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刍议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赵常敏

镇雄县第一小学

激励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激励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内驱力,这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注重激励的作用,让教学取得成功。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肯定,激励与赞美。事实上,鼓励相当于用一种少的投入换来大的收益的感情投资,它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学生在乎老师的感受,老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感受,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学活动找到一个支点,巧妙激发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说:对学生就应该毫不保留地说出他们的缺点,这才叫负责任。乍一听,这话确乎有些道理,但细想一下,这些“问题学生”通过一番说教以后,问题反而越来越多。笔者认为,教师有时摆着严师的姿态,越是不肯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就越是疏远了学生,情感和思想与学生背道而驰了。

那么,怎样激励效果才好呢?

一、爱心是激励的灵魂

爱心是敲开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是发自心底的关心和爱护。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有爱心才有高尚的师德,是一位教师的必备素养。泰戈尔也说:“爱是理解的别名。”师生之间要在理解沟通中完成知识的传承,通过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意志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心就是激励,爱心能催人奋进,爱心能改变一切黑暗的东西。

所以,教师理应将自己摆在一个坦诚的位置上,无论是谆谆教导还是润物无声,都在塑造着人类灵魂。一个笑脸,一个和谐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如沐阳光雨露,生活是多么美好,学习是多么有趣。

巴金说得好:“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懂得,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便可以少犯错误。”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去用心呵护的,凡事多“想到”他们,是教师的品德所见,良知所见。

二、尊重是激励的前提

教育理念需转变,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知识。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心理,能力等,让学生在尊重的氛围中增强自信,凝聚力量,厚积薄发。鲁迅说:“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用尊重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激发学生潜能。

伽利略有言:“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冯仑也说:“理想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自我激励。”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尊重中彰显能量,为激发其斗志搭建沟通桥梁,让尊重成为学生人生航船的风帆,直立而不倒。

三、方法是激励的保障

在工作中,方法决定效果,决定成败。对学生的激励工作,同样要讲求方式方法的。

1、抓时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活动中,不确定因素很复杂,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和睿智的头脑对待教育教学。比如在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肯定赞扬,并为之指明方向。通过促膝谈心,帮助学生分析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确定新目标,使学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针对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懒散行为,要不失时机地与其交流,提醒和引导其“步入正轨”。学生认识到自己失败之后,要抓住机会促之以自省自悟。激励的方式是多样的,有时一个眼神,有时一句暖心的话语,时而沉默,时而启迪......总之,方法多样,只要默默关注,方法总比困难多。

2、明性情。对人的工作,应根据其性格特征,采取相应的方法。有的学生性情沉稳,点铁成金,恰当切入,便可点燃心中的火炬,“响鼓不用重锤敲”,教师要充分信任之,帮助其找准学习方法,真诚诱导。有的学生性情开朗,心理浮躁,要不厌其烦地帮他(她)将心沉静下来,谈话内容要刚柔并济,触动其心灵,并要辅以督促和检查方显成效。有的学生由于出身环境复杂,自卑感较强,教师更要设法亲近之,抓住其“优点”进行鼓励表扬,在学习和交往中,让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做好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诲人不倦,要转变一个学生,要先启迪其思想和智慧。惟其如此,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激发出来。学生是靠师者教导的,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对待特殊学生,教师也要先稳住情绪,耐心分析学生的情况,以便找到最有效的激励方法。

3、切实际。目前的教学大多是布置一样的作业,做一样的要求,考不到高分就批评,实际上孩子的基础千差万别,每个人面临的环境不一样,心理情感也不一样,因此,激励的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不可“一刀切”,不问青红皂白一把抓。比如每一次考试之后要给每个孩子不一样的要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绩要求,指出孩子的进步和不足,“对症下药”,让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的优点,每个人先和自己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然后再去树立更高的目标。若给孩子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他只会越来越沮丧;若给他一个努力可触及的目标,他还是会去努力的。

4、树榜样。一般孩子接受的批评较多会显得疲或按要求做了其实也是被迫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不甘落后的,如果有了榜样,学生就会有努力的方向和比学赶超的目标,从榜样身上得到激励。比如在班上回答问题时只有个别学生是积极的,教师就以之为榜样加以表扬,启发或暗示别的同学也积极发言,如此多次激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教学效果也会一步步走向良性的轨道上来。有的班级采取评选“书写之星”、“阅读之星”、“课堂发言积极之星”......此举关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不言耳喻的。学生在这种荣誉的感召下,增强了自信心,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5、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教学而言,兴趣就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情绪性意向活动。学生真正“乐其道”,其对学科的兴趣才可被激发出来。一些学生上课开小差,会跑神,会做其它与教学无关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斥责、批评、抱怨......都似乎无济于事,不能从根本转变学生。此时,教师应冷静反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将知识联系实际,注意拓展和延伸,把知识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来。开展一定的激趣活动,使教学别开生面。有些内容可以通过游戏方式完成的,不妨用游戏来将知识分解再整合。总之,一堂充满趣味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了保障。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系统思维的培养等都需要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恰当的方式、独到的方法把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素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教学成功,促孩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