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州市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浙江台州 318000 2、玉环市乳化液处理有限公司,浙江台州 317600
摘要:加强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工作力度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城市内河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因此,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城市内河出发,分析我国目前城市内河治理项目的实施情况及主要问题,从技术、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研究城市内河治理的主要措施。为我国城市内河治理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治理规划;措施
引言
通过开展城市内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仅能显著提高内河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河道环境质量,同时还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在进行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治理与规划工作期间,既要确保城市经济社会健康的发展,还要切实做好堤防、河道、污水收集处理以及生态湿地等相关工程的建设,有效恢复内河河网、水系以及河湖功能,有效提升内河生态环境质量。
1城市内河治理的原则
在城市内河生态治理工程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因地制宜,不同地方的城市生态内河拥有不同的功能,总体来讲,需要根据河道的大小、流向、地理位置等去更好的发挥蓄水积洪、调节水源走向、分流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以及缓解热岛效应等各个方面的作用。同时,在自然性原则的基础上,需要将人工修复河道与自然修复河道进行有机结合,不能因为人为因素对城市内河的地形、水文、水下生物等造成过多影响,换言之,保护和提高城市生态内河的自然性才能够使得城市内河生态系统拥有足够的自我修复能力。
2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为:①缺乏有关生态治理的相关理念,未采取有效的生态护坡方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增加河道治理难度;②截污纳管不到位。河道两岸区域污水截污纳管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污水源源不断进入河内,治理难度大;③河道岸边人为活动频繁,岸边垃圾堆积。河流周边的某些工业企业或者居民直接将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倒入河流,再加上有时会进行“拦河设障”活动,导致城市内河的过水能力日渐降低。受雨水冲刷,岸边垃圾中的营养物质输入河内,影响水质。④平原地区河道底部坡度较缓,水流速度较低,导致污染物容易积累。河道相对封闭的区域新鲜水的补充能力差,河道自净能力差。⑤农田过度施肥,粗放式漫灌,农田排水进入水体,造成河道污染。
3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及措施
3.1 生态引水和河道清淤
对一些坡度较缓流速较慢,且补给水较少,较封闭的河道进行生态引水,疏浚河道。打通封闭的河道,与水流顺畅的河道进行连接,促进水的流动性加强,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建设闸门、泵站、引水管等水利设施将干净的水体引至污染河流,改善河道水质。另外,由于长期积累,河道中的污染物质受重力作用、吸附作用、迁移转化作用,各种污染物沉积到底泥中,底泥中污染物会不断释放至水体中,导致河道治理难。因此,定期对河道底泥进行清淤疏浚,可以有效减少河道中污染物。河道清淤是将水体系统中的污染物通过挖走底泥的方式带走,
3.2强化截污纳管
城市河道两岸加强截污纳管,禁止在岸边私设排污口。对老旧城区的地下污水管道进行排查,经排查存在破损污水管道的进行改造翻新,对错接漏接的管道进行改造,污水由专门的污水管道进行收集。居住小区建设专门的雨水管道,雨水沟渠的设计要保证有效泄洪,防止内涝。居民住宅小区须建设三格式化粪池等生活污水预处理设施,污水收集后通过专门的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企业尤其是重污染企业废水管道建议架空铺设,避免因地面沉降引起地下管道破裂。对于产生高浓、难降解、难处理的工业企业须在厂内建设单独的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市政污水管网纳管标准后,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保证达标纳管。规范岸边养殖区的废水收集处理,保证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或纳管。
3.3增氧曝气
河道水体受到污染时,污染物在分解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如果不及时补充新鲜氧气,容易造成河道内生物缺氧,水体发黑发臭。因此在河道中建设增氧曝气设备可加快水体中污染物的分解,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改善,改善水质。常用的河道曝气技术有太阳能增氧曝气、纳米增氧曝气、浮水喷泉式增氧曝气、造流式增氧曝气等。
3.4建设组合式生态护坡
为了提升城市内河的防洪防汛能力,改善城市内河的生态环境,可根据城市内河的现实环境来建设组合式生态护坡。在施工前,应先清理好施工现场,还要将面层压实、整平,对孔洞和凹陷之处,先填土后再压实。在正式施工中,应当根据内河地基特点选择合适碎石垫层或反滤土工布来铺垫,再用素混凝土趾墙基础浇筑,最后铺设四联生态护坡块。组合式生态护坡应当尽量避免缝隙的产生。
3.5河道内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技术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底栖动物及滤食性鱼类等。水生植物可通过吸收、根系微生物代谢、根部微环境的吸附、沉淀、过滤等作用,去除污染物。水生底栖动物及滤食性鱼类能食用藻类,,摄食生物碎屑,过滤悬浮质,分泌絮凝物质,净化水质。水体植物应具备根系发达、易生长,抗污能力强等特点,如千屈菜、水葫芦、空心菜、芦苇、香蒲、水葱、水芹菜、水生鸢尾等。实际应用时,应选择合适的本土水生植物,避免出现生物入侵情况。实际运行管理时,须加强后期管理,及时打捞枯萎的植物残体,防止植物残体腐烂而导致二次污染。人工湿地技术最典型的是人工浮岛技术,利用无土栽培原理,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在放养水生生物期间,要充分地考虑和重视水生动物以及植物的营养以及空间结构,为繁衍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环境,不仅保证了生态效益,还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6微生物处理技术
人工培养实现驯化和挑选合适微生物,针对不同性质的污染物,投加不同性能的微生物,提升城市内河自净能力。首先根据河道的污染物特点培养菌群,其次,再把这些菌群移入河道中,通过菌群有效降解河道污染物。对污染较重的河道,微生物菌剂投放前需要先进行物理化学修复到适宜的水质,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菌剂与氧化剂、钝化剂、改良剂等一起协同使用,可以强化污染物降解能力。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城市内河管理工作中已经应用到了这种技术,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3.7 坚持生态安全原则
首先,内河生态环境治理应坚持生态安全原则。在满足城市防洪排涝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当地自然景观。规划期间,要分析城市水网的类型、级别以及功能,进而打造生态水系新格局。其次,规划治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此外,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确保河流水系功能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协调,将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著提升城市水网景观风貌。另外,治理工作还要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与知识,而内河环境治理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内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期间,要不断优化治理措施,综合应用水利学、生态学、环境学、规划学以及园林学等多学科理论,积极改善河流水质状况,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原园,等.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思路与对策研究[J].水利,2020(9):29-32.
[2]李淑玲.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及措施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7):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