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邹幸娥

东莞市虎门第五中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938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被称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

头”。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也是当下教育界的热点议题。责任担当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品质是既有意义又有必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多方合力,课程融合,执行落实这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进行论述,旨在探讨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责任担当;青少年德育

一、引言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源于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作为六大素养之一的责任担当,主要是指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原有的一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改变。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成为某些人追求的生活方式,许多人开始不讲理想,只讲享受;不讲精神,只讲利己;不讲责任,只讲索取。社会环境的这些变化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的三观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只讲索取,不讲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家庭教育缺失

社会竞争愈趋激烈,家长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日益增加,家长工作时间长,使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导致教育时间缺乏,出现家庭教育真空。或者家庭条件优越,对孩子过于娇宠,学生经历困难磨练、解决困难的机会减少,养成了依赖心理,缺乏担当的勇气。

(三)学校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注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心理不能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如班级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意识。当学生犯错时,老师没有进行科学耐心的引导,而是进行严厉的批评,使学生对犯错出现恐惧心理,害怕批评,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不愿承认错误,选择逃避。

三、解决问题的实施办法

(一)多方合力,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1、社会方面

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方合力,缺一不可。社会要大力宣扬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事迹,建设崇尚学会担当,敢于担当的社会风气。要净化网络空间,充分发挥媒体在舆论塑造中的正确作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文化,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爱国忧民的责任担当意识。央视媒体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宣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们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不畏艰辛困阻,承担起建设和发展祖国的重任。这样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值得社会所尊崇,很好地引导了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说明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能第一时间教会孩子知错必改,主动承担责任。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亦能及时引导孩子迎难而上,勇于拼搏,绝不逃避。其次,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孩子真正认同家长的行为并向家长学习。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其责任担当意识。

3、学校方面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应当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班级是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主阵地,班主任应协同科任老师一道建设倡导班级责任担当意识的良好风尚。老师们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以具体的事例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通过认真设计课程,积极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将责任担当意识融入到学校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当中。

(二)责任担当教育与学校课程相融合

学校各年级、各学科课程都有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教学目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要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根据学校课程这些特点,将责任担当教育与学校课程相融合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这个办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结合学科课程内容,积极引导

各科任老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计划,目的地通过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等文化故事或科学家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的事例,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责任感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对国家秉热爱之情,对父母秉感恩孝顺之情,对老师秉尊敬之情,对同学秉友爱之情。

2.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进行教育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观念的最好时机。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校德育教育计划,开展与责任担当相关的主题班会活动。如:开展“雷锋精神永流传”、“我能为班做什么?”、“致敬抗疫英雄”、“我爱我的祖国”等主题班会。也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和古典书籍,在班会课上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来历,了解古人的美德。如“清明节”、“端午节”的来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的习俗和寓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精忠报国”的岳飞,利用典范引领,让学生理解道义和担当,义务与责任。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必须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相符。结合学校每学年举办的“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经典诵读、演讲、绘画、书法竞赛、运动会、排球赛、篮球赛、歌舞剧表演、主题合唱比赛、手工艺、水火箭发射等不同类型的学校社团活动,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在参加活泼有趣的社团活动过程中,强化了责任担当意识,锻炼了能力,有利于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落实责任担当品质

1.树立榜样,重视身教的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要重视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渗透。当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实际也是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当老师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时,也要要求自己按时批改了作业。当老师批评学生作业潦草时,要反思自己是否板书、批改细心,书写规范了?当老师责备学生不敢担当时,老师也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老师光明磊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要求学生认真负责,遵纪守法,与时俱进,努力进取。

2. 教育学生践行规章制度

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等平台宣传班级、学校和社会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在行动时有正确的规则作指导,了解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营造“责任担当”的班级氛围,养成学生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如通过张贴《中学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让学生接受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引导,从而成长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四、结语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责任担当品质意义重大。它能为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打好基础。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寻求多种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锻炼责任担当品质,确保将其落于实处,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福军.聚焦核心素养,创新德育工作——谈核心素养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落实[J].新课程,2021(14):230.

[2]唐礼群.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责任担当品质的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0(16):83-84.

[3]支梅,张丽莉.课程德育评价指标建构——基于社会参与核心素养视角[J].中国德育,2021(08):9-15.

[4]吴俊俊.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德育工作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1(0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