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DPMAS是双重血浆分析吸附系统的简称,是肝衰竭及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新型方式。本文主要是对双重血浆分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及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选取某院收治的18例肝衰竭及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48小时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及总胆酸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双重血浆分析吸附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经分析可知,在使用双重血浆分析吸附系统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达到45%以上,治疗效果良好。且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及总胆酸各项指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有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这足以说明该治疗方式有效,值得在临床加大推广。
关键词:DPMAS;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
肝脏衰竭属于病毒、细菌引起的肝功能损伤症状,对人体机能的破坏严重,病死率高。肝脏衰竭症状出现的同时,病人还会伴随高胆红素摄取偏低的情况,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体内毒素逐渐增多,对人体多个脏器系统带来较大威胁,甚至会损伤神经系统损伤数。DPMAS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措施,加强对其临床推广,对于病情缓解及治疗效果提升有着显著效果,应加以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某院近三年时间内收治的18例肝衰竭及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人,女性患者7人,平均年龄在63岁上下。在这些患者中,肝衰竭引起黄疸症的患者有14人,存在梗阻性黄疸症的患者4人。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求患者均经过严格的标准诊断,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在每升171μmmol以上,或者每日增加量在每升17.1μmmol以上;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要求在20%-40%之间,或符合国际上大于1.5的标准要求;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了解知情同意书并签字。在本次研究中,剔除肝细胞性肝癌类患者,剔除凝血酶原活动度在20%以下的患者,剔除存在并发症或呼吸、血液系统疾病方面的患者。
1.2方法
本次患者共采用两种治疗方式,内科综合治疗和DPMAS治疗。前者治疗内容包括卧床休息、保肝治疗、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及预防潜在并发症治疗,通过静脉注射、补充能量及维生素等方式进行。后者治疗中采用多功能血液净化仪、中型大孔树脂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等设备和材料,以颈内或静脉注射的方式建立循环系统,达到治疗效果。治疗中,会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抗凝药物,以0.2%肝素盐水2000毫升进行管路预充,再以0.9%氯化钠溶液2000毫升完成冲洗。在药品注入时,血液泵的流速控制在每分钟100-150毫升,血浆分离速度每分钟25-30毫升。治疗时间为3小时,整个过程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
1.3判定指标
疗效判定指标需严格按照现有规范设定,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种。有效指的是患者存在的乏力、腹胀、黄疸、肝性脑病等症状有明显改善,TBIL下降度在40%以上。无效指的是患者的各种症状未出现任何改善,TBIL下降指标不明显,有升高的可能。观察指标则要求观察患者DPMAS治疗前及治疗后48小时内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这其中涉及的各项指标有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及总胆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开展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结果
试验分析可知,治疗前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为367.33±433.52,DPMAS治疗后指标下降到204.96±227.2;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为424.84±700.75,DPMAS治疗后指标下降到278.94±401.66;治疗前,γ-谷氨酰转肽酶指标为127.82±79.53,DPMAS治疗后指标下降到100.52±73.51;治疗前,碱性磷酸酶指标为237.83±184.88,DPMAS治疗后指标下降到171.83±129.88;治疗前,总胆红素指标为449.04±147.27,DPMAS治疗后指标下降到286.93±126.83;治疗前,总胆酸指标为226.01±139.04,DPMAS治疗后指标下降到127.61±104.44;治疗前,白蛋白指标为30.4±4.51,DPMAS治疗后指标下降到26.93±5.97。从上看出,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下降趋势。
2.2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情况
经过DPMAS治疗后,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及腹胀、纳差存在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相比传统方式,有效率达到45%左右。
3讨论
肝衰竭及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体内存在的细胞毒性物质较多,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的大量堆积得不到有效释放,会对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带来影响,加速患者肝衰竭,甚至带来其他并发症。对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DPMAS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控制高胆红素血症,加快胆红素吸附,避免过多堆积导致患者体内毒素增加。
本文研究表明,在使用DPMAS治疗方式后,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及总胆酸指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总有效率得到提升,达到45%左右。患者存在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减轻,增强了患者治疗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DPMAS治疗对于肝衰竭及高胆红素血症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控制胆红素,改善患者肝功能,并阻断病毒对肝脏的进一步破坏,减轻患者病痛。虽然目前该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但随着技术的完善,治疗效果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并成为患者的福音。
参考文献:
[1]董勤,蔡泽宇,赵建荣.DPMAS治疗肝衰竭及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0,v.24;No.117(03)
[2]李伊,叶权生,王先宝.改良串联式预冲法用于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J].肝脏.2019(12)
[3]金华.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有效性分析[J].当代医学.2020(01)
作者简介:徐丽娟(1982-02-18),女,汉族,青海西宁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急救、危重症、血液净化、介入护理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