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宾王学校
摘要:从优质课到公开课,这是一场历练。让我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关键问题的主题引领是课堂的灵魂,学生为中心的情景设置是课堂的立足点,智慧有度地利用史料是课堂的连接点。有了灵魂、立足点和连接点,课堂才能变得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才能真正地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关键问题;主题引领;学生为中心;情景设置 智慧有度
2020年9月份开学了,我调进了一所新的学校。新学校新气象,“新”老师“亚历山大”,感觉自己突然回到了刚毕业那会,走入工作岗位,一切好像都要从头再来。我也不甘落后,既然压力来了,那就努力去奋斗吧!我积极申报了义乌市的公开课,同时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义乌市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从优质课到公开课,我都准备了这一节《两宋风云之辽宋夏金》,真可谓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从优质课到公开课,自己对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认识有了不少的提高。从对教材的板块式整合到教学关键问题的主题引领、从高阶思维到学生为中心的情景设置、从史料堆积到“智慧”“有度”地使用史料,这三点应该是我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核心素养教学的三大认识提高。接下来我将具体结合《两宋风云之辽宋夏金》从优质课到公开课的不断修改完善过程进行阐述。这些认识和感悟应该是我千辛万苦之后淘到的金子,闪闪发光。
一、课堂的灵魂——教学关键问题的主题引领
1.教材的整合与板块式教学
我的课题是《两宋风云之辽宋夏金》,这个课题里面其实包含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两框的内容:《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和《南宋与金的和战》。教学内容要浓缩到一节课来上,里面的内容还是很多的。而且这段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政权更替频繁,学生很容易历史脉络不清。索性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地整合,进行板块式地设计。第一篇幅我根据历史地图将这一时期的政权概况和更替情况来梳理清楚。第二篇幅抓住两个典型的历史故事,理解民族之间和与战的纷繁历程。第三篇幅欣赏这一时期民族交流学习的国宝文物,感受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和交融的过程。这样教学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既有利于自己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章 看历史地图,识政权更替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和历史地图,了解地图上各个政权的概况,并进行排序,根据历史地图理解政权的更替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我比较喜欢使用历史地图,通过历史地图的演变更好理解和记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以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同时考虑到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一时期政权更替的状况。我又将平时练习中做到的易错题加进来,让学生来尝试完成。通过历史地图的展示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维难点。
第二章 感历史故事,解民族和战
考虑到本课不同政权之间的纠葛纷争很多,故事内容也多,如辽与北宋的战与和。里面的故事还有很多,我取了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故事——澶渊之盟。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不同历史人物的认识评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澶渊之盟”是一个怎样的盟约?说说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化干戈为玉帛是民族交往的智慧;既不穷兵黩武,又注重加强国防,增强国力,这才是强国卫邦之道。
另外,南宋与金的和战中,我选取了岳飞抗金这一个典型故事。
并播放了一段岳飞慷慨陈词,精忠报国的故事。(选自电视剧《岳飞传》)视频非常感人,同学们都为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所感动,也为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而感到惋惜。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学有的时候往往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冲突,有强烈情感体验。有利于涵养家国情怀,让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
第 三章 赏国宝文物,感民族交融
用契丹文字和契丹货币举例,说说它们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找还有哪些中原文化影响少数民族文化的例子,还有哪些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中原文化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理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碰撞中交融。
2.教学关键问题的主题引领
整个设计通过板块式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但是总感觉缺少了什么,每个板块之间好像缺少一定的联系。应该是缺少一个中心主题。本人很喜欢看电影,我发现好的电影都有一个特点:所有事情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所有的情景设置都是为了这个主题服务的。一堂好的课,也应该是这样的,需要一个主题的引领。那这个主题是什么呢?应该是课程标准,应该是教学关键问题。我翻阅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的指导》,发现本课指向的课程标准是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指向的教学关键问题8如何认识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并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关键问题的引领,我确立了本课的主题:多元文化在碰撞中交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根据这个主题我又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如下:
第一章 汉化交融 知敌之强大
辽之国君通文墨……不仅契丹所占的中原领土有汉人的官僚治理,而且辽境后方,据目击者的报告,无数之官吏、文人、工匠、优怜、武术家和僧尼也来自中土,由是也可见得其汉化程度之深。这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从这则史料出发,思考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如何在相互学习、交流、交融。
第二章 城下之盟 知己之现状
通过政权更迭和演变动态图和历史地图,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展示澶渊之盟的内容,结合视频和学习单上的资料,合作讨论:到底该不该签这城下之盟?为什么?
第三章 化敌为友 民族之智慧
回顾宋辽之间的战与和,老师总结:澶渊之盟之后,带来了100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看来用金钱换和平,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不免也是一种民族交往的智慧。
最后用黄仁宇先生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的一段话来引出: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二、课堂的立足点——学生为中心的情景设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当中开始更多地提倡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希望学生能够对一些历史问题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情。学生各学科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花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学生能够了解的历史知识面也比较窄。很多历史知识跟他们的距离也比较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很有限。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兴趣,角色扮演等情景设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为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问 题导入:宋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但是北宋却是中国历史上软弱的朝代,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要了解真相最好能回到历史现场,那今天老师就准备带大家去宋朝当官。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角色扮演还是比较感兴趣,对于当官这种角色还是有比较大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阐述下北宋的当官经济上比较丰厚,政治地位比较高,统治者也比较开明,社会生活也比较丰富多彩,以此既可以调动学生角色扮演参与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介绍下北宋的社会背景。
还可以让学生回到澶渊之盟签订那一历史现场,扮演签订盟约的参与者,让他们表达下自己的观点。当然这里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观点资料,并从不同角色去思考问题。可以从皇帝、大臣、老百姓、现代人等角色去思考,这样可能更有利于迸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的连接点——“智慧”有度地利用史料
史料是学习历史的源头,没有史料,历史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但好多课堂教学的时候会大量堆砌史料,对史料运用过多,过难。没有对史料进行充分的挖掘,没有进行合理的选择。让历史课变成了语文文言文解读课,而且还没有解读清楚。以下就是我运用史料的几条启示:
1.史料的选择和使用可以利用“智慧课堂”
教育信息化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学校正在开展智慧课堂这一最新信息化教学成就。通过平板,我们可以将事先收集来的史料,整理成资料包上传到乐课网平台。学生在预习本课内容的时候,可以对史料等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可以通过课堂“乐答”环节、“错题本收集”、课后作业“教学诊断”,了解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做到精准教学。在实践中我也有些建议,学生是否可以通过乐课网进行资源的学生之间的共享。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经常上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网站中有很多很好的历史学习视频资源。
2.史料使用应该符合学生学情,不可太难不可太多
在选择史料的时候,我比较偏向于选择白话文方面的文字材料,通俗易懂,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选择的史料可以从《央视中国通史》、《中国大历史》、《国史大纲》等近现代学者写的文章中找寻。当然中国历史编撰还是很丰富的,二十四史等古代著作也可以作为史料的来源,但是毕竟文字晦涩难懂。在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点的文言文,或者可以将文言文的译本也加到材料中,作为史料运用。
课例回望
从优质课时的教材的整合、高阶思维、史料堆积,到公开课时教学关键问题的主题引领、学生为中心的情景设置、智慧有度地利用史料,我对核心素养教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前,我比较注重教材整合,但往往忽视板块之间的联系,学生会思路清晰,但是可能会感觉学了三个知识点而已。有了主题引领,真正将课堂中的不同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学生以后会忘记课本内容,但是我想他们会记住这一课主题:中华文明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可能就是让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以前,我比较注重高阶思维。希望学生对我的课堂能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不在拘泥于知识点记忆识记。但是往往忽视了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中心。专注于教材,脱离了学生,将课堂束之高阁了。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上课前,静下心来去好好思考,学生理解哪些,学生不理解哪些,学生想知道哪些,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
以前,我知道历史学科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素养要求就是史料实证。史料的使用是历史学科学习最重要的源泉。但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能力,没有对史料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史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不同学生对于同一内容的不同学习掌握能力,做到真正精准教学。
从优质课到公开课的历程,《两宋风云之辽宋夏金》在我手上经过了千锤百炼,可谓开始与最后“面目前非”。这一段历程是痛苦的、艰辛的,不过真的经历下来,感觉对自己的提高是很大的。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历史高效课堂》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谭 毅
《基于史料的教学主题突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曹红梅
《从史学研究看教学史料的选择和解读》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胡小安
《教学关键问题》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指导 毛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