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610051
摘 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有效沟通,一直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道难题,如何解决这道难题呢?作为孩子的班主任,首先,我们应该看到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鸿沟”。其次,作为家校联系的纽带建立父母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沟通机制。最后,提出父母和孩子沟通的科学策略。
关键词:父母;青春期子女;沟通艺术;班主任
一、引言
父母与青春期子女之间的沟通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式,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这种沟通艺术尤为重要。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产生了追求独立的叛逆意识,他们开始疏远父母,代沟渐渐加深了。怎么办呢?了解孩子的最有效快捷的方法就是沟通。那么,如何沟通呢?笔者从班主任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二、认识横在父母和青春期孩子之间的逾越鸿沟
有许家长向班主任反映,我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不想给我说话了。其实这正好说明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鸿沟产生了。这是为什么呢?家长应该明白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困惑)。
青春期也叫“青春发育期”,每一个孩子成长中都不可回避。在通常情况下,孩子10岁以后,身心逐渐开始全面向成人发育过渡。在青春期孩子除生理变化外,最大的变化是心理,首先是成人感、自尊心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一改儿童期依赖和胆怯的天性,喜欢自作主张,独立处事,希望父母尊重的意见,极力摆脱照顾和约束,容易陷入焦虑不安和彷惶压抑,产生叛逆的情绪。其次是孤独感,到了青春期,强烈的自我意识,容易体验到孤独感,有时候又充满各种幻想和憧憬。第三,容易出现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在部分学困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努力后没有达到愿望还会产生挫折感,变得心灰意冷,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感更确切地说其实是一种信心不足。此外,青春期的学生会有对比自己强的同学的忌妒心理。黑格尔曾经说过:有嫉妒心理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低估他人的强大,通过贬低他人而使自己与之相齐。
我们不少父母忽视了对青春期孩子心理的保护,很多家长说孩子叛逆,用了很多方法,打的,吼的都用过了,就是不好使。这样就忽视身心健康,错过了沟通的机会。其实孩子叛逆不是孩子的原因,也不是很难解决的事,关键是要用对正确的教育方法。
三、建设逾越父母和青春期孩子之间鸿沟的桥梁
作为班主任当你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无法沟通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班主任的角色和班级教育渠道,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交流的桥梁。
首先,班主任做好沟通的桥墩。班主任作为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角色优势就在于孩子和父母的信任。因此,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可以作为孩子的心理教师,经常和孩子交流,让他们在班上生活得愉快、健康,教会他们与父母相处的艺术,理解父母的辛劳,有感恩心。对家长而言,指导家长了解青春期知识,理解孩子青春期心理,教给他们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和艺术。例如,有一个孩子父母早出晚归,与他的生活不同步,没有时间交流,孩子很苦恼、孤独,非常逆反,脾气暴躁,一交流就吵架。最后老师让他们写信,父母写好信悄悄放在孩子书房,孩子看后又将回信放在父母的床头,整整写了一年的信,帮助孩子度过了青春期,后来孩子变懂事了。
其次,开放性班会就是桥梁。班主任经常举行有父母和孩子共同参加的亲自班会。沟通主题选择相互倾诉,打开隔阂,互相理解。比如名为《爸爸妈妈,我要对你说》《孩子,有话讲出来》《孩子,我要对你说》。这种班会活动,往往十分动人,经常是母子同时流泪,相互道歉,情绪高涨,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讲求逾越父母与青春期孩子之间鸿沟的艺术
沟通是一种基于语言的心灵艺术,如何通过沟通走进孩子心灵呢?
首先,家长与孩子分享艺术。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沟通是基于平等,如果把孩子视为永远长不大的家伙,那么孩子不会轻易接受你的指责。父子交流不可能建立在“父道尊严”上,因此,父母必须和孩子交朋友,也就是蹲下来看孩子,让孩子接受就是一门艺术。父母与应该把自己与子女的关系定格在平等的基础上,做到家庭民主,在决定家中的一些事情时,尤其是关于孩子的一些事情时,添置衣服、购书等,便应充分征求孩子的意愿,使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部分,举足轻重的一分子,只有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平等了,孩子才会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的观点也才有可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平等的另一方面还应表现在:父母与子女的交谈应是平静地谈心。而不是大吼大骂。语言的威力是不可估量的,有些家长动辄发怒,更有甚者用十分尖刻的话刺激孩子,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试想在这样的情形下,父母与子女如何能沟通?
其次,平视孩子心灵的艺术。我们不能对孩子俯视,那样孩子永远长不大,也不能仰视孩子,那样他们的青春期会感到更困惑。我们必须平视他们,只有这样你才能看见孩子眼中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心。常听到一些父母的抱怨,现在的孩子这么好的条件下居然搞不好学习,我们当年条件那么艰苦,想学都没有机会,也许,父母们在说这些话时,忘了他们当前的困难:学习竞争带来的精神压力。现代社会物质条件变好了,压力也在日益增大。孩子们肩上的负担,内心承受的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相对父辈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家长们如果用过去的眼光以前的感受往孩子身上套,势必就会同孩子产生隔阂。
第三,保护秘密的艺术。允许孩子拥有秘密。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爱在抽屉里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秘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征。它是一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这个时候的他们特别讲究自身定位,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观点。简而言之,子女与父母开始出现代沟,继而之间产生心理距离。从一定意义上讲,代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晚辈超越长辈的标志之一,也就是说,由于年龄、环境的差异,父母与子女的观点肯定会存在不同,这就要求父母与子女沟通时还要做到求同存异。既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世界,保护孩子的自由个性。渴望独立自由、希望培养自己的兴趣、能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这就是大多数孩子对家长存在的要求,如果家长一味要求孩子与自己的步调一致,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引来孩子的反感和产生逆反心理,大量的实践证明,人会在自己选择过程中学会负责,并在感兴趣的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而强迫做事情,人将学会了应付和推卸责任。
第四,引入“第三者”艺术。在心理咨询中,有一种在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键入第三者的咨询方式叫间接咨询。父母与子女间不妨引入“三者”,通过它来实现沟通。第三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活动。譬如在家中设立一个留言板,父母与子女均可把不便于表达的观点想法写在上面。通过它家庭成员之间便可以真正地互通信息,达到两代人之间的交流。当然,还可以找孩子信任的表哥、表姐扮演一下第三者的角色,通常遇到烦恼的事孩子会更愿意向年龄相差不大的同辈人倾诉;家长也可通过孩子的表哥、表姐转达他们的想法。这样,双方的信息接收力都会大幅度提高。至于活动,便要求我们的家长能挤出一些宝贵的时间和孩子一道去实践,不是抱着一种说教的心态去参与,而是本着和子女共同进步的想法去经历。当活动这个无形的第三者进行时,父母、子女互相帮助,团结合作,且以一种平等主体的身份融于其中,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距离便会大大缩小,两代人便会更易互相理解,而且还可以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五、结论
沟通作为一门艺术,在孩子青春期教育中可谓家庭教育生活中的主旋律。要想将这首旋律奏得优美动听,父母与子女间的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基础,夯实这个基础的关键是实现两代人的沟通。沟通仿佛是在两代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不是我走过去顺从你的意愿,也不是你走过来听从我的安排,而是大家都要站在桥中间。
参考文献
1.睢文龙、廖时人、朱新春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440页
2韩永昌、符丕盛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304-305页。
作者简介
何陈宁,男,汉族,1980年出生,四川省宜宾人,毕业于内江师范学院,成都四十九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