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羽毛球裁判员在临场执裁时导致执裁能力浮动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临场执裁注意力的影响因素;临场执裁经验的影响因素;裁判组之间的密切配合影响因素。相关对策分析:增强心理素质,提升注意力;熟悉羽毛球竞赛规则,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积累临场执裁经验,增强对比赛的控制能力。
关键词:羽毛球裁判员;临场执裁能力;影响因素
前言
2009年发布全民健身计划至今,相关研究显示,大众对于健身方式的选择更偏向于户外跑步、徒步以及家庭健身。受场地限制,羽毛球等运动选择人数较少。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随着政策的完善与推进,羽毛球运动逐渐成为大家增强身体素质的选择,羽毛球赛事关注度逐年增加,一场具有观赏性羽毛球比赛的进行与完成则需要裁判员队伍的参与,他们将向裁判长陈述比赛情况、比赛结果,裁判长则依次看管整个比赛,裁判员是保障羽毛球比赛的连续性、公平性的重要人物、是保障一场羽毛球比赛顺利进行的主要人员。然而由于我国大众羽毛球运动发展较晚,对于裁判员缺乏认知,导致我国裁判队伍缺乏相关人才,由于羽毛球运动的推广,羽毛球裁判员的需求更是逐年增加。基于此,本文引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对影响羽毛球裁判员临场执裁能力因素进行了分析,试图为需要提升自身执裁能力的裁判员提供参考。
对羽毛球裁判员执裁基本素养的现状分析
羽毛球裁判员在一场比赛中需要做到主持比赛,关注场地内外情况,管理控制周围环境,执行裁判员守则,作为一名合格的裁判员,首先要掌握羽毛球竞赛规则,为自己的判罚寻找有利的理论支撑,能够有理有据地判罚,执行裁判员职责。
在有理论支撑的基础上,临场问题的处置情况反应了临场裁判员的执裁能力,在丹麦鲍伊和摩根森对阵马来西亚选手古健杰和陈文宏时,主裁判古健杰黄牌时,出现了没有用左手掏出黄牌并展示给运动员看的失误,在这名主裁判黄牌时,古健杰正背对着她。一名合格的裁判员在面对这种判罚情况时,应呼唤运动员到身前,进行沟通,随后需要判罚时应在运动员看着她的情况下用右手掏出黄牌并举高展示给运动员。因此,对临场问题的合理处置更能彰显裁判员的专业性,稳固裁判员在教练员、运动员以及观众心中的地位。
经过研究显示裁判员本身的羽毛球技能水平也是影响羽毛球裁判员的因素之一,裁判员本身羽毛球技能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在比赛中对于肉眼无法捕捉的羽毛球飞行轨迹能更好的判断羽毛球的落点。羽毛球技能水平越高,在死球1前更能提前判断落点,有所准备,更好的进行判罚。
所以作为羽毛球裁判员不仅要培养自身临场问题的处置能力,也要提升自身的羽毛球技能水平,在羽毛球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时,执裁时的判断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3.羽毛球比赛中裁判员执裁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羽毛球裁判员执行力主要表现在快速、准确、果断的判罚能力、对于整场比赛的把控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裁判员在任何情况下集中注意力,对于死球、违例2、运动员干扰等行为立即做出反应,针对场外的观众、教练员的影响能够做到合理把控调节。相关文献指出执裁时能够合理判罚的裁判员在运动技术水平上也能得到一部分提升。①
羽毛球比赛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及偶然性的特点,此时不仅需要裁判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多的是自身作为裁判员的经验。在进行对打时,由于羽毛球球速快,常出现裁判员肉眼无法追踪的情况,因此,裁判员的临场执裁经验尤为重要。而在一场比赛中,羽毛球裁判员不仅要与司线员、发球裁判员密切配合,还要与裁判长随时沟通交流,能够对裁判长下达的指令进行快速反应也是对羽毛球裁判员临场执裁经验的考验。
在正式的比赛中,裁判员的心理素质在判罚中尤其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裁判员适应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主导地位。其中注意力导致的心理过程是参与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羽毛球执裁过程中由于裁判员需要主动的有目的的去观察球飞行轨迹以及运动员状态,所以应用更多的为有意注意(以下称为注意力)。注意力为各种心理过程提供平台,注意力不集中就无法记住或思考任何事情,尤其在羽毛球比赛中,注意力在裁判员完成决策和完成裁判员必须进行的心理准备工作时发挥重要作用,就裁决准确性而言,裁判员的注意力对裁判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注意力是决策成功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能够控制比赛中的正常裁断以及突发事件,使比赛顺利进行,它会让裁判员清楚地作出决定,而决定会影响比赛的结果,并使比赛拥有连续性及公平性。②
在羽毛球比赛中,场内场外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裁判员的注意力,场内有正在飞行的羽毛球,裁判员的注意力应该在羽毛球上,但除了羽毛球外,还有正在运动的运动员,场内有场地的实时情况,场外则有观众和教练员,其中教练员容易对裁判员造成干扰,导致裁判员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在羽毛球上。此时,增强临场裁判员对羽毛球的注意力是提升裁判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裁判员作为临场比赛的“法官”,对于“界内”和“界外”的判决就是最终的结果,因此能否自信果断的把控好“界内”和“界外”的判决是考验裁判员经验的重要途径,运动员、教练员会因为一次判罚失误而失去对裁判员的信任,甚至在场外进行干扰,对裁判员判罚发出嘘声等,此类行为虽在临场中出现频率不多,一旦出现就会对整个裁判队伍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裁判员对整场比赛的把控不利。
在一场比赛中,由于球速过快、角度等问题,经常会出现判罚失误,或主裁及司线都没看清的情况,此时如果裁判员不能果断判罚,被场外人员或运动员干扰导致没有进行应有判罚,就会使教练员及运动员对裁判员的执裁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影响教练员及运动员对裁判员的主观印象。
作为羽毛球裁判员,能够及时与裁判长沟通,能为把控赛场带来更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在某一球出现争议时、裁判员的判罚在运动员和教练员无法接受的情况下,裁判员无法解释时可以举右手呼叫裁判长,裁判员虽是一场比赛的法官,但也会出现无法解决的情况,而合理的呼叫裁判长也是体现一名裁判员临场执裁经验的一种表现。
研究表明司线员对判罚不准会干扰裁判员判罚。在羽毛球裁判员执裁时,判罚的准确性与裁判组之间的密切配合息息相关,而一场比赛中司线员和裁判员的配合是最直接的,很多时候羽毛球落点处在裁判员视线死角或被运动员遮挡,此时司线员的判罚决定了裁判员对于此球的最终判罚,如果此时司线员出现看不清或没看到的情况,裁判员就需要根据经验来判断此球是否需要重发球,发生此类情况不仅会影响裁判员的判罚行为,同时也影响了判罚的准确性和比赛的连续性。因此裁判员自身也要加强判断“死球”意识。③
在场上时裁判员配合最密切的司线员,而在上场准备前,需要和裁判员紧密配合的是裁判长。裁判员在场时需关注一些运动员的相关情况,研究表明,裁判员在上场前需对双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初步的评估。因此,在上场前,裁判员需要和裁判长进行沟通来了解本场比赛的运动员水平是否接近、本场比赛是否为关键点等问题。了解运动员水平后,在场时能够随机应变,运动员水平接近时能更加注意细节的观察,以免双方运动员对判罚结果产生争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这不仅是治国方针,更可以作为羽毛球裁判员的治身方针。作为一名合格的羽毛球裁判员,要深知体育引导国家强大,在赛场上,作为一名羽毛球裁判员,应考虑运动员的感受;在执裁时,坚持文明用语,处处展现裁判风采,维护羽毛球比赛赛场秩序;要公平公正,不偏心不给运动员施压;国家要遵守国家的法则,赛场便要遵守赛场的规则,作为羽毛球裁判员就要熟悉理解羽毛球的竞赛规则,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羽毛球裁判员要深爱国家,深爱自己的职业;在赛场上要做到诚信执裁,对待其他裁判员、运动员及教练要友善。可以说,这是羽毛球裁判员要遵守的赛场核心价值观。
羽毛球比赛中,赛场上的灯光、观众反响、其他场地比赛情况都是影响裁判员注意力的因素,比赛中总是需要裁判员注意力集中和保持锐利,特别是在决定性的比赛中,由于比赛过程中的诸多变数,需要裁判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保证比赛的公正性、连续性。裁判员需要关注运动员在场时的动态反馈,同时与其他裁判员进行配合及眼神沟通;羽毛球发球裁判员则需要关注运动员对比赛成绩的跟踪准确度,并且需要关注很多影响因素(如跟踪运动员脚的运动、先击打部位为羽毛、踢踏发球线等) ;司线员则需要专注于自己所在的界线上,关注羽毛球的飞行状态。所以,裁判员及裁判员队伍都需要做到集中注意力,不轻易被外界环境干扰,保持良好心态,判罚果断,保持公正性。⑤
在羽毛球比赛中,经常会出现一方运动员对另一方运动员的行为出现不满的情况,此时双方运动员会发生较大争议,发生这类事件时对于裁判员的心理素质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心理素质较强的裁判员能够合理处理争议,而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裁判员很可能被双方运动员、裁判员影响导致无法正确判断,此时建议裁判员呼叫裁判长处理争议。
作为一场比赛的“法官”级人物,要时刻集中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偏袒不被干扰,营造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
羽毛球竞赛规则从2006年至今一直在不断地修订与完善,作为临场裁判员,更应与时俱进,经常关注裁判法的更新,完善自身对羽毛球规则的理解,让裁判员的判罚手势融入到肌肉记忆中,在比赛时能随时做出准确标准的判罚动作。临场裁判员在组织比赛时,判罚不应单凭经验和直觉,每一次都应依靠规则来决定如何判罚,加深对羽毛球竞赛规则的学习,才能使裁判员在临场执裁时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真正做到拿捏有度。
部分文献认为裁判员成长包括时间的积累与经验的积累。⑧所以增加临场实践经验才是重中之重。无论是边裁还是主裁都应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后到临场进行实践,实践过后再用理论手段进行分析探讨,对临场问题分析完善、对执裁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后再次进行临场实践,如此反复不仅可以增加临场执裁经验,对于出现的突发情况和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可以第一时间解决。大部分临场经验不丰富的裁判员出自体育系专选学生,这类裁判员多数在大学期间才初次触及羽毛球的专业领域,对于裁判行为也仅限于班级内组织的羽毛球比赛,面对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是熟悉的人,对于运动员的打球习惯比较熟悉,更容易执裁,但对于其他的陌生运动员执裁情况较少,面对这类型的比赛进行裁判时,由于不熟悉运动员,这时就暴露了裁判员临场执裁经验的不足。⑨
在临场执裁时,裁判员应该始终保持有意注意3的状态,眼睛应该始终跟随球走,但为了保持裁判员仪态,不必做到头随球动,当双方进行快速对击球速过快导致直视无法跟上时,为保证死球、违例时出现时能够第一时间宣判,应用余光关注球的位置。高水平的司线员,应是在球一出手到球落地前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校正这种感觉,落地瞬间的“对眼”只是作最后的印证。因此要注重实践,多做多练。练的方法很多,如别人做的时候你可以在场外“默做”,或对着录像练等等。资料显示裁判员提升执裁能力的基本手段时提升自身的羽毛球技能水平,这样能对羽毛球的飞行轨迹有更深的理解。⑨
一场比赛进行时,由于对击次数过多,运动量很大,导致一部分运动员出现体力透支的现象,这时运动员为了恢复体力可能出现拖延比赛的情况,如果裁判员不进行提醒控制,一般会导致比赛时间延长,对于整场大赛的进行有延误,更是对此时赛场上另一方运动员的不公平,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时,裁判员应立刻提醒运动员不要延误比赛,保障比赛顺利进行。在赛程安排紧密,为了保证赛程正常进行,裁判员更加需要主动把控比赛,使比赛时间缩短的情况,这时裁判员对于本场比赛时间的把控能力源自自身的执裁经验⑩。
5.1目前裁判员多为业余爱好者、大学专选学生,裁判员相关理论基础掌握较差,对于竞赛规则的理解不透彻。
裁判员对于临场问题的处置不够果断,在比赛的快速对打中,对于一些死球判断模糊。
5.2裁判员的心理素质较差,容易被场外因素干扰,被当时环境所影响,判罚不够坚定,容易被运动员、教练员所干扰,注意力无法集中。
5.3裁判员的临场执裁经验不足,大多执裁经验来自于日常爱好者对打中,执裁环境缺乏专业性、正规性,导致这部分裁判员在正式执裁时易被干扰,对一些模糊球判断失误或出现无法判断的情况,对于场内比赛的把控力也不够。
熊娟.湖北省羽毛球裁判员俱乐部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1):43-46.
[3]张晓.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演变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04):10-13.
[5]范菲.探析影响大学生羽毛球裁判员执裁能力的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2):155.
[8]肖奇.我国国家级以上乒乓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9]吴海英,李佳遥.从规制到良序:大学生羽毛球裁判员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2019,40(4):127-128.
[10]韩勇. 体育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01.608.
1 死球:是球类运动术语之一,在羽毛球中有以下几种情况可判为死球:球撞网并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球撞网或网柱后开始向击球者这一方下落;球触及地面;已宣报违例或重发球。
2 违例:一般指在发球时出现的不符合羽毛球规则的行为。
3 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人要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