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16001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接受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6例,均接受介入术治疗,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6.32%,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术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促进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预见性护理
冠心病是易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慢性疾病,是心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临床上多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由于患者大多数体质较差,术后需要抗凝药物治疗,容易引起穿刺点血肿或出血,还可发生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影响机体恢复[1]。因此,对行PCI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来规避影响疾病康复的不利因素,以促进患者预后。预见性护理也称作超前护理,是一种提前预测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并及时的采取措施,以提升护理效果[2]。本文就预见性护理应用在行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均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采用奇数偶数分组法其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5.12±3.24)岁,病程0.6~4年、平均(2.12±0.68)年;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23±3.19)岁,病程0.6~5年、平均(2.17±0.63)年,两组一般资料满足可比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1)心理护理:术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讲解介入术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介入术已经相当成熟,消除患者的顾虑,对恐惧、焦虑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讲解本院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2)血肿护理:手术过程,尽可能减少穿刺,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术后压迫穿刺点,若血肿研究,可采用袖带或弹力绷带加压,定时放气减压,密切观察术肢皮肤颜色、温度、疼痛度及肿胀程度,及时采取干预措施。(3)预防出血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水平,定时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管控出血发生率。(4)穿刺点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告知其卧床时间,桡动脉穿刺,将患者抬高30°,每隔2小时松解1次压迫,12h内可解除压迫,密切观察穿刺点,看是否存在渗血、渗液、肿胀现象,若有,找出原因,及时处理。(5)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注意事项,每月进行一次随访,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提醒患者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
1.3观察指标
(1)护理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I)(2)并发症发生率。
1.4评价标准
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2组护理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问卷满分100分;很满意:≥85分;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 ”、( )表示计量、计数,实施t、c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
观察组护理后的LVEF高于对照组,而NT-proBNP、CK-MB、cTn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 s)
组别 | 例数 | CK-MB(U/L) | NT-proBNP(ng/L) | cTnI(μg/L) | LVEF(%) |
观察组 | 38 | 101.2±17.3 | 736.6±82.7 | 60.8±23.7 | 55.5±6.6 |
对照组 | 38 | 122.4±19.5 | 835.9±85.8 | 82.6±25.5 | 51.6±4.5 |
t | - | 5.013 | 5.137 | 3.860 | 3.010 |
P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2 |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迷走神经反射 | 心律失常 | 血肿 | 出血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 | 38 | 1(2.63) | 0(0.00) | 2(5.26) | 0(0.00) | 3(7.89) |
对照组 | 38 | 3(7.89) | 2(5.26) | 3(7.89) | 2(5.26) | 10(26.32) |
| - | - | - | - | - | 4.547 |
P | - | - | - | - | - | 0.033 |
2.3 满意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率明显要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率对比表[n(%)]
组别 | 例数 | 很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率 |
观察组 | 38 | 19(50.00) | 18(47.37) | 1(2.63) | 37(97.37) |
对照组 | 38 | 16(42.11) | 15(39.47) | 7(18.42) | 31(81.58) |
| - | - | - | - | 5.029 |
P | - | - | - | - | 0.025 |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冠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缺氧、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通常为中老年人群,机体耐受性差,多合并各种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介入治疗后,患者常会出现出血、术肢肿胀等并发症,降低了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且过程中使用肝素抗凝,会增加局部血肿、出血的发生率,影响术后康复。因此,需要对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以规避不良情况的发生,提升治疗效果[4]。
预见性护理是通过临床经验、患者病情、心理等进行针对性、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将护理不良事件降至最低,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6]。分析原因,预见性护理过程中,可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预测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问题及并发症,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做好患者术后出血、血肿、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应对措施,减少出血、肿胀的发生,提升护理的有效性;出院指导可加强患者的遵医行为,随访可了解患者疾病情况,使其能够健康运动、合理饮食,提高其自护能力,以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介入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春燕.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 006(019):126.
[2]陈艳. 浅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效果[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19, 016(011):192.
[3]鞠晶, 徐韶慧.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科学养生, 2019, 022(009):151.
[4]汪琼华.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78):314-315.
[5]唐华华. 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3(10):10-11.
[6]杨琼.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 25(00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