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第一中学
[摘要] 小说作为“集大成”的文体,在教学时应重视“知人论世”,重视让学生积累知识、获取技能,重视引领学生欣赏作品的价值和美感,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理解。教师要支持、鼓励、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面,在文字间探幽揽胜,自主锻炼鉴赏能力,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小说教学 知人论世 知识技能 欣赏 个性化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可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学素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归宿。
余映潮老师说:“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的内容。”的确,文学作品作为作家思想和情感的抒发媒介,有的布局谋篇独具匠心,有的思想感情深邃隽永,有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有的人物形象典型生动。而小说作为其中“集大成”的文体,往往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情节曲折、人物鲜明、语言精妙、构思独特,更是独具魅力。读小说,就是读心灵,读人生,读社会。
统编语文教材中就收录了多篇经典小说(或节选)。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小说教学呢?现结合教学上的一些做法谈几点思考。
第一,小说教学应重视“知人论世”。
要深入理解作品,就要知晓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应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作品产生的背景。人是不能离开时代和现实而生活的。只有靠近作者贴近时代,想作者之所想,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主题和情感。统编教材中节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片段。教师要先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曹雪芹不同寻常的家境、遭遇及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贾母、王熙凤、鸳鸯等人面对刘姥姥的滑稽之态时各具情态的笑所体现的身份和性格。这样,学生就更能理解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妪,扯下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真正的原因,更好地把握刘姥姥的真实特点。可见,“知人论世”是理解作品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小说教学应重视让学生积累知识、获取技能。
教小说不等于教故事。在小说教学时,首先,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与小说相关的知识和术语,如巧设悬念、暗设伏笔、构思巧妙等这些评价小说的术语,并尽可能在课堂上用小说的语言教小说,在师生对话中顺势点出文中存在的铺垫、渲染、照应等艺术手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濡染,增加知识,提高素养。
其次,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欣赏小说的角度和方法。如人物性格的分析方法,即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神态、语言等细微变化揣摩人物的性格。“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片花上说人情”。细微之处往往是认识人物的一扇窗。以《范进中举》一课为例。范进岳父胡屠户的动作就很值得玩味。当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拿来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作为“贺礼”,却一边数落一边自顾自吃饱喝足,最后“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当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跟在女婿身后,“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当范进送胡屠户银子时,“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口中却假意推辞。最后“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正是其嫌贫爱富、卑劣势利丑恶嘴脸的真实反应。通过分析和对比,人物性格就显而易见了。
此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分析作品的主题、叙事方式、语言风格、环境作用等等,“授之以渔”之后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欣赏小说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小说教学应重视引领学生欣赏作品的价值和美感。
作品本身的价值和美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巢宗祺先生认为“文学的主要功用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他认为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解读文学作品时更应该关注艺术层面,即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细节、结构、视角等,而不应过于强调作品的内容而忽视了艺术的独到之处。如鲁迅的《孔乙己》,以咸亨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记述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从“我”的视角看父母对待叔叔于勒前后不同的态度。叙事手法都可谓匠心独运。而细节方面,孔乙己两次掏钱买酒时的不同动作“排出了九文大钱”和“从破衣服里摸出了四文大钱”就暗合了他的不幸命运。更可悲的是他那双拿毛笔的读书人的手,最终的用途却是用来写认罪书和代替双脚走路的工具。这些都是值得用心发现、欣赏和品味的,也正体现了作品的价值和艺术美感。
第四,小说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理解。
小说的主题可以是多元的,而不同的读者阅读小说后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与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特质密切相关。因此不必强调某个作品固定的主题和思想,不必给作品的理解设置固定的答案,应该留给学生个性化解读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对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主题的解读就可以是多元的:如揭示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如表现菲利普夫妇这类底层小人物生活的心酸;如反映人性的弱点---趋利性,引起对人性的思考和呼唤等等。当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样的个性化解读甚至创造性解读就能够切实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反思能力、批判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当然,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策略引导,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还应该加大课外阅读量。教师要支持、鼓励、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面,恣意徜徉文字间,在文学作品中探幽揽胜,自主锻炼文学鉴赏能力,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2]余映潮《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艺术》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王芳芳,女,1982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语文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单位:河南省许昌市第一中学,邮编:461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