体系造成了一定影响[2]。当前,职业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其背后的挑战,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主动对接经济发展,从宏观到微观不断完善,合理设置学校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够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农业观光经营、数字媒体、物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幼儿保育和中餐烹饪等行业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学校就可以结合这些相关的方向,设置具体的专业培养相关人才,让自身的教育目标能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联系。

(二)坚持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专业群”建设。

坚持学校与企业融合发展,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加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要坚持扎根南粤大地办教育,坚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立足从化实际,充分挖掘潜能,努力整合资源,继续调整和开发新专业,确定专业建设目标方向。学校要努力建设几个优势专业或专业群,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不断培育学校专业品牌,提高学校内涵发展力。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融入教学改革,建设开放共享、交互共生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三)加强教师培训,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学校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队伍。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与企业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有计划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实践锻炼,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向,提升企业一线生产实践能力。建立健全高水平兼职教师聘用机制,打通“双师型”教师双向流动通道,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实行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定期组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外出研修访学。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发展

(四)加强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组织各专业建设委员会特别是学校重点培育发展的专业,深入做好企业调研,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职学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是国家宏观层面的要求,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帮助中职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中职学校要直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围绕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目标,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中职学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林香,谷月,杜倩.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贡献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年度报告分析[J].内江科技,2021,42(06):136-137.

[2]郝天聪.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挑战与改革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4):38-43.

[3]白亚光. 陕西中职学校吸引力及其提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