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在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尝试着越阡度陌,在蝶蜂乱飞的教育年月里找到一种豁然开朗,青天明月的感觉。所以,给学生渗透一种语文情怀,安抚学生学习语文的心路,让他们喜欢语文,探索语文就成了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标的基本特点。 做智慧教师,教智慧语文,育智慧学生。具体地说,所谓“做智慧的教师”就是强调教师要能够立足现实,对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智慧语文” 就是追求能够对文本做出个性化的解读,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以“读、品、悟”一线贯穿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以教师的教学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让语文课堂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中不断绽放智慧的精彩。“育智慧学生”就是在智慧的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能力和提升素养的过程中智慧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语文中有智慧,智慧地教语文,智慧地学语文才能显现教学的智慧,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所以迫切呼唤智慧教育,迫切呼唤智慧语文。
一、课堂引领,激发语文情怀。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他们许多的思考习惯都是在这里养成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毋庸置疑,只有“学”的继承,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得不到锻炼的,只有加上了“思”的创造,才有利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只有“学”与“思”水乳交融,才是我们语文课堂追求的目标。
当我们在课堂上,面对一双双求知的双眼,一个个紧锁的眉头时,那不就是一个为人师者的自豪吗?那是学生在沉思啊!反观有些课堂,老师问:“对不对?”学生答:“对!”看似热闹,可学生的思维却在这异口同声中被束缚住了。
《牛郎织女》的故事众所周知,所有人都赞扬牛郎和织女的勤劳、善良,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鞭挞王母娘娘的无情、专制。但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却有学生提出:“王母娘娘其实才是值得赞扬的,因为她秉公执法,织女触犯天规,就像我们犯了法一样,当然要受到惩罚,而且织女是王母娘娘的亲戚,王母娘娘却还是把她抓了回来,这更说明了她的大公无私。再说王母娘娘也不是无情,她不是允许牛郎和织女每年见一次面吗!”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样的课堂不正是学生智慧碰撞的摇篮,不正是“生活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么?
出乎意料的回答,可这却是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闪现。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固然重要,但精彩的生成更令人激赏。如果僵化保守,而置学生的个性于不顾,那就是非智慧的课堂。教学的对象是能动的人,他们的思维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我们老师不应要求他们必须跟着所谓的标准答案走,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情感的河流浪花翻卷,表达的欲望自由绽放……
二、作业抓手,积淀语文素养。
如果说充满智慧的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盈满睿智的灵光。那么洋溢着智慧的作业,则能让学生感受灵感的锤炼。作为教师,我们心里并不愿意让学生在繁重的作业和过长的学习时间中失去快乐和自由,但是,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我们不得不布置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抄写、背诵,反反复复地做着相同类型的作业。
因此,新课程提出,作业的根本功能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要知道,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程度是不同,只有适合他们自身的作业,才更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时候的作业,就可以活一些,除了老师规定的作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作业。试想,如果他已将基础知识牢牢地掌握了,再让他一遍又一遍地去抄写,这有什么意义呢?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用智慧去对待差异。基础差的同学以书本为主,打好扎实的基础;有一定能力的同学不要再埋头于重复烦琐的练习中,将思维解放出来,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是作业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如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基础性与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合理搭配,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丰富性、入文性,形式多样,评价多元。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融合,力求基础性知识和操作性作业相结合。数学学科注重作业题型、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实践性作业。
形式多样的作业,摒弃了呆板枯燥的面目,把作业的效果进一步深化了,不仅要使学生深入掌握,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培养创新能力。这样的作业,渗透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帮助学生摆脱了在作业堆里挣扎的困境,给了他们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思维的天空云开日出,想象的旌旗猎猎飞扬……
三、阅读点缀,拓宽语文心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学校里,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更应该是智慧教育。而作为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历史、人物传记、散文诗歌……这些,为学生指点了阅读方向。如教学李白的古诗——《赠汪论》,课前可先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感受李白的语言特点……这种铺垫型的课外阅读,既可以提供背景信息,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使学生从外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激发智慧的过程。
再如学习了《望月》、《月光启蒙》等课文后,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描写月亮的文章、片段。像这类拓展性的阅读,学生在欣赏范文佳作时,会逐步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有了这种悟性,必将迁移于表达,智慧将随之而生。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的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与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热爱读书,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应是我们语文老师的神圣使命!让学生在读书中成熟长大,成为一条有“源”之河,时时流动着智慧的光芒。
“智慧要靠智慧来培养”。是的,我们的教育需要具有智慧头脑的教师,我们的教师应该营造具有智慧氛围的课堂,然而我们现在的课堂让成长的生命缺失智慧。中国的孩子带着问号走进学校,带着句号走出学校,死板的课堂逐渐地使活生生的生命体失掉了个体性、灵活性、丰富性和创造性,学生们潜在智慧的成长被阻隔了、遮蔽了,学生智慧的棱角被磨去了。学生渴望有智慧的教师,渴望让他们的智慧得以展现。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我们固然需要以强力称雄的人,但更需要有心灵的人。”语文教学担负着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怀,塑造学生心灵的重任,应当自觉地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相信在这样满目琳琅的教育背景下,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去拥有一份恬淡素雅的信念,让学生的语文情怀飞扬,让学生的语文心路拓宽,这样一定会收获语文教学的一份华宇的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