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 37078119851121****
摘要: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大量能源的消耗,人类为了获取能源,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因此需要在建筑学设计中引入生态意识。近些年,中国建筑企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明显加强,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也得到了有效完善。目前,中国建筑领域恰好处在转型的关键期,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成为了中国建筑领域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持续进行,一系列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城市建筑的增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生态建筑学的运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缓解对能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在城市发展中,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必要项目,不仅能够解决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建筑学的相关概述
1.1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是建筑学中的一种重要且特殊的类型。通过将生态学同建筑学相结合,使建筑工程的开展能够建立在自然生态环保的基础上,从而使建筑工程能够更符合人类的居住条件,符合人体生态系统的发展。生态建筑学可通过对建筑地点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采用更有效的方式建立起与周围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建筑系统,以达到建筑系统同生态系统合二为一的目的,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在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中的作用,使人类能够在自然生态的调节下拥有更加良好的居住状态。
1.2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特性
对于建筑学中的生态意识而言,生态建筑设计是生态建筑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表现形式,它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一般情况下,所有建筑设计都应当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操作:首先是对纲领进行确定,其次是对要求进行规范,最后是进行方案设计。由于上述步骤和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并不矛盾,因此仍然能够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生态环境设计。但是需要着重关注的一点是生态建筑设计中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要保证将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核心理念。另外,将时间维度作为基础进行生态建筑设计能够确保此项活动顺利开展,在设计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完成提前设定的指标,可以将生态建筑设计总结成以下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吸收阶段,即相关资料的获取过程;第二阶段是建筑方案的设计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对生态建筑设计的具体方向进行确定;最后一个阶段是信息反馈阶段。如果以空间维度为基础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存在阶梯性特征。作为最基本的一个生态建筑设计要求——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建筑设计不只是包括常规建筑设计中的特征,同时还具有抽象复杂模式。
2生态建筑学应用到建筑设计中的原则
2.1自我调整原则
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因此,在开展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调整的特点,使整个建筑系统成为一个循环的绿色状态,按照循环往复的原则对建筑工程的开展进行调整,使建筑工程能够有效地通过自我调整来找到自我净化的方式,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自我循环,使建筑工程能够达到生态建筑学的建筑目的。生态建筑的自我调整能够使建筑物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帮助建筑物更好地完成对自身温度、采光及各方面因素的调节,从而帮助高层建筑更好地实现自身功能。
2.2舒适安全原则
无论采用哪种建筑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把舒适安全作为一条重要的建筑设计原则,使生态建筑学能够采用更好的方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故而要研究建筑工程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根据建筑生态学的相关理论,首先要选择正确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选择要尽量使用绿色材料,从而摆脱传统建筑材料中有机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开展绿色建筑材料选择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从业主本身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建筑材料对业主的影响,确保建筑物能够带给业主生活上的舒适感,比如,建筑材料要确保良好的通风性和透光性,并且能够根据情况进行自我调节。
3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的具体应用
3.1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学设计相互融合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建筑学设计中,是生态意识在建筑学设计中最为直观的体现,建筑师必须要形成生态意识,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引进生态策略、运用生态意识来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2低能耗
建筑设计展现出的低能耗特性,有助于保护环境。在建筑设计时,需要精心挑选建设地址,同时全面调查项目区内的自然资源,根据调查实际结果和环境具体情况设计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建筑设计规划,与此同时,将最大程度节约能源作为重点任务。因此在开展设计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可供使用的各种自然条件,对现有资源进行科学使用,尽可能地使用再生性资源,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资源浪费。
4生态建筑设计途径
4.1合理选址
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相关部门需要开展科学规划,让建筑自身特点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实现完美结合,并且还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测评,同时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优化。在建筑设计过程之中,除了需要对该地区自然环境做全面了解和掌握之外,还需要高度重视建筑具有的各种社会性环境因素,例如在进行建筑设计方案规划时,不但需要确保前期勘察等工作顺利进行,准确掌握当地地质以及水文状况,而且还应当对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周密计算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行检验,避免建筑和自然环境产生矛盾。依据生态学原则和要求,生态系统难以处于长时间稳定或保持不变的状态,它有着出色的自我恢复和自我调节能力,表现出一种相对特殊的动态化平衡。然而这并非意味着能够无限期保持此类平衡状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进而满足具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与标准。
4.2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
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因此人类在参与社会活动时一定要尊重自然环境。就中国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较短时间之内难以达到绿色建筑发展的预期目标,如果因地制宜地开展建筑设计以及对应的建设,那么便可以让该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因地制宜,既对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同时又高度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除了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之外,而且还能够推动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建筑项目开始施工之前,相关部门一定要全面勘察施工现场和附近区域的自然环境,在保证它的自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给项目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当前生态意识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意识而言,它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因为建筑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建筑学设计时,需要科学引入生态意识,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案促进生态环境发展,最大程度降低建筑行业对各种资源的消耗,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樊洁阳.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讨[J].居舍,2019(35).
[2]张东.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2).
[3]罗远翔.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究[J].低碳世界,2019,9(8).
[4]孙红权.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