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523323
“电话、QQ、微信、给家长的一封信……你和家长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有简单便捷的方式,你还有必要去家访吗?耗时耗力,还吃力不讨好!”每每威逼利诱先生陪我去家访时,先生总是不忘吐槽。面对先生的不满,我只是笑笑。我也曾和先生对家访抱有相同的态度,也曾相当长的时间只在校约谈家长。
家访的意义在哪里?
七年前的8月中旬,刚带完一届毕业班,我被通知接手初二的一个班级。这消息如晴天霹雳击碎了我假期悠闲的心情,这个班可谓“名声显赫”,主要是有一个“问题”学生——文。文上学总是不定时,时早时晚,有时又缺半天、两天;上学不定时,放学也比较任性,常上课还有一节,他就要求回家。而在班级上,不是打瞌睡就是滋扰身边的同学,与班级同学起言语的冲突。班主任和其他孩子的妈妈反复教育沟通都没有效果。更令老师们无处下手的是,孩子有一个“问题”妈妈。这位妈妈每天接送孩子,且一直会在校门等待孩子放学,且随时等待班主任、老师的投诉和到教师办公室接受沟通教育。母子俩总是批评接受思想、行为照旧。正式开学前,我与这个班的原班主任进来了联系,详细了解班级尤其是文的情况。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迎来了开学。果不其然,开学第一天,考勤时发现文还没到。正准备打电话给文的妈妈,原班主任转来一张微信截图“老师,您好!文身体不舒服,起床晚了,我会尽快将他送回学校。给您添麻烦了!谢谢!”短信有理有据,情感真切,我只好焦急等待文的妈妈送文回校。
终于在上课一个多小时后,我见到了文及他的妈妈。母子俩皮肤白皙,瘦削,文站在我面前腰并没挺直,头也是低垂着的,只是那抿着的嘴,不时翻着白眼盯望着我的眼神,让他显得倔强而防备,如一只随时爆发的饥肠辘辘的小猎豹。还没待我开始,文妈妈就絮絮叨叨地道歉、保证。而我原来所准备的许多许多的话语、建议都被堵在了喉咙里。一切都和此前听闻的一样,文随心所欲,文的妈妈随时随地赔礼道歉。我就像一头被一根线牵着鼻子困在笼子里,忙乱、烦躁又无处着力。直到了第三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总想着去改变、转化文,可是并没有真正去走近、了解文母子。就像面对一堆熊熊燃烧的火堆,不断地用小手勺水,试图去浇灭它,却没有意识到去了解柴堆起火的原因和抽走柴火、建立防火墙和防火带。于是,我决定去家访。这想法一提出,办公室同事并不看好:“文妈妈天天在校门口候着,随叫随到,什么情况都了解了,都沟通了,多此一举,自讨苦吃。”同事们的劝告都在理,但我还是想按照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尝试走近这对母子生活的环境,再尝试多一种方法去帮助和改变文。
行动是最好的思考力。我向文妈提出了家访的请求。原以为一直以“态度好”著称的文妈竟然断然拒绝。“不好!我都会在校门口,老师有什么事随时给我电话,我立刻到您办公室。”文妈摆着手,摇着头说。文妈的拒绝非但没有打消我的念头,反而激发了我的坚持,坚定了我的想法:或许能走近他们的生活环境就能找到帮助她们的办法。三番四次被文妈拒绝,我就开始按照学籍信息中的居住地址自己找上门。那天早上10点多,我在一位同事的陪同下来到了一座老式的唐楼,周围的建筑都是同时期的老房子,阴暗而潮湿。文母子就住在一楼,在许久的敲门、叫唤、电话拨号后,狭小的乌黑的大门开了一个仅能容一个人进入的缝。我和同事被招呼挤进了屋子里。
文窝在一张堆满衣物的沙发的角落玩手游,屋子里就一部小电视开着,没有开灯,物件杂乱,墙上满是乱涂乱画。我在想,如此的封闭的环境如何能培养出阳光的孩子和阳光的妈妈?文妈妈不断给我道歉……一直无边无际地聊了一个多小时后文妈才说起家庭的状况。原来文爸妈曾将生意做得很大,文小学四年级前也渡过了快乐富足的童年。但在文五年级的文爸妈生意失败,房子被拍卖,夫妻俩天天吵架,文爸不知道搬到哪里,而她带着文搬进了当年的老房子……聊着聊着,我开始帮忙收拾客厅、厨房……到我们离开时,那间小屋变得亮堂,离开时文竟然给我们挥手告别。第二天,文竟然按时出勤。第二天放学后,我再次到文的家里家访。
……
慢慢地,文与文妈慢慢恢复正常。同事们都很惊讶,我的教育教学也恢复了正常,而我最大的收获是寻找到了家访的意义。
家访,就是走近孩子成长的真实环境;家访,走进家庭教育;家访,走上孩子行走、奔跑的跑道。走近、走进,爱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温暖,才能驱散阴霾,才能驱除寒冷;而走上同一条跑道才能给一些特别的孩子、特别的家庭有效的“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