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文艺路第二小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蕴涵的许多人生哲理对于人们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而小学时期的同学们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启蒙时期,也是最佳学习国学教育的年龄。对民族文化和国学经典的传承是小学时期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事情。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国学教育的渗透,让同学们了解掌握到国学的精髓是每一位语文教育者应该思考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1国学经典融于小学语文的价值
2.1丰富语文课堂内容
将诵读国学经典设计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丰富语文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探究教材经典文章背后的文化深层含义之外,拥有更多接触、学习其他经典文学的机会,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而这种学习内容丰富,还能够在无形中起到提升其学习兴趣的作用——由于对未知事物存在强烈好奇心,当不同的学习素材呈现在小学生面前时,他们的好奇心被更多地激发起来,学习欲望自然会有所增强。
1.2增进学生文化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国学经典诵读环节,能够增进学生的文化意识。越是参与到诵读活动当中,学生越需要对国学经典相关文化知识展开深入分析和学习。毫无疑问,在这种分析和学习中,通过不断挖掘文化的本质内涵、感受其独特魅力,理解国学经典传承至今的根本原因及其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小学生会建立起更加正确的文化意识,学会尊重文化并发自内心地参与到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当中。
1.3让学生从国学经典中受到传统道德教育
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都是出自经典国学中,这些小故事中蕴含着许多的大道理,例如:尊老、爱幼、谦让等等。同学们经过对这些经典故事的学习,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提高同学们的思想境界与德行。尤其是在当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愈来愈重视“德学”,经典国学给同学们的德育教育提供了精彩的德育素材。例如《弟子规》,总篇一共只有1080字,360句,其中却包含了很多待人处世的哲理与人生价值观念,例如孝顺父母、尊重师长、修身养性等等。比如“晨则省,昏则定”“兄道友,弟道恭”“凡出言,信为先”等,这些都是先人们对自己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而同学们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与学习,有利于他们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明白个中做人的道理与标准,做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2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1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教学中有效融入国学经典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诸多国学经典作品,在教师带领学生对这些国学经典进行诵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国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且随着教师讲解的逐步深入,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使彼此在思想层面上得到交流,有助于学生文化内涵的丰富,为语文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以使自己的讲解可以更加深入透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且教师应当认识到,虽然国学经典对学生文学素养和整体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但是受限于时代的距离感,学生对于其中的一些内容往往难以有效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于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又需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和历史小故事等方式为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例如我们《观沧海》时,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朗诵一遍这首四言诗,使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接下来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ppt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曹操的人物形象和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和作者情怀做铺垫,使学生可以更好的体委作者的内心情感,在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拆分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古诗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记忆古诗,学习古诗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时代元素,帮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达成共鸣。
2.2尊重差异,布置不同任务
教师还需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差异,向他们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为其创造“选择喜欢的国学经典作品”的机会。这样一来,面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小学生自然会更愿意阅读,其诵读热情也就会更加高涨,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也必然会更加理想。例如:面对一些对唐诗宋词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为其提供更多唐诗、宋词阅读材料,并鼓励他们以“吟诵”“朗诵”等方式展开学习。在必要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信息搜索工具,使其自主搜索喜欢诗人的诗词并展开学习。而对于该部分内容缺乏兴趣的学生,就可以提供“汉乐府诗歌”“四书五经”等相关内容,供其自由选择。此外,还应注意对“任务难度”的区分设计。由于文学知识积累和记忆水平不同,部分学生可以在诵读之后理解国学经典作品内涵并记住相关语句,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只记住了某些语句或理解了某些内容。教师应关注学生这一差异,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避免在生生之间做出过多比较或提出同一要求。首先,在信息工具的支持下通过“线上调查”等工作对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学习能力展开调查;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控制任务难度,使其在完成自身可接受难度的诵读任务过程中形成更坚定的学习自信。
2.3运用多种形式,提升诵读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也应当发生转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诵读国学经典主要以阅读为主,学生面对的大多是比较抽象的文字内容,无法对其中的内容予以深入的理解。想要达到有效诵读的目的就更加地困难,毕竟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就无法让诵读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经常出现发音错误或者毫无情感的情况。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时,运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知晓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表达的思想。例如学习《夜宿山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营造出与诗词内容相同的氛围。在这样的方式影响下,学生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诗中的内容及对应的含义,从而在诵读的过程中更加富有情感,充分地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或者教师可以在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内容前,通过运用情境的方式构建出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下进行诵读,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诵读《十二月花名歌》前,教师可以运用演示文稿制作出相应的幻灯片,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找到与文中相对应的内容,掌握不同月份对应的花朵,也能够了解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因为在传统文化中,花能够代表许多方面,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而且文章中的月份指的是农历,属于传统的历法,也是传统文化中的内容。
3结束语
国学经典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方法众多,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只要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徜徉在国学的海洋中,就能助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和文学素养的提升。走好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之路,也一定能培养出有担当、有修养、有底蕴的新时代少年。从经典中汲取营养,赋予时代内涵,经典不会褪色,传统文化亦会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刘举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诵读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27):22.
[2]陈姣,段爱华,易善贵,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北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