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认识中国工匠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认识中国工匠精神

杨群1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 思政部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工匠精神内涵的初步认识以及中国工匠精神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所处的位置来进一步思考和认识中国工匠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具有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工匠精神;新时代;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中国工匠精神内涵的认识

日本人根岸康雄在他的著作《工匠精神》中指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拥有热情、永不停息的探索心与永不放弃地创造产品美的精神”;西方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一书中提出工匠精神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1]。匠人精神是工匠对自身创造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以产品为导向的价值追求。当代匠人的范围已经从手工业延伸到了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工匠精神不仅是价值的体现它还内在地包含着对某种伦理和审美的追求;再次,工匠精神也是一种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克服一切困难和阻碍,全身心的投入、追求极致的精神境界。中国工匠精神可以理解为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所具备的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和境界,这种工匠精神体现在一切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中,不断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工匠精神是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和过去封建社会的工匠精神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摈弃了阶级歧视和劳动歧视。[2]广大的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在推翻旧社会和旧的统治阶级统治中工人阶级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的,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这种先进性又通过工人阶级求真务实、踏实进取和追求卓越的奋斗中体现出来。

二、社会主义中国工匠精神发展的时代分析

中国工匠精神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历史中曾经遭受了严重的忽视直至十八大尤其是二0一六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将“工匠精神”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认识转变背后蕴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转型和重塑。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包括改革开放的头二十年,中国老百姓的恩格尔系数一度处于高位,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吃穿住的花销占到了家庭生活开支的大部分,只有很少的钱可以用来进行其他方面的消费。从中国五六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才宣告终结的票证经济就可以充分的得到佐证,那个时期的中国老百姓追求的更多的是如何在有限的预算里实现家庭的生存。那么性价比才是人们最看重的,用最少的钱换取尽可能多的生存必需品才是最迫切和现实的。作为早期的中国企业限于生产技术水平有限,为了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是他们当务之急想得最多的。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几十年,中国一直在致力于温饱问题的解决,即使是到了七十年代末以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对于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也一直处于相对穷困的状态。在这样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那种精益求精的高投入高成本高价格的高品质产品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需要,工匠精神的培育明显缺乏社会环境的孕育。另一方面新中国建立后不久,由于党内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左”的倾向,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完全不顾中国的生产发展的实际,浮夸风、共产风横行,企图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左”倾思想进一步严重化,全国上下开始以阶级斗争为纲,掀起了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的文化大革命,这场闹剧整整持续了十年。全国上下的浮躁之风和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工匠精神的培育,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为了填补国家人才的短缺和出于选拔人才的需要,中国的当代教育更加注重智育的培养,学术理论学习远远超过了对学生开展的体能和实践锻炼。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社会分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多的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社会的脑力劳动者越来越获得优势,尤其是和信息化智能化相关的行业。金融、律师等等这些高薪水和高社会地位的行业不断涌入大量的人才,而那些技能型人才在不断地流失和减少,中国的职业技能教育相对重视程度不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出中国工匠精神的势弱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震荡,发展实体经济再次被全球各大经济体所重视。美国“再工业化”、日本“再兴战略”、德国“工业4.0”以及中国“中国制造2025”等等都能看出制造业为首的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了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获得稳定安全发展的压舱石。新冠疫情以来正是因为中国有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生产出抗击疫情所需要的各种医用设备。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生产出卓尔不群的产品。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生活始终是物质的,金融和互联网等高附加值的行业并不能最终解决生存问题。今天我们也看到创新和制造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创新的思维和技术最终都是要在制造中实现的,制造业的发展为高科技的演进提供的经验论证。中国要想在新一轮制造业革命中获得优势,首先需要培育的就是中国工匠精神。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等问题凸显,中国一直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称号。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全球技术革命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实现科学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转变发展的观念,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就是价值取向的转变,即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

  1.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工匠精神的现实价值

  1. 有助于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体现在近几年兴起的网络自媒体经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的生产资料尤其是生产工具在生产制造产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被垄断在少数人手里。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革新,人们完全可以利用手中已有的生产资料进行创新创造。以往的视频制作和宣传需要很多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摄影团队,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能完成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利用网络视频平台就可以将自己的创作展现给大众。现在诸如抖音、小红书等视频网络平台产生了无数的网红和创客,他们利用互联网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又譬如淘宝、京东等销售平台给广大生产者和销售者提高了更广阔的盈利空间,大大减少了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成本。新时代下虽然从事生产的自由度相比过去大大增加了,但是真正能在自己所处行业获得成功的一定是具有特长、天赋和热爱的个人。只有具备了精益求精和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才能在新时代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像网购主播李佳琦、薇娅等都在当下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工匠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日本的企业发展史可以看出,之所以日本有着数以万计的百年企业正是因为日本企业中有着深厚的匠人精神。日本匠人视职业如生命对技术始终抱有敬畏之心,对自己的技艺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技精于勤,业精于专,做到精致和极致,这无关于物质利益,这是日本匠人安身立命的资格和品行,比如小野二郎六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寿司制作。正这样的匠人精神推动着企业不断走向强大,这些企业抓住了新时代下消费者对品质、个性、情怀和创意的追求,不断打磨产品提高质量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所以才有了出国买电饭锅和马桶盖这样的消费行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中国工匠精神的作用,才能在当代社会的企业竞争中获胜。当下是以“人”为核心的消费社会,更加注重细节和人文情怀的关切,人们更愿意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去感受匠人的认真和努力带来的情感触动,从而信任产品的品牌。伴随着信息技术对生产部门的不断渗透,国际产业分工也在不断调整格局,中国只有在弘扬中国工匠精神中才能真正将民族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向《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迈进。

(三)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时代的中国工匠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业者的范畴拓展到了全社会,包含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所有人,工匠精神已然成为了一种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和反应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培育中国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匠人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不谋而合,社会的劳动者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敬畏自己的职业、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也是匠人精神精雕细琢、追求卓越的前提和基础。[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匠人精神强调对劳动者和人才的尊重也是一致的,全体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职业自由和职业平等。匠人精神正是摒弃对职业的层次划分,倡导行业公平,尊重和鼓励劳动者精于所学、专于所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体现了工匠精神中的小我与大我的统一,每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到最好,必然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大跨步的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结语

社会主义发展下的中国工匠精神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洗礼历久弥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和现实价值。通过认识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中国工匠精神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不断培育和弘扬中国工匠精神,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1[?]张培培. 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回归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7,(1).

2[?]刘建军. 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3[?]师黎坤. 当代中国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

4[?]林石炜.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意蕴及其现实价值[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3).



? 作者简介:杨群,1985年出生,女,汉族,安徽滁州,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1.安徽省2018年度省级质量工程教研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8jyxm0036);2.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校内科研一般项目(项目编号XN2019YB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