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1630 )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前2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较低P>0.05,护理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较高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伴随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并促进肢体活动功能和自理能力恢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偏瘫;康复护理;价值
急性脑梗死已成为近年来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患者发病后具有一定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偏瘫是该类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肢体活动功能受限,同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程度丧失,对于患者的生存品质构成严重影响,也为其家庭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科学的临床护理服务,来促进其偏瘫症状的改善和肢体活动功能的提升,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并改善其生存质量[1]。以下将分析对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通过开展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58例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53~78岁,均值为(61.5±0.8)岁。对照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52~79岁,均值为(61.6±0.7)岁。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的用药护理、卫生知识宣教、病情监测、日常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观察组联合运用康复护理,方法为:(1)心理康复护理:进行认知干预,如介绍疾病知识和康复知识等,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和观念,从而疏解其紧张担忧等负性情绪。运用体贴、鼓励和安慰等语言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2)软瘫阶段康复护理:在患者卧床期间需要保持肢体功能位,并每隔一小时协助患者完成翻身预防压疮等并发症。使患者健侧卧位、仰卧位以及患侧卧位进行交替,并给予患者关节被动活动训练,主要包括肩关节、髋关节、腕关节以及膝关节等被动活动,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度并促进血液循环;(3)痉挛阶段康复护理:该阶段主要的康复护理目标是避免肢体痉挛,如鼓励并协助患者完成床上的桥式锻炼、重心转移训练以及躯干下部屈曲训练等,并逐渐增加下肢分离运动、站位平衡锻炼等;(4)恢复期康复护理:鼓励并协助患者完成下床到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关节压缩训练以及自主穿脱衣物,以及洗漱和如厕等一系列日常自理活动训练。
1.3评价标准
(1)分别应用Fugl-Meyer、Barthel量表对于2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上述量表评分均为正向评分,分值范围0~100分;(2)运用SAS、SDS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 ±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Fugl-Meyer、Barthel量表评分组间对比
护理前2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较低P>0.05,护理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
表1 Fugl-Meyer、Barthel量表评分组间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Fugl-Meyer | Barthel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29 | 35.26±5.06 | 75.39±6.92 | 26.35±1.26 | 70.06±3.98 |
对照组 | 29 | 35.25±5.08 | 62.18±5.06 | 26.36±1.25 | 60.53±2.07 |
t值 | | 0.862 | 10.085 | 0.253 | 8.917 |
p值 | | 0.972 | 0.000 | 0.629 | 0.000 |
2.2 SAS、SDS量表评分组间对比
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较高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
表2 SAS、SDS量表评分组间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SAS | SD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29 | 45.76±3.85 | 40.02±0.19 | 46.95±2.07 | 40.25±1.06 |
对照组 | 29 | 45.75±3.86 | 43.62±1.85 | 46.93±2.08 | 44.73±1.85 |
t值 | | 0.198 | 5.223 | 0.287 | 5.971 |
p值 | | 0.306 | 0.004 | 0.199 | 0.002 |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急促以及病情较重,且具有较高的病残风险,所遗留的肢体偏瘫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与自理能力均构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快速下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也给其家庭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所以做好急性脑梗死伴随偏瘫患者的科学护理服务,促使其相关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运用康复护理,在患者发病后早期给予心理和肢体方面的康复护理与指导,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强其康复信心。结合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相应的提供康复锻炼指导,逐步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促使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充分结合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调整康复护理方案,使护理指导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改善患者的偏瘫情况[3]。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在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更高。这表明,康复护理的运用能够提升急性脑梗死伴随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伴随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并促进肢体活动功能和自理能力恢复。
参考文献:
[1]李岩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0):143-144.
[2]周在霞,张学娥,岳丽华,等.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健康管理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6):419-423.
[3]张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