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生成资源,培育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开发生成资源,培育核心素养

杨帆

安徽省桐城市实验小学  安徽桐城 231400

摘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及时开发、利用生成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学科 核心素养 教学资源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开放性课堂,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及时地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促进教学资源动态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是宝贵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与学生、与教材相关的素材性课程资源,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学习。
    在教学完“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后,适逢周末,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我布置学生设计制作出“明年的年历”。在制作年历前,孩子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情:1、了解生活中的年历格式。2、明年元旦是星期几?3、明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确定二月的天数,其它各月的天数。每月天数排列成几行整齐美观? 周一的第一节数学课上,小设计师们个个都很兴奋,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年历。
    孩子们制作的年历真是五花八门:有表格式、蝴蝶式、五角星形状、椭圆形状、六边形、卡通小日历、活页台历……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一些点缀,有的画一些小画,有的贴剪贴画、添花纹、图案,有的设计了封面、写上一些喜气话……引人注目的是爱好画画和手工制作的杨同学设计的“向日葵形年历”:在向日葵花盘上写着“2020年”,12个月以12片黄色的花瓣均匀地排列在花盘周围,一根青色的竹竿,一头用图钉钉在花盘上,竹竿上用透明的胶布在合适的位置贴有两片绿色的向日葵叶子,用手拿着竹竿的另一头,嘴对着花盘一吹,“向日葵年历”还可以转动。胡同学的活页台历更是收获了全班所有人的掌声。他上面12个月的月份用英文简写、数字、生肖动物图片三种方式表示,下面日期的排列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休息日、工作日、节假日。每个月的月历中英文、数字、可爱的动物图片、颜色的搭配,无比和谐。    


学生们的精彩设计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庆幸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了解信息、加工信息、自主设计,通过课堂这个小舞台给学生们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个个精美的年历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和对新年的愿望,他们在活动中享受着成功的快乐,自信的提升。

二、捕捉和利用学生资源,促使教学过程动态生成。
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随机生成的。教师应及时发现,把握来自学生的非预设性的,有教学价值的信息,激活、运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实现生命的发展。
1、鼓励质疑,生成新认识。
“生成”源于学生的大胆质疑。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很有思维价值,如果深入地进行讨论,会带来新的启迪。
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当通过大量的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时,一名学生犹豫地举起手:“老师,我觉得您讲的不对,求几个不同的数的和,也能用乘法计算,象1+2+3=2×3,1+2+3+4+5=3×5”,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1+2+3可以用2×3来计算?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将1+2+3转化成2+2+2时,学生们明白了:这样的加法算式可以转化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我又让他们举例思考、讨论:是不是所有的连加算式都可以用乘法计算?鼓励质疑,不但深化了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2、妙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真实的课堂中,学生由于信息的感知、辨认、贮存、处理、输出等环节产生失误,导致一些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把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用一双“慧眼”识“真金”,“错误”就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在“画圆”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然后选择几幅典型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选择的作品有:①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上的;②把圆画成了鸡蛋状的;③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粗时细的。看到这些不知名的作品,学生们大叫:“画错了”。我让学生分析发现问题的原因,你一言,我一语,甲的圆心没有固定好,所以连不上;乙的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老在变,所以画成了“鸡蛋”;丙用力不均,才会一会粗、一会细……错误的的原因一个个被学生找出,此时,我问:“画圆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画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呢?”学生的情绪高昂,自己总结出了画圆的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数学事实出发,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利用学生的错误这一“现场资源”,促进教学的“现场生成”,使教学环节更精彩,教学过程更真实,为教学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善用学生的发现。

课堂是师生交互、生生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教学进程作出及时调整,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化落地课堂。

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①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②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本以为通过直观演示拼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计算组合图形周长时不要考虑图形内部的线段”就算完成了本题的任务。没想到张同学举起了手:“老师,我有一个发现。”我让他说说,他兴奋地说:“拼成图形的周长比原来图形周长的和少。”我一听,这正是拼后图形周长与原图形周长的关系,于是问:“谁听懂了张同学的话?能解释一下吗?”



  1. 五个同学进行了解释,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们。
    没想到王同学又举起了手:“老师,我发现不是什么图形拼起来都是这样的。”我让他举例说说。
    王:两个三角形角对角拼在一起,周长是相等的。
    许多学生附和。
    这时,下课铃响了,我没有急于说出我的想法,而是说:“拼后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周长的和比,到底是少还是相等,请同学们课后讨论、思考、验证,明天我们再研究。”
    第二天上课时,我让学生汇报。
    生1:(从口袋里掏出2个不锈钢圆环)边演示边说,我用这两个圆环对拼,接触的地方不是一小段,而是一个点,拼成的周长和原来的周长相等。
    生2:我用很细的笔画两个圆,2个圆接触的地方也是一个点,周长也是相等的。
    生3:(上黑板画出)两个正方形角的顶点对拼,周长和原来的周长相等。
    经过这几个同学的演示、解释,支持王同学达100%。
    我引导:张同学应该怎么说,别人就不会有意见呢?
    又一次的讨论,终于达成了共识:不论什么图形,只要沿着边对拼,新图形周长就比原周长的和少。
    原打算半节课就完成的一道习题,实际却用了一节半课,虽然教学进度慢了,但课堂出现一波三折,学生们积极思考,两次不同的发现,使他们对一道习题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抓住了这么好的教学时机,我很满足,很兴奋。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善于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适当引导、挖掘、升华,在教中学、做中学基础上践行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创中学,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让课堂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我们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作者简介:杨帆,女,汉族,1971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任安徽省桐城市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曾多次在《中小学数学》等杂志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