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体验,变“活”传承 ——探析小学剪纸与民间玩具融合的传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以“真”体验,变“活”传承 ——探析小学剪纸与民间玩具融合的传承研究

詹丽文

厦门市集美区东辉小学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是民间美术传承的实践性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与发扬民间剪纸艺术,提高人文与审美的修养。然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浮于表面,对民间剪纸艺术缺乏真正的文化理解。本文以剪纸在小学美术课堂的传承研究展开分析,提倡在文化情境中理解民间剪纸艺术,涵养人文精神,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关键字】剪纸;体验;传承;小学美术教学

民间美术是由劳动人民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的造型艺术。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小学美术课堂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当下小学剪纸课堂,多以传统式的临剪复制优秀作品形式授课,过多强调剪纸技法上娴熟,造成学生创新思维上面的局限。对于小学生而言,剪纸教学承载的核心意义不仅是技法传承,而且是对民间美术的文化理解,达到“真”体验。如何让学生去弘扬创新文化,变“活”传承?这是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探索的传承研究方向。

  1. 剪纸艺术的传承思考

尹少淳教授认为:“美术是文化的一种类型,因此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观照下的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小学生对剪纸艺术达到一种真正的体验。真正的体验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由心而生的自主感受。这个体验表现在对剪纸文化的疑问、解释和认识,包括对剪纸纹样造型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不是为了强行保存已经过时的风俗习惯或传统技艺,而是尊重我们的历史,尊重我们祖先的创造,尊重社会历史的自然发展规律,让剪纸艺术在当下,并从中寻找持续发展与创新的灵感与力量。剪纸艺术的传承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剪纸,并通过对剪纸的学习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思考,将剪纸与姊妹艺术民间玩具进行融合教学为例,探析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厚植与传承研究。

二、融合教学“真”体验

剪纸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在小学社团活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营造出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而民间玩具不仅满足小学生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心理需求,同时渗透着社会的民俗文化意识和精神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理解。剪纸活动中切入民间玩具主题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姊妹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发扬,共同促进民间艺术的繁荣。

剪纸创作主体的永恒性。由于社会的变革,民间剪纸的创作主体的没落,学生无法理解过去民间剪纸的创作环境和民俗内涵。过去农耕文明下的生活方式,是民间剪纸艺术之所以称为民间的根本所在。继而衍生出民间剪纸艺术的原生性、神秘性的特点,是创作主体源于生活作者的真实情感抒发及表达精神的慰藉。现在的孩子想要轻松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真正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恰巧可以与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玩具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理解民间剪纸的创作主体的源起,发扬学习前辈作品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效。

剪纸造型艺术的深入性。剪纸艺术在民间美术中孕育产生,与民间玩具一起共同成长,一路走来美在民间,装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民间玩具是通过形态、色彩、装饰等方面来表达造型艺术,可外延到学生对剪纸造型艺术的感知联系。民间玩具蕴含的艺术装饰知识,也便于学生从中汲取传统的艺术精华,积淀成为自身的审美情趣,为剪纸创作提供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元素资源。让学生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传承民间美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美术修养。

二、创作思考“活”传承

融其形,生动变形。在设计剪纸图稿表现对象特征时,学生往往因某些部位比例失调产生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导致在剪纸创作上畏惧不前。而民间玩具外形大多是对自然界物体的再现,成形过程中有心理情感的融入,产生出自由奔放,形体概括简练,神态特征突出的艺术造型。如民间玩具布老虎,明显突出的虎头造型,四肢和尾巴被简化得更短粗,脚下的脚趾通常省略,从凶猛威武的老虎变成憨厚可掬的布老虎。泥玩具“猫头鹰”头部夸大到身形比例一半,突出表现“明察秋毫”的大眼睛,把猫头鹰神韵表现得十分透彻。剪纸与民间玩具质朴拙巧、夸张传神的有着相同的艺术特点,即民间玩具的取舍变形,“不求形式,但求神似”主张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日本民艺大师柳宗悦在《民艺论》中这样说道“把心从一切束缚中解脱出来时,所产生的并不是美,这是合情合理的。这样的美是‘无碍心’的直接表现。”小学剪纸社团教学中正需要传递给学生“无碍心”的创作表现,让剪纸作品富于生活活力,具有打动人心的原始意趣,继承传统民间美术在情感表达与艺术形象的和谐统一。

融其色,明快强烈。小学生内心世界十分纯净明朗,喜欢运用高纯度强烈的色彩组合,与民间玩具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有异曲同工之处。过去民间艺人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生活中常用鲜艳的色彩装点。“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说法是民间常用的流行色,也成为民间玩具色彩搭配的基本格调,大胆采用大红、大黄、大绿三原色大面积作为玩具的主色调,轮廓线清晰分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效果,给予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渴望。如民间玩具无锡惠山泥人大阿福的着色口诀“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使泥人作品既有装饰风味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视觉上舒适明快的感觉,心理愉悦对美的享受。以此浓烈鲜艳、单纯大方地随意搭配,鼓励学生在套色剪纸创作中将民间玩具的色彩张力有效融合,理解画面中色彩对比中有统一的视觉整体感,凸显出饱满、明快、热烈的艺术效果,流露出孩童淳朴、本真、爽朗的情感。

融其纹,吉祥寓意在中国悠久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吉祥纹样作为民间美术的重要图像载体,充分应用于剪纸艺术形式中。设计剪纸纹样时需采用了夸张、比拟、谐音、象征等抽象的艺术语言,且每种传统装饰纹样要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精神寄托。民间玩具纹样丰富多种,常见的纹样有飞禽走兽、花卉果实、麒麟龙凤等,是经过抽象变形的概括成吉祥纹样,寄托着“福寿”“富贵”“如意”等美好愿望,极具趣味直观地呈现在玩具上,更便于小学生触类旁通深入理解纹样的吉祥寓意。如民间玩具龟形枕图案有莲花和鲤鱼组合,寓意着年年有余、多子多福之意。民间玩具风筝,运用“龙凤呈祥”“富贵平安”“福寿双全”等吉祥图案和文字,通过抽象语言的表现方式,构成“一语一图案”的美学表现形式,寄托着人们纳福求吉祥的美好愿望。促进学生明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是对物象的认知,以寓意联想、指物会意的形式生生不息出现在民间美术中。

三、剪纸艺术的传承意义

民间剪纸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将剪纸与民间玩具有效融合教学,需要发挥真正的传承意义。一是对民间艺术文化价值的先在承认,让学生对剪纸文化有深入的感知认识,感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之间的联系和迁移,进行渗透式深度学习,提高审美判断修养。三是找到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抓手,民间美术之间相融合相吸收,促进民间艺术的繁荣,激发学生热爱与弘扬民族艺术。

落实真正的体验,让小学剪纸的核心意义不仅授于技法学习,而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民间美术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弘扬民间美术精神。在新时代当下不断创新,形成落地的活态传承。全面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成为对民间艺术传承推广的新时代少年先锋。


参考文献:

[1]郁维山.小学剪纸社团活动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7-03-08

[2]刘芳芳.“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19-08-16

[3]李韧 王坤茜.论中国民间玩具的造型艺术特点[J].美术界.2013-06-15

[4]李韧 王坤茜.论民间玩具的装饰寓意[J].美术界.2013-07-15

[5]杨雨佳.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艺术百家.201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