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民腾达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滨州 251700
摘要:城市慢行交通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缓解城市拥堵与提升人们生活环境改善出行方式的重要策略。城市交通运输道路拥堵已经成为了被当今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车辆的日益增长为城市道路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通过对城市道路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分析交通运输大数据,对高峰时段拥堵路段进行分流,提倡市民“绿色出行”,建立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已经成为城市发挥在那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主要就慢行交通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做出分析。
引言:慢行交通体系是引导群众绿色出行的有效手段,也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城市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慢行交通。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增长,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慢行交通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
1、慢行交通的特点
首先,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慢行交通始终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所需的交通环境要适宜、安全,地形、温度、天气等因素都会对慢行交通造成影响。对于山地城市、寒地城市以及热带城市而言,其特殊的气候、地形等都会对出行距离和时间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慢行交通具有出行距离短、出行速度不高的特点。居民通常是在出行距离比较近,同时出行时间比较宽裕的情况下选择慢行交通的出行方式。再次:慢行交通具有健康、保健、绿色的特点,自行车和步行的交通方式,不但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积极作用,有益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最后,慢行交通覆盖了城市所有空间,交通量特别大,与城市机动车交通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城市交通系统。慢行交通所具有的环保绿色、资源占用少、出行成本低等特点,使其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2、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存在的不足
2.1配套设施不足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设备的不完善导致整个交通规划不能形成良好的系统,连接性差,大大降低了人们选择这种健康出行方式的舒适性。因此,在慢行交通的安全性、通达性方面体现人性化关怀,持续完善书报亭、路灯、座椅、自行车停放点、机动车减速带、电话亭等设施。对于气候和地形条件比较特殊的城市,还应采取特殊考虑,如寒带城市冬季考虑防寒问题,热带城市设置遮阳设施等。
2.2缺乏整体规划
在一些中心地段,如:地铁站、商业区等区域,非法营运的非机动车辆、摩托车辆随处可见且屡禁不止,这样现象的出现,确实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这些区域难打车、公交换乘体系无法高效完善运行、自行车交通难覆盖等严重问题。因此,在中长距离出行过程中,慢行交通作为接驳换乘的交通方式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规划城市道路交通时,应重点考虑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换乘的问题,完善各项交通设施,如设置无障碍行人设施等。还可以将自行车租赁处、停放处设在轨道列车区域附近,以引导居民多选择慢行方式出行。
3、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策略
3.1 道路步行系统规划
3.1.1 绿化带与行道树
大多数城市人行道会进行绿化设计,树木的布置增强了景观性,同时还起到遮阳、防尘、降噪等功效,但有一些道路的行道树坑尺寸过大,侵占了人行道的有效面积,造成行人通行不便,有的甚至影响了无障碍设施的布设。因此,行道树的设置应在保障行人通行空间需求的前提下进行。
3.1.2 市政设施
信号机箱、电源箱、监控设备控制箱等市政设施要尽量规划在建设用地范围之内,且尽量与道路绿化布设相结合,有条件的可以结合景观设计进行美化,同时要做好市政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市政设施的布设不应对人行道的通行区域造成侵占,对于需要经常打开进行维护操作的箱柜,其设置位置应保证开门后对人行道不造成阻碍。
3.1.3服务设施
对于人们日常出行比较频繁的人行道,在人流量较小同时比较宽敞的路段可以考虑为行人提供用来休闲休息的座椅等服务设施。设置的座椅一定要与行道树和绿化带布置相结合,既不能对行人视线造成阻挡又不能对行人通行造成影响。
3.2 自行车通行系统规划
3.2.1 基础设施规划
首先,需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对于城市中心区主干道,应全部进行绿化隔离;对于道路基础设施完善且设有重要景观的次干道路,可采取栅栏隔离或绿化隔离;其他次干道和支路采取划线隔离的方式。其次,自行车停车设施。第一,在政府、广场、学校、医院、住宅小区、大型商超等公共活动密集的区域,应设置符合规范、数量合理的自行车停车场;在公交场站、轨道站点、停车场等交通枢纽附近应结合停车需求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满足交通出行者换乘的需要。第二,严格管理自行车停放,防止自行车停放在公共空间、非机动车道及人行步道上,同时采取有关处罚措施,确保自行车有序规范停放,严禁出现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
3.2.2 过街流线组织
首先,对于自行车右转需求大的交叉口,为保障右转自行车的快速疏解,可通过地面标线、物理隔离设施、右转自行车道偏移设置等措施,设置独立的自行车右转道,把右转自行车分流出来。有条件的路口应尽量拓宽进交叉口处的自行车道,给右转自行车提供较大的通行空间。其次,自行车左转的流线组织。自行车左转混乱的问题主要是相位设计不合理或交叉口太大等原因造成的。当交叉口过大时,自行车缺少足够时间进行左转,加之缺少左转相位,往往会陷入行使混乱的局面,进而极易导致交通事故。针对这些情况,可通过引导自行车二次过街的方式完成左转。
3.2.3 与公交系统的衔接
首先,非机动车在中短距离的交通出行中占有明显的速度及灵活性优势,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系统和慢行系统的衔接,鼓励非机动车和公交车之间的换乘,并根据公交系统中不同场站客运量的规模情况,合理确定非机动车设施设置规模。其次,非机动车道布设时应充分考虑上下公交的乘客安全,在需要人员穿越非机动车道到达站台的位置可施画人行横道线,同时,应结合港湾式公交站台的设置预留行人驻足区,让公交车乘客不再冒险穿越非机动车道或占用非机动车道上下车。
3.3完善和重视慢行交通规划和设计
快慢冲突不仅是混合交流设计的主要特征,还是影响道路设计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慢行者和机动车存在冲突,除了做好约束处理外,需要发挥保护机制的最大化作用。认真的规划好慢行分区,制定相关慢行交通理念,并且要体现人文关怀。在城市干路交通设计阶段,需要做好分流处理工作,如果仅为提升车流效率忽视时空格局的划分,则会给慢行者带来风险。在设施规划和调整中,要充分了解慢行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分支调整工作。
总结:在慢行交通理念下应对道路步行系统、自行车通行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使其更加符合城市慢行交通出行的各种要求,为慢行出行者提供更加宜人、舒适、科学的出行环境,促进城市慢行交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洪武.探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低碳世界,2019(4):263-264.
[2]陈小鸿.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新方法[J].交通与港航,2019,6(05):5-14.
[3]彭群洁.城市新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28-32.
[4]史学文.对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规划方面某些问题的思考[J].时代汽车,2019(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