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县合作建设国家储备林实践探索——以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4
/ 2

场县合作建设国家储备林实践探索 ——以广西国有 三门江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为例

俸春姣 黄明亮 陈慧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 545006

摘 要: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林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国家储备林建设需大量资金及技术管理投入,传统的以财政为主的投入方式远不能满足需求。通过分析近年来国有三门江林场创新国储林建设模式,与县政府合作共建国家储备林的实践探索,为提出做大做强国家储备林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生态安全;场县合作;对策

1.林场概况

1.1 林场基本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以下简称林场)建于1951年,是广西自治区直属公益二类国有林场,现有职工1477人,下设营林分场7个、场外造林经营部6个,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公司1家,参股公司12家。林场目前经营面积70万亩,林地跨桂粤两省区。森林总蓄积量400万立方米,总资产40亿元。主要经营桉、松、杉、油茶、绿化花卉苗木,融合发展油茶精深加工、林下经济、土地开发、森林旅游、酒店、餐饮、超市等产业。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全国十佳林场、广西首批壮美林场、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广西林业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荣誉,是广西现代林业龙头企业、广西油茶产业发展龙头企业。2020年实现总收入5.70亿元,利润总额6933万元。

1.2 自然地理概况

林场处于中、南亚热带的过渡带,属我国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发展林业生产。年平均气温21℃,极端最高温39.7℃,极端最低温-2.4℃,年积温6717℃;多年平均降雨量1483.8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5.9%;有霜期6.2天。林区优越的气候资源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林场大力发展速丰林,开展对外辐射造林。林场及场外造林区的县(市、区)的地貌有中山、低山和丘陵。由于各县(市、区)所处区域不同,地貌类型、地形地势有所差异。但造林用地的大部分属低山丘陵,海拔多800m以下,分布地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两个气候区。年平均温度在19~21℃;≥10℃年平均活动积温5000~7000℃;日照时数1600~1800h,降水量1200~1700mm,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无霜期305d以上。土壤主要土壤种类有红壤、黄壤、石灰土、冲积土。以酸性红壤为主,质地中壤或中重壤,以中、厚土层居多多在60cm以上,肥力中等。

2.林场与县政府合作建设储备林探索

2.1政府参与,创新项目建设模式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通过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人工林集约栽培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乡土树种、工业原料林、大径级用材林和珍稀树种等多功能森林。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储备林的战略部署,为发展壮大林场支柱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林场积极探索创新国家储备林建设模式,2020年9月25日,三门江场、鹿寨县人民政府及黄冕林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鹿寨县12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项目。由三门江林场、黄冕林场和政府下属平台公司共同出资55亿元,成立广西鹿鼎林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鹿鼎集团),合作建设120万亩国储林项目等项目,以“培育栋梁之材、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发展宗旨,探索可持续、高质量的多方参与发展范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注入新活力。该合作项目充分发挥自治区区直国有林场生态和国储林建设主力军作用,紧紧依靠地方政府,找准国储林与乡村振兴、巩固脱贫契合点,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断优化“两山”转化路径,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2.2政府支持,全力推动项目实施

鹿寨县政府高度重视鹿鼎集团国储林项目建设,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将项目纳入县“十四五”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率先将鹿寨县级林场6万多亩林地林木流转至鹿鼎集团。出台《鹿寨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制定《鹿寨县各乡镇2021-2023年商品林地流转任务表》,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建设120万亩国家储备林、年产10万吨生物有机肥、龙母洛清江森林旅游康养、年产值亿元木材加工等项目,将项目推进情况列入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项目实施。优先保障采伐指标,独立编限国储林项目,特别是涉及松杉等低产低效林改造、乡土阔叶树改培,依法依规优先解决采伐指标。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在合作项目立项、审核和审批等环节给予优先办理,简化工作流程,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用地优先落实。加大政策配套扶持力度,做好上级补助资金争取、金融信贷支持等工作。

2.3林场经营,发挥技术管理优势

为培育高质量国家储备林,合作公司国家储备林的经营管理以林场为主导,充分发挥林场在营林技术管理优势。是开展林地分类经营,实行“一地一策”,实施良种壮苗、测土配方施肥、定萌定株定向抚育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提高造林质效;二是打造混交林,培育异龄复层林,实施桉树与松树、杉树、米老排、刨花润楠等混交,培育周期20年,亩出材36立方米;三是延长采伐年限,着力培育大径材,桉树保留8年以上,亩出材达15立方米再采伐;四是推广近自然栽培,实施生态化种植,通过不炼山、不喷施除草剂,采用有机肥、生物防病防虫等措施,创建高效、生态、可持续经营模式。目前林场通过良种壮苗、测土配方优化肥料养分配比、增加施肥量和次数、定萌定株定向抚育、延长采伐年限等精细化措施,提高林分产量。桉6年生蓄积量最高达20.10立方米。单位产量由2015年的5立方米/亩提高到2020年8.94立方米/亩。

2.4 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兼顾林农群众利益

为带动林农群众参与国储林项目建设,为其构建短中长期综合收益机制,短期获得变现收入,定期获得林地租金,远期获得采伐收益分红,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活立木分成模式。林农群众以林地入股,鹿鼎集团负责投资及经营,合作期间按活立木销售收入3:7比例分成,林农占30%,鹿鼎集团占70%。二是固定收益模式。将林农、散户目前经营的未成熟幼林流转至鹿鼎集团,使其林地林木资产提前变现,合作期间鹿鼎集团支付其固定收益,标准为每亩一年150-300元。同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两种模式村集体每亩一年均可获10元收益,如当年建设国储林10万亩,则村集体可收入100万元。还重点规划实施2个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康养项目,改善周边村屯基础设施,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巩固脱贫成果,项目建成后,每亩地一年可吸引当地劳动力720人次,解决就业问题,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3.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成效

截至2021年6月,与广西3个县级政府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大场联小场”等方式收储林地54万亩,建设高质量商品林“双千”基地共70万亩。鹿鼎集团与荔浦林场、鹿寨县林场、伏虎华侨农场、金光集团等签订框架合作协议面积43.20万亩,与来宾中科产业投资集团、白南林场、天洪岭林场达成合作意向面积18.16万亩。正与苍梧县人民政府洽谈50万亩国储林框架合作,积极推进与广东省怀集等县签订50万亩国储林项目合作协议。与8个村屯以租地或合作模式签约3685亩;与个人签约33宗,面积2.12万亩,金额5866万元,每年为社会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优先吸纳林农就业,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4.存在困难

目前国储林项目融资成本高、担保抵押率低。国储林投资大、回收慢,政策性银行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加大投放风险准备,如抵押、担保、收取风险准备金等策略,加大了融资成本,大额资金难以落地。

5.小结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重要举措。场县合作建设国家储备林模式,利于挖掘全县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等优势,扎实开展森林集约经营,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和单位面积产量,为国家培育高质量商品木材。同时能够快速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经营质量,全面加强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农户或贫困户通过林地租赁、林地入股国家储备林经营建设,持续获得林地承包金或分红收益,还可以参与项目劳务获得报酬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意义重大。利于助推林场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可大幅增加林场森林资源总量,能够加快林场林产工业、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等优势产业发展,有力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林场高质量发展。在抓好国储林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规划实施生物有机肥、风电、森林旅游康养、木材加工等项目,搭建林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延长林业产业链,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 彭泰来,杨传金,刘 金 山,等 .国家储备林划定现状及后期经营管理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8,37(4):9-12

[2] 田雷芳,段子恺.国家储备林建设推进举措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

备,2017(8):119.

[3] 邹有燕.泸溪县国家储备林建设现状和思路[J].乡 村 科 技,2018

[4] 周 榆 ,曾宪玮.国家储备林划定与经营管理探讨 .南方林业科学,2015(2),43-1.

[5] 张德刚,夏 坤.浅析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问题及对.商业经济,2020(3):523.

[6]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20~2025年),202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