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 61中 830019
摘要:主观题的得分率,在政治总成绩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在高考政治复习中,教师必须清楚学生主观题失分的表现和原因,掌握解题技巧,让学生把握得分点,规范答题步骤,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政治 主观题 得分率 解题技巧
一、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
审题不清,答错范围,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的知识来回答。
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口语化的语言答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
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等等。
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主观题失分的原因
1、直接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
2、根本原因。知识结构的欠缺。
三、提高主观题得分率的技巧
整体上看,历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得分率都低于选择题的得分率。如何提高高考政治主观题的得分率,有如下四大抓手:
(一)问题是关键
要答对高考政治主观试题,先要把“问题”审读到位,这是关键点,也是提高得分率的起点。对“问题”至少要审读出如下五个要素:具体要求、知识范围、主体、客体、题型。下面以一题例进行说明。
题例:
把减税降费这件大事办妥,需要紧抓落实不放松。对准“切实让市场主体小微企业有明显减税降费感觉”这个方针,追根溯源,拟定细则,确保应减尽减,应降尽降。各地政府要疏通梗阻,敦促政策落地,把真招做实,把功德办牢。各级政府应充实均衡财务收支,深化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提高财务资金利用效能,为减税降费缔造更大空间,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心无旁骛搞策划,把潜力释放出来,让活力迸发出来。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在“减税降费”进程中如何作为 ?
这里问题的具体要求:结合材料;知识范围: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主体:政府;题型:措施类。
在审读设问的过程中,除上述五要素之外,有时还要将设问中的某些术语转换成政治学科术语,为后面的知识定位奠定基础。例如: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看,4S店由于打折促销一天就卖掉这款车20多辆,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里面的“打折”就要转换成“降价”,再转换成“价格变动”;“汽车”就要转换成“高档耐用消费品”。于是就能将知识范围锁定在“价格变动对消费品需求的影响”,这就有利于知识的选用了。
(二)材料是依据
政治试题划定的知识范围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宏观范围的知识界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比如2018全国卷Ⅱ卷39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 40题: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二是中观范围的知识界定,诸如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等。比如2015全国卷Ⅰ卷39题第(2)小题: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三是微观范围的知识界定,一种情况是某一课的标题,比如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等。这比如2017全国卷Ⅱ卷40题: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2018全国卷Ⅱ卷40题第(1)小题: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上述知识范围的界定,除第三种微观范围的知识界定有利于调用知识外,其余第一、二种要把知识调用到位是相当困难的。比如问题要求“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就考点来说,这一模块就有几十个考点,细节知识就更多,去调动哪里的知识?这时就需要靠所给的材料来指引了,所以把问题审读到位后,其次应把所给的材料解读到位。解读材料时应着力把握三点:一是主题,二是层次,三是联系。
比如上述所给题例中,主体是“政府”;首先就要想到《政治生活》第四课讲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结合设问说明政府在“减税降费”进程中如何作为 ?就要定位在“政府怎样做某事?”;所以知识的定位再次缩小,调用答题模板,结合材料进行筛选,组织答案即可。
(三)知识是基础
政治试题的回答语言,不能是口语化也不能是文学化的,必须是政治学科术语。所以在审读设问、解读材料之后,要基于设问和材料去调动课本知识,这也是高考的能力要求之一。比如上述所给题例中,我们基于材料已做了知识上的定位,接下来就要再现锁定的这些知识,最后选用与这些材料联系得最紧密的知识点。考生只有对教材了如指掌,准确把握各知识点的内涵与实质,再结合材料,才能把考题答得有理有据,准确而全面。
(四)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 宏观
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生活: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生活: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回归教材,读题时 , 必须 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
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
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我把它称之为书写答案的“四个现代化”)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 ——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 ——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 ——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 ——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深究考纲,“吃透”教材,努力构建知识体系,分析知识间的联系,总结知识规律,比较知识异同,归纳知识特征,为准确而又言简意赅的答题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行平.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2]吴帅.广西教育,2014.
[3]张贵芳.未来英才,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