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铁路运输职业学校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要形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应,必须构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教育队伍和课程思政教育机制。
关键词:深化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效应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从“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到“聚焦、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政教育。在当今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根本任务,因此,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构建起以思政课为中心、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一、构建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种紧密联系、不可或缺的基本方式来实现的,要使这两者紧密结合,必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首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也是明天我国改革发展的生力军,推进新时代改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到底要靠一大批有德人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各类教育的中心环节,因此,中职学校要将全部教育教学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使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中职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从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其次,必须坚持思政教育在价值引领中的主导地位。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本根任务的关键课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它将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起来,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职学校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主渠道,在课程思政中起着价值引领和导向的作用;再次,必须坚持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堂教学与思想品德养成融合,实现价值观引领和渗透,从不同角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同向同行,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承担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因此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要搭建起良性互动交流的平台或渠道,真正实现“专业教学中有思政、思政教学中有专业”的协同育人目标。
二、构建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队伍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传播知识、传授技能、塑造灵魂、塑造心灵、塑造生命的时代重任,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是“学生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因此,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协同育人思政教育队伍,是课程思政的应有之义。
首先,必须增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学校要通过学习教育,使每位专业课教师明确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自觉将思政教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育,使每位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其次,必须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中职学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需要思政课教师和其他专业学科课程教师的协作配合,优秀教师不仅是指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最主要的还在于立德树人,做好学生的道德榜样。专业学科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时,应根据不同专业类型、专业学科课程的特点和不同时代下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恰如其分地选择相应的思政元素,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留意学生思想状况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沟通,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针对各个专业学生实际设置和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追求个性化发展中注意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保持一致,以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再次,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要使课程思政落细落实落效,教师必须以德立身、以德育德、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时关注时事新闻、国内外热点、社会动态,充分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诉求,在教学中不断寻找和发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构建起以明大德、守公德、立私德为核心内容,以政治认同、国家情怀、道德修养、法制意识、文化素质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爱人民为主线,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教学能力、价值引领能力及思想政治素养。
三、构建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机制
课程思政致力于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稳步推进需要建立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完整的组织领导、过程管理、监督践行、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必须抓实课堂教学主阵地。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思政的“最后一公里”。各科教师必须有一个系统性的思维,确立统一的思政教育目标,充分利用专业课教育方案的载体作用,将目标划分到各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同时学校应制定包含思政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相统一的课程质量标准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其次,必须推进专业课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隐性教育是课程思政的显著特点,也是衡量课程思政效果好坏的关键,成功的课程思政一定是潜移默化、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要想保证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有机融合,应根据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特点选择适当的思政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挖掘专业课开展中的思政元素,协调好专业课科学性与政治性的关系,使专业课程教学最终回归到育人的根本目的,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方向;再次,必须不断增强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课程思政的课程模式,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理念先行,实践相随、知行合一,它体现着一种连续系统的课程观。课程思政教育必须走出课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平台、新方式、新举措寓教于乐,通过第二课堂、实训、实习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获得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理论对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考察分析,作出自己的判断,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入脑、入心、入行,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调动和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热情和活力,自然而然地增强对理论的认同,坚定“四个自信”,最终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2】 李长真、李文轩《协同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理论探索》《中国教育报》2021年6月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1—2022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大思政”格局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探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H202136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