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究

张娜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目的:探究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于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93例孤独症儿童为观察对象,病例筛查时间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依据入院时间分组,传统组46例行传统康复护理,试验组47例引入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结果:护理前2组患儿沟通能力、肢体能力、行为模式评分具有同质性,试验组患儿沟通能力、行为模式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肢体功能评分与传统组具有同质性(P>0.05)。结论: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可推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康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效果

儿童孤独症临床别称为儿童自闭症,为临床儿科常见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有害因素增多,儿童孤独症患病率逐年增高,据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在0.2%-6%之间,对儿童健康生长发育具有严重影响,开展有效康复护理对策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1]。近年非语言沟通于儿童孤独症康复应用中取得较好应用疗效,本研究笔者特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旨在推动儿童孤独症康复进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开展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共计纳入93例儿童孤独症患儿为观察对象,病例筛查时间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依据入院时间分组,传统组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2-13岁,均值(6.65±0.88)岁;试验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2-13岁,均值(6.71±0.79)岁;2组孤独症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方法

传统组行传统康复护理。医务人员针对儿童孤独症临床症状开展针对性语言沟通及人际交往训练,以帮助儿童进行自主意识的表述,通过纠正认知行为及联合家属参与的非语言沟通锻炼,以提高儿童社交能力及自我效能。

研究引入图片交换沟通系统,采用分阶段管理方式,于第一阶段引导孤独症患儿进行以物换物,通过了解孤独症儿童自主喜好,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了解孤独症患儿日常兴趣偏好等,事先准备好玩具及图片等相关道具,采用以物换物的游戏原理,引导儿童选取个人喜欢的图片,当花儿想要食物时,可引导患儿通过选取相应图片,来表述自己的意愿,通过相关训练,可让患儿了解在物品交换过程中自主表述的自主性与重要性[2];于第二阶段,激发儿童自主表达能力,在与儿童建立良好非语言沟通的基础上,于沟通图片中增加患儿感兴趣的图片,不断通过换取物品游戏原则,以锻炼儿童进行沟通,提高患儿沟通能力[3];于第三阶段,加强儿童辨识能力,通过增加相应图片数目及种类,例如图片颜色、物品、人物等相关分类,引导患儿在不同图片中选取自己偏好的图片进行物品交换,同时护理人员可通过问询等方式,例如食物、足球等,引导患儿进行选择,以提高患儿辨识能力[4];进阶康复锻炼时,于图片训练的同时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通过不同文字内容的图片,让患儿进行认字及造句,以提高儿童语言交流能力。

1.3评价标准

采用PEP-3心理教育量表对患儿沟通能力、肢体能力、行为模式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校验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611e11be6b89a_html_97c2ca9b811788cb.gif ±s)描述,配对样本t检验,将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标准值。

  1. 结果

2组患儿康复效果统计

护理前2组患儿沟通能力、肢体能力、行为模式评分具有同质性,试验组患儿沟通能力、行为模式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肢体功能评分与传统组具有同质性,差异均衡(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康复效果统计[611e11be6b89a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分]

组别

时间

沟通能力

肢体能力

行为模式

传统组

护理前

25.83±2.58

26.05±2.58

31.25±2.99


护理后

28.92±2.71

27.14±2.76

33.71±3.05


t值

5.633

1.968

3.928


P值

0.000

0.052

0.000

试验组

护理前

25.79±2.60

26.09±2.61

31.19±3.02


护理后

36.17±2.91

27.09±2.80

41.85±3.68


t值

18.149

1.782

15.285


P值

0.000

0.078

0.000

    1. 讨论

    现阶段临床针对儿童孤独症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多以长时间康复锻炼方式为主,以帮助儿童提高社交能力、感知能力、自主表达能力等,提高儿童社会适应性。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作为临床常用非语言沟通性康复护理对策,针对小儿孤独症采用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以表达儿童意愿及喜好,不断提高儿童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增加语言沟通内容及难度,加强儿童沟通自发性,不断提高康复护理质量[5]。经数据观察可知,护理前2组患儿沟通能力、肢体能力、行为模式评分具有同质性,试验组患儿沟通能力、行为模式评分高于传统组,肢体功能评分与传统组具有同质性,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可提高患儿沟通能力,帮助患儿健全认知行为模式,康复效果显著。

    综上,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可推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临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孙玉静,蒋军.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促进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J]. 心理学进展,2018,8(09):1314-1321.

    [2] 张明民,孙玉静,古海霞,等. 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神经机制与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研究应用[J]. 社会科学前沿,2018,7(11):1802-1809.

    [3] 邢晓曼. 作业疗法结合图片交换交流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0,12(3):196-199.

    [4] 马文丽,李影,晋培鹤. 图片沟通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0(4):403-405.

    [5] 海敬. 以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为主的康复护理在孤独症患儿中的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