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9
/ 2

中医药治疗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

洪必根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350000

摘要:目的:分析骨伤科患者早期出现肢体肿胀表现,采取中医药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骨伤科患者作为研究群体,采取分组调查的模式,分别对施行中医药治疗的、常规甘露醇治疗的患者予以疗效观察,其中观察组施行中医药联合下的活血止痛汤治疗;对照组施行甘露醇治疗,两组患者各50例,以患者肢体肿胀的疼痛程度作为药物对疾病表症的控制标准,利用VAS视觉疼痛评估方法记录数据;另外统计患者的肿胀消除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SF-36)分数,作为药物对疾病整体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紧张、焦虑例数进行统计,作为药物对患者心理干预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视觉模拟疼痛方面,模拟的分数较低;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除的速度较快、住院的时间较短、治疗期生活质量较高;观察组患者心理紧张等情绪占比较低,(P<0.05)。结论:骨伤科患者,早期的肢体疼痛与肿胀十分常见,利用传统治疗,干预的时效短,速度慢,采取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更好,有助于综合消除患者病痛,促使患者肿胀更快消除,可缩短治疗的疗程。

关键词:中医药;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临床疗效

引言:骨伤科患者损伤的病情因素较多,但多半与患者受外力刺激有关,患者在物理因素下造成骨头伤情,且伴有肢体的肿胀与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初期未诱发肿胀表现、隐隐作痛,伤处逐步肿胀起来,导致患者较为焦虑不安,肿胀多发生在患者骨头伤情的早期,因此治疗也应早期开展,传统利用西药止痛,只能治标不治本,若想要帮助患者消除肿胀的同时,促使患者骨骼恢复,需要从中医药的角度出发,借助汤剂、辅以敷贴等模式,达成治疗目的[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入院的患者为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之间挂号的患者,患者总例数100,每组例数50,患者入院条件为:受外物影响发生骨折且第一时间就医;患者无其他外伤史;患者肢体在入院的早期就呈现出肿胀状态;患者无精神类问题。其中观察组患者中,Ⅰ度正常皮肤肿胀的12例、Ⅱ度肿胀后皮纹消失的22例、Ⅲ度合并有张力性水泡的16例。对照组中Ⅰ度正常皮肤肿胀的16例、Ⅱ度肿胀后皮纹消失的20例、Ⅲ度合并有张力性水泡的1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患者年龄平均37.56±6.23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46±9.57岁。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不作为统计学参考依据,P>0.05。


1.2方法

活血止痛汤:分别准备桃仁12克、当归9克、地黄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3克。将药物分别包装在一个袋子中,患者一次服用一排,观察患者的於肿消散情况,对于患者肿胀不消的适当药剂量,对于肿胀消退较快的,可减少药物服用次数,或者减少药剂量,在服药期间,同时给与患者健侧的按摩,与患侧的适当推按,保障患者患侧能够逐步从被动活动恢复到主动活动,提高患侧的感知能力与运动能力,部分患者在患侧恢复良好的状态下,可同时配合电针。针灸的治疗,分别针对患者肿胀的部位,选择针刺的穴位,上肢取肩偶、曲池、合谷等,下肢取髀关、足三里、解溪等,一天中施针一次,可连续施针一周观察疗效[2]。

对照组利用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控制滴注的速度在为5~10ml/min,期间严格检查患者的肾功能、电解质浓度、询问患者尿量等,排查药物的不适症,对于滴注期间出现寒战或者发热等异常表症的应立即停药,可按照患者的体重计算给药量,同样以一周的效果进行对比[3]。

1.3观察指标

以患者肢体肿胀的疼痛程度作为药物对疾病表症的控制标准,利用VAS视觉疼痛评估方法记录数据;另外统计患者的肿胀消除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SF-36)分数,作为药物对疾病整体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紧张、焦虑例数进行统计,作为药物对患者心理干预的影响[4]。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均数±标准差( 4-s)表示,配对资料t计量、计数x2检验,统计差异P判定(P<0.05or P>0.05)。

  1.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无重度疼痛的案例,其中无痛例数较多,在治疗一周后已有23例患者基本止住了疼痛,有17例患者仍具有轻微的疼痛,其余10例患者较痛但有所缓解;对照组中5例患者重度疼痛无明显变化,无痛10例,27例轻微疼痛,13例中度疼痛,详见表1.


表1 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患者VAS疼痛评估对比

组别

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

观察组

23

17

10

0

对照组

10

27

13

5

t

4.256

3.256

5.126

4.185

P

<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患者肿胀的消除速度较快,基本在2~4天时间里消肿;对照组在5~7天的时间里消肿,由于患者肿痛消失的快,住院的时间也相对短,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详见表2.


表2 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患者的综合药物效果对比

组别

n

肿胀消除时间

住院时间

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SF-36)

观察组

50

2.13±2.10

7.12±4.56

93.26±5.54

对照组

50

5.12±2.32

11.23±5.26

81.21±4.15

X2

-

2.132

2.845

2.745

P

-

<0.05

<0.05

<0.05

探究药物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可了解药物作用下对患者的心理安慰,侧面了解患者的药物信赖度,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安情绪占比较低,对照组患者相对情绪波动更大,详见表3.

表3 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患者的心理紧张、烦躁、抑郁情况对比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X2

P

n

%

n

%

心理紧张

1

2

3

6

3.458

<0.05

心理烦躁

2

4

2

4

3.956

<0.05

心理抑郁

0

0

4

8

3.745

<0.05


3.讨论

骨伤科患者临床常见的问题有肿胀、疼痛、血运不畅、水肿等,观察患者的表症,在患者肿痛感消失时,基本骨外伤就已经开始愈合了,传统治疗也同样对肿痛的缓解有疗效,但中医药的治疗时间更短,可降低患者的疼痛,促使患者更快的消肿与止痛,本次研究中,利用汤剂作为治疗的主方,同步利用推拿与针灸等,帮助患者理气活血,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君药。赤芍、川芎、当归助桃、红活血养血,为臣药。君臣相佐,对于瘀血久停,新血不生,肌肤失养的严重病症姑且有效,尚不用说外伤引起的肢体肿胀。对比甘露醇的逐步渗透,中药方剂产生的效果加倍式增长,本次研究也表明,中医药不仅可帮助患者消除痛苦,还能够综合治疗降低患者的经费支出,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患者的临床接受力与对中医药的信赖感在其作用的产生后提升,临床应加强对骨外科患者的伤情总结,并对患者展开消肿的中医药宣教,促使患者能够配合中医药系列活动的开展,正确的用药,适当的进行药剂加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5]。


参考文献
  [1] 张书河,张秋镇,薛暖珠,等.中医药治疗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9,25(10):13-16.
  [2] 于蔚洁.中医药治疗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2):123.
  [3] 黄粤锋,王聪聪,杨长图.中医药治疗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7):41-43.

  [4]  田波.中医药治疗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9.
  [5]  刘滨.中医药治疗骨伤科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