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低温等离子体-癌症晚期患者的救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3

高能低温等离子体 -癌症晚期患者的救星

张忠诚 1,龚江波 2,谈景旺 3,徐金华 4,王卫东 5,许德晖 1, 6

1苏州国科兴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163; 2苏州科技城医院普外科,江苏 苏州, 215163 3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广州 510315 4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上海 550001 5解放军总医院( 301医院),北京 100036 6等离子体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49

摘要: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传统的放化疗等有很大的局限性,急需新技术的革新。低温等离子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具有高能高活性粒子,在生物医学,特别是肿瘤治疗上有重要应用。本文报道了几例高能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对癌症晚期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现高能低温等离子体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和综合情况,延长生命期,有望成为癌症晚期患者的救星。

关键词:肿瘤治疗 晚期转移 等离子体 高能低温 疼痛缓解 癌症患者


作者简介:张忠诚,男,汉族,博士,董事长,研究方向:等离子体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初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以及营养不良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转换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跃居所有疾病前两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医疗资源损失。2015年中国癌症报告指出【1】,中国男性肺癌发病率已达到50/100000,居发病率之首,胃癌肝癌位居第二第三。死亡率基本与发病率正相关,肺癌,肝癌及胃癌位居前三。中国女性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直肠癌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以肺癌,胃癌和肝癌居首。据此,中国卫计委提出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以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为重点,加强癌症早期筛查诊断,完善重点癌症的诊疗规范,逐步提高重点癌症5年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可见国家开始意识到癌症对国民经济及人民健康的巨大危害,并着手重点支持癌症领域的研究及诊疗,以期能攻克癌症。

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一般都化疗为主,放疗为辅。但是化疗有很多的缺点和毒副作用。很多患者对化疗药物耐药,易复发,预后差,生存率不高【2】。毒副作用比如最严重也是发生率比较高的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等,严重影响治疗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科学的发展,肿瘤靶向治疗方法,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可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尽管如此,仍有很多肿瘤患者对靶向疗法不敏感,仍须新的治疗手段及方法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低温等离子体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保护、材料改性等领域【3】,特别在癌症治疗方面有很好的前景【4】。低能低温等离子体是目前主要的产生形式,通过惰性气体高压放电,以等离子体射流和沿面放电等方式产生各种活性氧氮粒子,来改变肿瘤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达到高效杀灭癌细胞的目的。因肿瘤细胞相对正常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较高,大量消耗了还原物质,导致外源活性氧进入后,癌细胞里的活性氧水平相对正常细胞升高更多,会先达到致死浓度,从而实现等离子体有选择性的灭活癌细胞,可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5】。不过该方式目前认为的活性粒子穿透力较弱,只有几毫米,虽然抗癌效应可以更为深入,但一般认为是活性粒子的二次传递以及细胞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和传递造成的。另一种是高能低温等离子体,通过电子加速器大大增加电子能量而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其特点为非均匀电晕放电形式,电子能量极高并集聚,在皮肤表面形成巨大场强,从而实现短脉冲的细胞膜不可逆穿孔导致癌细胞死亡。由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对电脉冲穿孔的条件不一致,通过调适一定的脉冲频率,即可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不可逆细胞膜穿孔,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6】。高能低温等离子体主要通过强电场下的细胞膜电穿孔以及强场下的组织原位活性粒子激发而起作用,因此,相对低能低温等离子体以活性粒子传递和渗透入组织的模式而言,可具有更强的穿透力,直接作用深度高达几厘米以上。目前的等离子体癌症治疗研究,主要还集中在细胞和动物水平的实验,证明了等离子体对多种癌症都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能够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缩小动物的肿瘤组织【7】。2018年美国报道了首例等离子体处理头颈癌患者的文章,指出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表面癌症溃疡,减轻疼痛【8】。

经过十几年的反复科技攻关和努力,前后5代产品的迭代研发,本团队已经制造出适用于临床治疗的高能低温等离子体癌症治疗仪(图1),该仪器具有超高电子能量,而宏观等离子体温度控制在室温,处理人体皮肤不会引起灼伤等反应,只有微微的温热感,安全性非常好,且穿透深度大,非常适用于临床实验。本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肿瘤中心、北京301医院等知名医院密切合作,发现高能低温等离子体癌症治疗仪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胆管癌等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癌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图片 6

图1:高能低温等离子体癌症治疗仪


现将具体病例报告如下:

  1. 高能低温等离子体治疗乳腺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

顾某,女,72岁

乳腺癌,手术、化疗后转移至淋巴,肿块巨大,深红颜色,已经开始可怕的癌痛。患者由“肿瘤中心”转来。

经等离子体扫描患部八分钟,一个多小时后疼痛明显缓解,第二天肿块颜色明显开始向正常皮肤颜色恢复。

治疗时设备参数: 输入电压:220伏、氩气流量: 10升/分钟,治疗时间:8分钟。

经两次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后续每四天一次,共连续治疗八次后,没有再疼痛,肿块已经明显缩小(图2)。由于家庭原因中途停止治疗,但两个月内没有再疼痛。由于治疗时间偏短,更没来得及加以巩固,3个月后复发,不幸正赶上疫情,医院运转不正常,医工所不允许外人入内,2个月后患者不幸离世。


614a91db3bfcd_html_811772840ab8b094.png

图2: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患者在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照片对比


  1. 高能低温等离子体治疗前列腺癌伴全身骨转移

患者方某,男,64岁,转来自苏州大学附二医院,前列腺癌,全身骨转移和脑转移。患者有遗传史,父亲得同样的病,全身骨痛,被百般折磨后,半年多人就走了。方先生确诊后,医生告诉家属说,他最多还能活一年,他半年后通过高能低温等离子体治疗,到现在已经接近二年,患者自身感觉一切正常。

治疗参数: 输入电压:220伏,氩气流量: 10升/分钟。治疗时间:每次,前列腺8分钟,脊椎24分钟,头顶8分钟。等离子体处理脊椎和头顶主要是为了缓解无法忍受的癌痛。

第一次治疗后,当夜起夜次数由原来的每夜4、5次改成2、3次,说明前列腺增生受到控制,头痛第二天明显缓解。治疗二次后,头痛完全停止,全身骨骼疼痛缓解。后续每4天治疗一次,共治疗11次,由于疫情,医工所不允许外人进院,遂停止治疗,后来复发,疫情缓解,又来接着治疗,每十次一个疗程,观察约两个月,头痛复发再来治疗,至今一年,治疗了四个疗程,骨痛一直没发生,头痛复发后治疗两次即完全缓解。

该患者现在每天沿城墙走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料理家务,饮食正常,体重正常,没有不适的感觉,每次自己开车来治疗,和正常人没有多大区别,继续跟踪观察。


三、高温低能等离子体治疗胆管癌腹膜转移

患者马先生,男,年龄 60岁,胆管癌伴腹膜转移。

患者诊断胆管癌,于2020年在北京301 医院手术,后来转移到腹膜,做过热疗、大剂量灌输、两次 PD1、一次光动力。糖类抗原CA199居高不下,刚来时面黄肌瘦,全身状态较差。

第一次用高能低温等离子体癌症治疗仪处理半小时后,他说“感觉身上有力气了”,问他“是否是精神作用?”,他说“不是精神作用,是真的感到身上有力气了”,并走路明显好转,即处理后患者明显感觉全身状态有好转。

治疗参数:输入电压:220伏、氩气流量:10升/分钟,时间:每次80分钟,照腹部的前后部,及腰椎,每隔一天一次,共十六次,患者全身状况明显好转,一个月来体重增加3斤多,身体明显舒适,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期间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测,糖类抗原CA199由停止攀升,转为开始下降(图3)。两个月后,患者每天可以走路6000-7000步,生活可以自理。

614a91db3bfcd_html_83d2fc89e6bbf22c.gif

图3:高能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患者癌症标志物指标变化


综上,高能低温等离子体癌症治疗仪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能够非常明显地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并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未来,将进行更多临床前期及临床实验,进一步验证高能低温等离子体癌症治疗仪的治疗效果以及具体作用机制,大力推进等离子体癌症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实践,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Chen W, Zheng R, Baade P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2):115-132.

  2. Holohan, C, Van Schaeybroeck, S, Longley, et al. Cancer drug resistance: an evolving paradigm.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3, 10, 714–726.

  3. Laroussi, M. Plasma Medicine: A Brief Introduction. Plasma, 2018, 1, 47-60.

  4. 许德晖,崔庆杰,许宇静等. 等离子体医学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7, 44(4):279-292.

  5. Trachootham, D, Alexandre, J and Huang, P. Targeting Cancer Cells by ROS-Mediated Mechanisms: A Radical Therapeutic Approach? Nat. Rev. Drug Discov, 2009, 8, 579-591.

  6. 姚陈果, 赵亚军, 李成祥等. 不可逆电穿孔微创消融肿瘤技术的研究进展. 高电压技术, 2014, 12, 3725-3737.

  7. Dayun Y, Jonathan H, Michael K. Cold atmospheric plasma, a novel promising anti-cancer treatment modality. Oncotarget. 2017, 28, 8, 15977-15995.

  8. Metelmann H-R, Seebauer C, Miller V, et al.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cold plasma in th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 Clinical Plasma Medicine, 2018, 9,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