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中心卫生院 644000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器官,是最高级的神经系统。它由140多亿个细胞构成,80%的血液每天源源不断地给大脑输送养分,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大脑的重量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大脑的耗氧量却占据了全身耗氧量1/4,心脏造血的15%也都输出给了大脑,每天约有2000升的血液流经这里,由此可见,血液对于大脑的重要性。而由血量供应不足引发的脑部功能障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脑供血不足,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数据表明,脑供血不足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些年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经常感觉头晕、头痛、头昏,同时伴有耳鸣、心情燥郁、睡眠质量不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
早在1990年,日本学者率先提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概念,在国际医学界广为流传,后来将由各类原因导致的脑部慢性的、长期的供血不足,引发的脑部缺氧缺血而所致的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类疾病,统称为慢性脑供血不足。
一、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致病因素
人类的大脑左右两侧分布着四条血管,分别是两条颈动脉和两条椎动脉,均从脖颈处连接,当血管供血受阻时,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血管病变
现代人工作多在办公室久坐,长期伏案,或经常低头玩手机,或睡眠枕头过高,使颈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久而久之颈椎曲度变形,椎管狭窄,颈动脉受到压迫,血液流通不畅,供血量减少。另外,超负荷的体育锻炼、过度的颈部运动,外伤对颈椎也会造成外力伤害,引起不同程度的血管变形,致脑供血不足。
(二)血流动力影响
患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血液粘稠度增加,流动速度变得缓慢,当舒张压低于80mmHg或收缩压超过160mmHg时,会引起血流量变少。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当斑块脱落时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从而导致血液流量减少。在临床过程中,该问题往往也是导致患者发病最为常见的因素。
(三)造血功能降低
常听老人言,熬夜就是熬心血,这是由于在夜间身体各个脏器处于休息状态,熬夜时需要调动全身能量来完成这项“任务”,特别是从内脏提取的能量,会直接消耗生命能量,也就是耗血,长期熬夜身体各项机能下降,造血功能降低,产出的血量变少,自然也就无法保障脑部的供血。
二、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症状
老年人对于脑部缺血的承受能力较低,自主调节能力变差,只要供血发生变化,就会对血流造成明显的影响。血流减少后,给脑细胞提供的氧分也随之减少,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含氧量,脑部组织会逐渐坏死,这就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例如脑梗死。如果脑部供血并未完全阻断,只是慢慢削弱,这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有下列症状:
(一)脑部机能受损
慢性脑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缺氧,使脑部机能严重受损,机能减退。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多梦、思维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半数以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会引起头部的眩晕和疼痛,缺血时支血管扩张也会引发头痛,常表现为跳痛、胀痛、针刺样疼痛。记忆神经供氧不足,很快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突然想不起亲戚朋友的名字,对事物的名称也会出现“就在嘴边叫不上来”的情况,也会忘记东西物品放置的位置,想找的时候就是找不到,想到某处做什么事情,转身就忘了要来干什么了。供血不足型嗜睡,总是感觉困,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脑袋总是昏昏沉沉,甚至出现智力减退,认知障碍等影响正常的判断力。
(二)感觉和运动功能受损
脑供血不足也会影响脑部运动神经受损,常表现为四肢麻木,酸软无力或某侧肢体不灵活,走路不稳或不明原因的摔倒,肢体不协调,常常倾斜。面部麻木、唇舌麻木、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语言表达障碍,失语,词不达意。耳鸣、听力减退。眼睛胀痛,视力模糊。医疗人员指出,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患者健康往往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继而不利于其日常生活与工作需求的全面满足。
(三)情绪不稳定
部分临床研究数据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到相关疾病的影响,患者的性格往往可出现相应的变化。对此,医疗人员表示,患者往往可伴有脾气古怪,经常烦躁的表现,基于此,其容易对很多事情容易失去耐心,爱发火、多疑,冲动易怒,因为一些琐碎小事喋喋不休,或情绪低落、不爱与人交流,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不感兴趣,厌世。与此同时,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患者的社会综合能力水平往往可出现不同程度地降低,继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
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容易导致慢性缺血、缺氧症状,长期持续脑部机能整合功能也会明显受损。严重的,可能会发展成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症、出血性脑血管病等。
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与预防
(一)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显示,脑部各组织血流量减少的程度各不相同,如早期发现,有针对性的治疗,在发病早期干预是可逆的,因此了解该病的成因,及时就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可以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脑部供血,降低供血不足的风险。适当使用血管扩张药物,也会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防止“三高”带来的血液黏稠,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在这一问题上,医疗人员指出,通过积极遵医嘱对相关药物进行服用,有利于帮助患者实现对病情的合理控制,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充分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预防
除此之外,日常饮食也应该注意,多吃高纤维食物,咸淡适中,少盐少糖,避免肥胖,因为胖人的血管壁上附着大量脂肪,血液中也留存着脂肪斑块,使血液流速缓慢。适当运动,减脂活血,选择慢跑、散步、太极等体力消耗相对平稳的体育运动。晨起一杯温开水,稀释血液,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切忌熬夜。保持愉悦的心情、良好的心态,多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波动疲劳用脑。
作为脑科常见问题,慢性脑供血不足往往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充分维系。通过以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主要症状的介绍得知,缺氧缺血可引发的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是很多严重脑部疾病的诱因,一旦患病对人的身心都会造成极大伤害。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在出现症状的早期,应及时就医,由专家大夫评估风险,查出致病原因,实施有效治疗,从而为健康的维系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