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赫章县平山镇教育管理中心 贵州毕节 553208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需需更务实,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文章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创设合理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利用熟悉教学资源,减轻教学内容难度等三个有效教学策略来培养其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渗透
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教师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认真剖析教材,精心编写教学设计,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最终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成为具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中学生。由此可见,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它能不能抓住学生眼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本节知识,接下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这些都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好的情境也有利于学生信息意识的形成。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更准确地判断信息价值,能积极主动地用合适的方式获取、处理信息,以期解决实际问题。如《活动五:构筑信息安全屏障》教学时,教师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给学生展示机器人小麦的表演。小麦能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简单动作,学生看到机器人,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想不想看小麦更精彩的表演?”学生更兴奋地回答了“想”。教师利用U盘给小麦接入新的程序,结果小麦不听从指令,如命令左转它却跳舞,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用U盘给小麦植入新程序代码后,小麦出现故障不按我的指令表演了呢?”学生结合刚才的情境,开始处理信息、分析原因,得出答案“U盘中毒了”。教师紧接着引出本节课题,课堂气氛活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意识也形成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合作探究引领自主学习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改变传统的喂养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创设好教学情境,学生根据教材、微课、导学案等相关资料自主学习。通过自己思考、摸索,小组协作探讨,再动手实践操作,最终解决相应问题。可以理解为学生将复杂的问题,通过自我思考,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分解成各个小问题,再对小问题逐个击破,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计算思维这个核心素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指出计算思维是一种运用计
算机科学基本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方式,涵盖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广度的一系列思维工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了知识,提升了操作能力,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养成。例如:《图像的合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观看效果图古诗小池,提出问题:“如何实现这张效果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8分钟。给学生提供导学案、微视频和练习的素材,教师适当点拨,可以分解为3个操作小任务:抠图、更换背景和添加文字。学生根据提示结合手上的资料素材自主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探究,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教师请三个已解决问题的小组代表上台演示,讲解具体如何操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分析相应的解决办法,掌握本知识、技能。通过台上同学的演示,原先的疑问也能迎刃而解,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不正是计算思维的演绎过程么,且这一过程教学有效性也得到了提高。
三、创新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教师不能再限定学生思维,如教师在教授软件时用成品来演示制作过程,学生对照步骤就行创作,导致作品单一、缺乏创意。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创意,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导学案等资源,利用所学的数字化软件完成一个全新的作品,即把软件技术的学习与自己的创意设计有机结合,通过探索实践,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从而逐渐具备创新能力。如《设计期刊封面》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根据所学word的相关技术,自由创作班刊封面。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作品创作中。学生掌握了自选图形组合后,设计出特有的班刊标志,而不是死板地按课本的步骤,制作课本上的图标,有利用长方形制作雪花的,有方向键与星星组合,还有做成五星红旗等等。班刊标语多种多样,配上自己挑选的图片,甚至是自己绘制的图片,一幅幅展示学生风采,富有创意的封面作品呈现出来。这样创新能力自然就在word作品创作中培养起来了。
四、合理有效培养社会责任
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变革,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求人们承担相应的信息社会责任。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明确信息社会责任。即学生在利用信息时要自觉遵守信息法律法规、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信守社会伦理道德等。如《探讨信息技术对
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辩论赛的方式,由正方持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观点,方持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观点,由双方辩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合理利用信息的重要性。从而得出结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应当具备信息安全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结语: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地实践与创新下,学生才能逐渐成为具备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日新月异的社会,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4):13-17
[2]MitchelResnick,任友群,单俊豪.中美信息技术教育创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23):4-9
[3]樊丽娟.浅谈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8):10
[4]廖雪红.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高效教学[J].福建电脑,2018,34(11):17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