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培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7
/ 2

中职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培育

李桂女

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 湖南 郴州 432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中国制造”品牌越来越响亮,在企业践行的“工匠精神”,逆向延伸到了为企业直接输送人才的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理应走在时代的前列,以工匠精神主导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因此,针对社会对工匠精神缺乏重视,校园工匠文化氛围不浓厚的现状,剖析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探究中职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培育途径。

[关键词]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工作品质的追求。现代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四者的融会贯通,主要内容含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1]。新形势催生新职教,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工匠精神成了中职生的必备素质。

一、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一)广大民众工匠精神意识不强。十八大之后,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 2021年全国各地坚持高中普职招生1:1分流。不少家长产生了恐慌心理,认为孩子不能参加高考就是没出息,读职业学校就是混张文凭去打工。他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不懂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更别说以工匠精神教育孩子。各中职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追求成绩和对口升学率,而忽略了工匠精神、人格力量等要素的培育。

(二)学校工匠精神文化氛围不浓。我国历史上不乏鲁班、偃师、蔡伦等能工巧匠,而他们的精神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不够。虽然中职学校校训中有“尚能”“尚技”等关键词,但缺乏工匠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质、提品质、创品牌”。[2]工匠精神的践行重点在企业,但职业教育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工匠精神才在学校慢慢重视起来。

(三)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不够。中职生大部分属于潜力生,他们学业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更高层次的学习,课堂信息量大,知识面跨度大,适应性不强。知识匮乏,对人生缺乏必要的规划,缺乏职业理想和追求,难免对“工匠精神”理解不深刻,趋于片面化或碎片化,如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用心完成任务,就是努力做好事,与正确做人、个人道德品质等无关。

二、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加速职业教育的新变革,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是时代的呼唤。中职学校必须重视人才的培育,重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土壤,以培养德艺兼备的大国工匠为目标,为打造优质产品,擦亮中国品牌,让中国产品在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传承匠人精神的需要。工匠精神虽然是本世纪才提出来的,但是它并不是舶来品,我国历朝历代著名匠人不胜枚举,从建筑工匠“祖师”鲁班、隋代著名桥梁工匠李春,到创造“中国敦刻尔克”抗战奇迹的重庆“北碚之父”卢作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等,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持久地、努力地、严格而又饱含智慧地践行匠人精神,并为之不断注入新内涵提供有力注脚。当前发展匠人精神的优良传统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精神,立德树人是根本。这个德,是思想品质,也是职业道德。对于中职生来说,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中的重中之重,是立世之本。正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让他们追求有方向,奋斗有目标,人生有意义。

三、中职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培育

(一)建章立制重视工匠精神。一是建立工匠文化制度。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建立健全有关工匠精神的激励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管理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激励工匠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对在竞赛中取得好名次的学生给予表彰,发挥榜样作用。二是用好工匠精神管理制度。在建立制度的基础上要用好制度,用工匠精神的要求管理好师生。落实培训制度,强化老师们的工匠意识,激发干事业的热情,用工匠精神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落实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做践行工匠精神的模范,带动学生成长。

(二)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一是建设好显性文化。构建优良的校园工匠文化氛围,精心打造学校文化长廊、宣传版块、校史陈列馆、雕塑、塑像等,用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对工匠精神进行大力宣传。让工匠、劳模、校友中的楷模做学生的榜样,使工匠文化耳濡目染中入脑入心。二是利用好隐性文化。隐性文化在于行为和观念,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影视文化、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活动载体,营造富有活力的工匠文化氛围,让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知。

(三)教学活动渗透工匠精神。一是培养良好的专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校教师要多措并举让学生热爱专业,如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向学生展示专业的魅力;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匠心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二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懂得短期目标贯穿于整个中职学习阶段,长期目标关联人生一辈子,要努力钻研探索,朝大国工匠目标奋进。三是培养学生大国工匠意识。教育中让学生明白要想将来成为行业精英,必须专注和坚持匠人精神。让学生明白工匠精神没有那么高大上,都是些实实在在的细节,应该从生活入手,修正价值观,从小事做起,一丝不苟。

总之,中职生是未来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实践者、创新者,老师肩负着引导他们弘扬工匠精神,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激励他们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重任。师生携手奋进,工匠精神有效培育可期。

参考文件

[1]彭军林,何瑛,基于工匠精神的“六位一体”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论丛,2018(20):42-45

[2]韩英丽,马超群,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工匠精神[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6):91-9


市级课题:中职学校校训的工匠精神育人研究(编号:CJKGL201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