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市第二医院 影像科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主要比较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定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从中抽取78例,通过单双号分发法将两组分为研究组(存在微血管浸润情况39例)与单一组(不存在微血管浸润情况39例),两组均对CT和MRI两种影像方法的临床征象进行评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 结果:临床征象包含内脉分支癌栓(PVTT)、弥散系数(ADC)、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TTPVI)以及外缘模糊等,经过检查对比,研究组的临床征象数量多于单一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来说,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表示,其临床征象(内脉分支癌栓(PVTT)、弥散系数(ADC)、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以及外缘模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T;MRI影像学;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
临床上,原发性肝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的原因还未明确,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或者进行肝移植实施治疗,但术后也非常容易复发[1]。有研究表明,微血管的浸润与原发性肝癌的复发率有一定的关系,并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临床上多表明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主要比较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定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研究对象定为该时间段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78例,通过单双号分发法将两组分为研究组(39例)其中有男女患者比例17:22,其年龄最小36岁左右,最大年龄80岁左右,年龄平均值为(52.26±4.37)岁;单一组(39例)中有男女患者比例16:23,其年龄最小38岁左右,最大年龄75岁左右,年龄平均值为(48.98±4.43)岁。 准入指标:(1)无心肾功能衰竭的患者;(2)生命体征比较平稳,没有严重或者感染现象的患者;(3)没有凝血障碍者。
排除指标:(1)患有全身性重大疾病者;(2)患有严重腹水者;(3)患有其他部分恶性肿瘤转移者;(4)患有严重肝硬化者。
此次所有准入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之后对这些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数据无差异(P>0.05)在统计学中不具有意义,可以对比评估。
1.2方法
CT检查:使用GE的64排CT机对患者实施扫描,将碘佛醇(320mg/mL)造影剂注射在静脉中,30s后扫描患者的上腹部,扫描的范围从膈顶直至肝脏下缘,扫描之后保存影像。
MRI检查:使用GE的1.5T磁共振仪对患者实施扫描,将钆喷酸葡胺注射液(25mL)对比剂高压注射在静脉中,30s后扫描患者的上腹部同时保存影像。
1.3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征象对比:由专业的医师进行图像的检查与诊断,并进行记录分析[2]。其中图像征象包括内脉分支癌栓(PVTT)、弥散系数(ADC)、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TTPVI)以及外缘模糊等。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3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计数资料的计算,用(n,%)表示,并以X2值进行验证;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以t进行检验,之后对结果意义进行判断,主要以P值为主,以P值<0.05为准。
结果
两组患者的征象对比,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征象对比(n,%)( ±s)
组别 | 局部内脉分支癌栓(PVTT)) | 弥散系数(ADC) | 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TTPVI) | 外缘模糊 |
研究组 | 8(20.51) | 1.49±0.75 | 27(69.23) | 25(86.21) |
单一组 | 0(0.00) | 1.28±0.44 | 4(10.25) | 5(12.82) |
t/χ2值 | 6.47 | 1.75 | 11.86 | 19.53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已经属于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发生,一旦出现明显的症状说明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同时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3]。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手术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其对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目前属于最佳的治疗手段。其在治疗后可适当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陈文在研究中证实,原发性肝癌微血管浸润与癌症的复发率存在很大的关系,其可增加大约4倍及以上的复发风险[4]。临床上多选用微血管浸润作为病理的诊断标准,但其标本需要术后才可以获取,不能用于治疗效果的评判。本次研究中,经过检查对比,研究组的临床征象(局部内脉分支癌栓(PVTT)、弥散系数(ADC)、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TTPVI)以及外缘模糊等)数量多于单一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这与前一学者的结论相同,但与之不同的是,通过两组患者的两种图像征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其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特别是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TTPVI)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临床诊断影像学征象。
综上所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表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来说,其临床征象(内脉分支癌栓(PVTT)、弥散系数(ADC)、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以及外缘模糊)有诊断的重大价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静雅,宋岩奇,陈亮等. 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MRI、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对比的回顾性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06):1085-1088.
[2]宋士磊. CT、MRI影像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4):195-196.
[3]姚蓬,黎学兵,李小军. 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01):117-119.
[4]陈文. 原发性肝癌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浙江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