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8
/ 2

“互联网 +”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研究

刘浩然 张召 张青林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渠道、舆论生态样式不断发生变化,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结构,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平等和包容的话语体系。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适应“互联网+”发展新形势,高度重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的重要意义,明晰“互联网+”背景下话语权的内涵及特征,探究提升话语权威性、增强话语影响力、开辟话语网络阵地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


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是指话语主体按照话语组织规律,借助话语平台,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话语客体的思想和行为,使其认同接受话语主体传播的价值理论,产生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交互性,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间,创新了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新范式,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的新内容,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日渐式微,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思想政治工作者话语权影响力和控制力弱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话语权的提升之策,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的意义

从世界领域复杂的历史性变局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网络在渗透式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深刻改变全球传播秩序和国际舆论格局。世界领域的意识形态博弈更加隐蔽化,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碰撞更加直接、激烈、多元,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斗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网络阵地成为各国竞相抢占的意识形态主战场,需要不断创新适应“互联网+”发展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应对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影响力和吸引力带来的冲击[2]。

从我国互联网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微信、个人门户类网站、短视频APP等新媒体使用率快速增长,已成为国民获取资讯、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的主要途径。这充分表明了网络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也说明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掌握网络主阵地尤为关键。

从“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导向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在网络宣传方面提出许多新见解,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3]。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因此,创新网络语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体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亲和力、解释力、公信力,对国家全面掌控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增强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的内涵及特征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兼具“网络权力”与“意识形态权力”双重性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力、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其本质是思想引领权、价值塑造权和话语主导权。其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思想政治话语和构建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资格和权利;二是参与网络话语竞争,调控、引领和主导网络多元话语的权力和能力;三是在网络空间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目标的效果和效力[4]。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特征一,随着网络普及及应用,话语主体范围不断扩大,除传统的党政机构、社会组织团体中的专家学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外,一些网络红人、网络意见领袖、流量明星、大微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会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对社会大众的认知产生影响;特征二,客体掌握话语权意识增强,由于网络空间的延伸,信息传播途径不断增加,信息获取方式更加便捷,网络交流隐匿性强,社会大众通过网络媒体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增加,更加乐于轻松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特征三,话语权载体更加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网络中研发出多种多样的集文字、图片和视频于一体的交流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从理论性的政策宣讲变为生活化、通俗化、平民化的语言,拉近与社会大众的距离,激励其主动参与话语交流[5]。

三、如何创新“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

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主导,赢得话语主动权。创新发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互联网+”背景下,面对多元意识形态的冲击,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持续加强自我更新,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原理和方法及时解决问题,增强话语解释力、公信力。树立大数据意识,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深入基层,保持对话能力,收集民意,接受人民监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同时注重宣传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和事迹,鼓舞斗志,提升话语凝聚力、向心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网络话语交锋的本领,增强参与网络话语交锋的主动性,制定不同情境下的应对策略和方案,保证抢占先机、引导舆论、教育群众。

以社会大众需求为导向,提升话语影响力。话语理念由“单项输出”向“双向交互”转换。网络环境下,社会大众的话语价值进一步彰显,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扭转传统主体、客体划分观念,充分尊重社会大众的需求、主体地位和话语权,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者与社会大众之间平等对话,增强思想政治话语的亲和力、解释力。话语内容由“理论层面”向“实际生活”转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聚焦社会大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发声、解疑释惑,才能引领社会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要把握社会大众的话语特点和心理期待,不断拓展话语内涵、丰富话语形式,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话语需求,才能拉近与社会大众的话语距离,提升话语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开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网络阵地。加强网络传播平台建设。要加大人财物投入,培养一批政治立场过硬、理论素养深厚、网络传播经验丰富的思政工作人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大众思想需求,借助新媒体塑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思政网络阵地,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和服务性,切实提升网络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推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创新发展。运用网络传播优势,及时了解社会大众关注时政热点、舆论新闻以及心理需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创新思政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满足社会大众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1]魏榛.论提升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23):81-82.

[2]掌海啸.自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16):77-79.

[3]胡中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三维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20,{4}(09):47-50.

[4]张淼.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困境及其超越[J].教学与管理,2020,{4}(27):44-46.

[5]盛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06):15-21+109-10.


本论文是承德市政研会2021年立项课题《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的探索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DSZYKT-2021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