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日报社 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
摘要:“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出现在舆论空间中的新现象,是指公众态度的反转,某个新闻事件刚出来时,舆论会把矛头指向某一方,但新公布的细节会使事件突然发生逆转,舆论态度立刻随之情绪化地摆向对立的另一个方向。反转新闻分为“首发阶段”与“逆转阶段”,新闻失真通常发生在。首发阶段”。近年来,反转新闻的数量逐渐增多,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备受关注。
关键词:反转新闻;叙事框架;传播影响;
前言:反转新闻是当前网络时代和新媒体时代当中的舆论空间之中所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指的是公众对于新闻事件的态度翻转。当某一个新闻刚刚出来的时候舆论会将某一个矛头直指事件当中的某一方,但是随着新闻更多细节的公布会突然让整个事件出现翻转,然后公众态度会随着自身心情以及新判断转向另外一个方面。这种类型的新闻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首发阶段和逆转阶段。一般新闻失真经常会发生在首发阶段。最近几年来反转新闻的数量逐渐变多,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反转新闻的叙事框架
1.英雄叙事框架:首先,英雄叙事框架表现为:把新闻主角塑造成一个个草根英雄,并且倾向于塑造草根出身的人民“英雄”,表现出过度推崇草根力量、拔高草根地位的特征。
2.悲情叙事框架:同情弱者,同顾真相悲情叙事框架主要表现为:以悲情作为整个新闻报道的感情基调,将新闻主角定位成弱者、受害者,通过具有强感染力的笔法叙述新闻对象的悲剧性命运。战斗的历程,以感情先人为主占据舆论风头,误导公众判断事实真相,导致网民在强烈情感冲击下纷纷表达同情之心,伸出援助之手。更有甚者,有些媒体为了达到悲情效果,采用夸张、虚构等手法营造出社会悲情,旨在唤起读者悲剧性体验,用暂时的同情淹没深刻的反思,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偏见引导舆论,诱导公众丧失理性,以此掩盖事实,罔顾真相,造成舆论轰动。传统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纷纷运用悲情叙事着重事件悲情的一面,以部分带有悲剧色彩的事实掩盖整个事实真相,通过激起读者的同情心进行情感动员,形塑共意。然而悲情叙事下的新闻报道由于并未展现事实全貌,因此极易发生反转。当公众了解到更多真实情况,发现与之前的了解有差异后.会产生自己的同情心受到了利用以及被欺骗的愤怒感,因此依靠情感主导的公众舆论不仅是没有保障的,而且更容易加剧利益冲突,引发信任危机。
3.对抗叙事框架:激化矛盾,重构事实。观察近几年的反转新闻可以发现,其议题大多涉及民生问题等社会矛盾,矛盾大都集中在官民、医患、警民等群体间。
二、传播影响
(一)电视台公信力受到影响,事实真相难辨。新闻本身的力量主要来自于真实,但是反转新闻自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影响到了电视台的公信力。在新媒体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本身传统媒体可以带着新媒体齐头并进,展示自身公信力优势,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传统媒体似有随波逐流的趋势,与新媒体裹挟纠缠,双方的进一步发展都受到了影响。新闻的主要特点就是真实和新鲜,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两种基本特点不断产生矛盾,使得当前的媒体平台都成为了反转型的帮凶。原本新闻所追求的目标完全变昧,更多的是要抢头条,将基本的新闻精神完全背弃掉,有些平台为了吸引眼球甚至还会根据只字片语捏造虚假新闻,酿成无法挽回的错误。对此,这就要求首先要充分认识语境的升级换代。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个个体都是新闻的参与者、监督者与阐述者;原本的职业和业余之间、受众界和传播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这样的新语境之下揭示新闻的真相已经不单单是行业性的专业精神,更是所有参与者所需要遵守的信条以及基本的精神。其次,在这样的背景下还应该要遵守升级换代的底线。本身新闻所追求的就是真实性与时效陛,但是在具体层次上真实才是第一本质。虽然当前的事实真相尤为复杂,但是其真相依旧是新旧媒体交融之下所需要坚守的底线。最后,要将升级换代的路径进行重构。当下新闻工作者除了要让大众从所有的信息当中找到头绪之外,还应该要提升人们对新闻的理解速度。对于电视台来说,更要具有一定的主动|!生及包容性,在保证新闻真实感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网络的运作方式,时刻追踪网络热点,万万不能跟风炒作或者是无知。
(二)在利益的冲突之下,迫使公民构建集体认同感。利益的冲突主要包含有直接利益的冲突方式以及无直接利益的冲突方式。前者表示参与者彼此之间会有精神利益或者是实际利益的损害;后者则表示参与者仅仅是进行发泄。为什么会出现后者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精神人格受到阻滞,一旦出现诱因便会马上爆发非理性的情绪。当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经常会产生各种负面心理,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社会发展,并不会轻易消退。对于反转新闻来说从其议题的构件上能够发现这和公众某种情绪以及心理相契合,对反映的民生问题能够完全体现出公众对于自身利益的焦虑要远远大于对宏观利益的焦虑。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所有涉及到的问题都是当前最敏感的话题。模式的构建也充分体现出来了当今社会利益格局的改变以及政策不完善等矛盾的张力,导致个人以及某个群体心理出现不适的情况。从价值取向分析人物模型经常会出现二元对立的格局,当出现强烈的冲突以及碰撞之后受众在短时间之内会出现一定的心理落差,在相应情感的促使下汇聚起来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得团体之间的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但是这种新闻类型也能够反推动中国公民各项意识的不断提升,并进一步推动民众的媒介素养,引导民众构建集体认同感。
(三)在法律及网意的较量中,寻找无影灯效应。当前人人都具有公平发言的机会,民众的表达权利得到了一定的彰显。但是这种进步还是要体现在一定的科学性以及民主性之上,否则就是众声喧哗。虽然网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来了民意,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是民意。新闻生产者通过运用导语、标题以及引文等让所传达的事件更加具有现实生活状态的语境,越是渲染刻意,所赋予的象征意义就会越明显,极易引起民众民意啸聚。正是因为反转新闻所表现出来的民意和网意之间的较量,必将会让民众被误导,产生信访不信法的情况,削弱公权部门的公信力,所以能够发现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另外,对于网络问政的无影灯效应来说,首先,其信息的无影灯效应是舆论力量所形成的一种保证,让所有黑暗和隐蔽都无法立足,使得世界更加透明。其次,网络文章监督上的联动与立体。这种联动
性的监督网使得每个监督者和群体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彼此之间又具有一定的沟通渠道和机制,由此充分发挥整合的力量和动态效能。最后,这也是面向公众以及法治权威,由此可以获得公众的智慧以及支持,强调的权威性能够保证行政效能与资源互补,可以在监督平台上发挥出来更大的作用。
三、反转新闻叙事框架的应对策略
1.优化社会结构。从根本上来说,只有不断优化社会结构,缓和社会矛盾,安抚民众情绪,不断完善与拓展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与民意反映渠道,公众才有可能回归平和与理性。
2.加强媒体职业道德建设。媒体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社会责任感,着重对新闻真相的挖掘。
3.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提升全民媒介素养迫在眉睫,提升公众对信息的选择能力、批判能力,提高公众对谣言、虚假信息的筛除能力,从而减少事实不清、报道偏颇的新闻大范围扩散。
结束语:总的来说,主要有三点内容。首先在研究新闻的时候要将其放置在更广阔的空间之中,运用叙事框架及传播影响进行探究;其次,在叙事学的角度上使用各种话语设置及技巧进行社会问题的反映;最后,在治理视角上探究偏向以及倒逼的传播效应。
参考文献:
1汤景泰:《偏向与隐喻:论民粹主义舆论的原型叙事》《国际新闻界》.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