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解析

兰幼章

身体证号码: 51102819810907

****


摘要:环保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对建筑设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低碳理念的提出则为建筑设计改革指明了道路。本文结合建筑设计的特征,首先阐述低碳概念的要求,随后探讨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引言:建筑设计事关人居环境质量和社会和谐,低碳概念的提出,凸显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属性。因此有必要探讨低碳概念的价值和意义,结合低碳概念的要求,为建筑设计的改革指明道路。


一、低碳概念的要求

1.降低建筑能耗。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建筑的环保属性,助力于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体现建筑的节能保护效应。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是全社会能源消耗的重要来源,降低建筑工程能源消耗迫在眉睫。传统建筑工程产生的能耗规模超出想象,装修材料对于空气污染、建筑工程废水对于水环境的污染值得重视。将低碳概念融合在建筑设计活动中,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能耗量,对环境保护起到正向效应。当前无污染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工程领域广泛推行,充分体现低碳理念的核心和优势。由此可见低碳理念充分吻合全社会的主流发展理念,应用空间较为广阔。

2.优化建筑理念。我国建筑思想体系源远流长,受历史特征和地域特征影响较深。由于我国南北自然地貌和人文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建筑思想体系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通过建筑设计思想可以窥探当地的人文生活特征。但是要注意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化建筑设计需求的不同,很多传统设计思路并不符合当代设计思想的要求;例如我国古建筑设计理念强调木材的使用,如果在建筑设计中大量使用木材,必然意味着植被资源的大量砍伐,严重违背低碳理念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手段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意味着很多低效的传统建筑设计手段寿终正寝。可见低碳理念带来的突破效应,融合现代化建筑思想,构建新型建筑设计艺术,实现现代建筑理念与低碳概念的“化学反应”,体现新时代建筑美学的内涵。在新型建筑美学的指导下开展建筑设计工作,兼顾建筑的功能和居住两方面需求,体现建筑的环保效应以及艺术价值。

3.提升建筑宜居性。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在于服务人居环境,低碳理念有助于降低建筑工程的排放量,最大限度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影响,提升人居环境的安全属性。以人为本是低碳概念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设计活动中从人居角度出发,以提升人居质量为根本目标,有助于创设和谐的人居环境。


二、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1.选择环保材料。低碳概念强调环保材料的选择,鼓励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一些廉价的建筑材料含有大量甲醛;如果过于注重建筑设计成本,选择大量质次价廉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的污染效应显著提升,严重危害人员身体健康。建筑施工中大量使用木材和玻璃材料,这类材料的安装和拆卸难度较小,为玻璃木材的循环使用创设有利条件。将某次建筑工程中剩余的木材和玻璃材料应用在其他工程中,促进木材和玻璃材料的循环利用,体现建筑工程的环保和经济效应。选择建筑工程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建筑材料的特征,最大限度发掘建筑材料的价值。

2.合理应用空间。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阶段必须重视的资源,通过合理分配建筑空间,发掘建筑空间的潜在价值。在建筑设计阶段秉承按需分配的原则,根据建筑实际需求设计分配空间,确保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建筑户型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环保性和延长建筑寿命的双重需求,综合考虑建筑空间功能,保证建筑空间设计合理性并赋予灵活调整的空间。

3.优化建筑形式。低碳概念与建筑整体状态关系密切,在掌握建筑的形态状况基础上优化建筑形式,体现建筑设计价值。建筑墙体保温性能是建筑形式优化关注的指标之一,太阳能的应用对于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有直接影响,因此优化建筑墙体结构时需要考虑太阳能特征。绿化带设计也是建筑形式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绿化带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结合建筑布局建立立体性绿化网络,将节能理念应用在房屋屋面设计场景中,对房屋屋面进行覆土架空处理,提升建筑屋面的立体绿化效应,兼顾建筑美学和环保性双重要求。对于建筑环境内的水分,可以采用日晒方式处理。通过日晒方式达到遮挡雨水的作用,与此同时促进建筑环境内水分的蒸发,最终达到建筑环境水分净化的效果。

4.综合考虑建筑环境。在建筑设计工作中一定要放宽眼界,不要仅仅关注建筑本身,对于建筑所在的环境和景观也要充分考虑,将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方可提升建筑设计工作的针对性,吻合低碳概念的要求。建筑设计应当与地域特征和文化魅力相匹配,设计人员切莫“稳坐钓鱼台”,应当对建筑设计现场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建筑现场的气候、地貌、人文等多种特征,作为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参考。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存在相互呼应的关系,以建筑为中心布局绿化设施,提升建筑设计的环保性能和美观程度,提升建筑范围内的人居质量,还能为建筑成果赋予旅游、休闲属性,提升建筑设计成果的吸引力。建筑设计要符合可持续性的要求,秉承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理念,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另外要注意建筑间隔的设置,确保相邻建筑之间间隔得当,保证每座建筑的采光需求,避免出现采光效果不佳、挡光等现象。

5.提升空间利用率。低碳理念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提升空间利用率,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相关依据作为保障,确保建筑设计工作的合理性。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注意控制建筑面积,提升单位建筑面积的使用效率,避免建筑空间的不必要消耗与浪费,实现建筑面积的高效利用效果。空间利用率的提升,需要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建筑空间设计灵活性很强,根本原因在于建筑空间使用路径广泛。因此要考虑到多种建筑空间的使用场景,并将建筑空间使用效率因素融入其中,保证建筑空间的使用寿命,减少建筑施工、使用过程中的垃圾生产量,在体现环保效应的同时降低建筑成本,建筑空间使用寿命自然提升。根据低碳理念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可视化分析方式,提升建筑空间分析效果,指出设计空间的重点,提升建筑设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促进建筑设计理念的优化与提升。建筑设计出图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也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6.注重再生能源的应用。低碳理念强调再生能源的应用,体现建筑设计的环保效应。在建筑设计中着重提升建筑的节能效率,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同时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升级扩张。建筑节能设计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所在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合理制定节能方案。例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建筑取暖需求量较大,每年通过采暖产生的能耗规模庞大。传统采暖模式以煤炭取暖为主,对环境的破坏效应不可谓不严重。通过建筑设计可以提升建筑的保温性能,对于传统的燃煤采暖模式起到一定的取代作用。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引入再生能源,例如分析建筑所在地区的太阳光照角度、光照强度,充分发挥自然光照的加热作用,提升建筑室内温度;另外关注到建筑墙体的设计,发挥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


结束语:低碳概念的推行,为建筑设计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意义。因此要高度重视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注重融合低碳概念,提升建筑设计的环保属性和居住属性,充分发掘建筑设计的价值效益,推动建筑设计体系的革新。


参考文献:

[1]凃江川.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探讨[J]. 中国住宅设施,2021,(06):18-19.

[2]汪小涛.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J]. 江西建材,2020,(12):125+127.

[3]陈皓.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 冶金与材料,2020,40(06):165-166.

[4]罗贤杰. 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 住宅与房地产,2020,(32):158-159.

[5]袁野.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 居舍,2020,(3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