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体会

杨华

宜章县中医医院 湖南 郴州 4242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于2016(2014年)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 体积变化情况、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但组间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相比仍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治疗效果

子宫肌瘤是妇科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与女性激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目前,子宫肌瘤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可为患者带来较大的治疗创伤,进而可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现将具体的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 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8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7~49岁,平均年龄为(37.4±4.8)岁;其病程范围为7~28个月,平均病程为(14.8±3.7)个月;其中,已婚患者有46例,未婚患者有4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6~51岁,平均年龄为(39.2±3.7)岁;其病程范围为6~27个月,平均病程为(13.4±2.6)个月;其中,已婚患者有47例,未婚患者有3例。两组的组间资料相对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开始后的第3天进行米非司酮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剂量为25mg的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每日口服剂量为12.5mg的的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于睡前服用药物,1次/d,用药时长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

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的计数(x检验)资料和计量(t检验)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对比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则应用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的对比

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但组间的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相比仍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1: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的对比(`x±s

组名

例数(n)

进行治疗前

进行治疗后

对照组

50

48.2±9.7

17.9±3.4

观察组

50

49.3±9.1

16.8±3.1

T值

-

0.70

1.69

P值

-

0.48

0.09

2.2 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

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的对比(`x±s)

组名

例数(n)

FSH(U/L)

LH(U/L)

E2(pmol/L)

P(μg/ml)

对照组

50

13.5±2.7

14.3±3.1

214.4±21.7

16.7±2.3

观察组

50

10.9±2.1

11.8±1.9

149.2±20.9

11.1±1.6

T值

-

5.37

4.86

15.30

14.13

P值

-

0.01

0.01

0.01

0.01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n(%)]

组名

例数(n)

恶心

呕吐

头晕

腹痛

总计

对照组

50

4(8.0)

4(8.0)

3(6.0)

5(10.0)

16(32.0)

观察组

50

1(2.0)

1(2.0)

1(2.0)

0(0.0)

3(6.0)

卡方值

-

-

-

-

-

10.98

P值

-

-

-

-

-

0.01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类型,其主要由结缔组织、腺体及子宫平滑肌构成,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据相关研究指出,子宫肌瘤的生长和发展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目前,子宫肌瘤患者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为保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激素类药物为保守药物治疗的主要药物应用类型[4]。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类药物,该药物通过对孕酮产生拮抗作用,进而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孕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组织生长的目的,同时可对卵泡刺激素的分泌作用产生抑制效果,进而有效降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5]。虽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已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认可和关注,但对于米非司酮的具体用药剂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6]。本次研究主要对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得知,接受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和接受常规剂量的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少,但组间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各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进而可得知,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该药物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日晟,周萍.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6):745-748.

[2]李松芳.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2018,15(11):28-29.

[3]闫瑞芬.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135-136.

[4]韩云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安全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7):1041-1042.

[5]谷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及优势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152-153.

[6]钟政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