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 梁丰小学
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常常反映在有没有良好的数感,有没有良好的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直觉。
一、创设情境,激发估算兴趣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重要的一点就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个性中一种带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当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言”的境界。例如我在上课的时候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去过电影院看电影吗?都喜欢看什么电影呢?如果老师带我们全班47名同学去看《哈利波特》,我从影院了解到学生票每人11元,老师带470元够吗?”这样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创设操作情境,例如:让学生估算教学楼的高度,操场的长和宽等实践操作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亲自尝试学习实践操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估算的兴趣。
二、适当选材,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小学数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估算教学的“极端”重要性,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中估算教学并不乐观。估算具有开放性,答案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估算还具有推理性,策略性,比单纯的计算复杂。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感到比较困难,难免会发生“不想估算,算着估”的现象。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必须让学生意识到估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掌握好了这一技能,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才能变“不愿估算,算着估”为“喜欢估算”。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选好题目,要提出好问题,提出有估计价值的问题,这对我们老师是个挑战。比如,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你估一估这道题,它的商是几位数?这个问题就有价值。另外,只有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学生才能自觉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学生有了对估算价值这种体验以后,他的估算意识才能不断增强。例如:一位老师碰到了这么一件事,一家三口去吃饭,当时点了一些饭菜,价钱分别是42元、56元,19元、33元、25元,9元,当时就大致地估了估,大约不够200元。服务员收费时却报出了226元。这显然是错误的。经查证服务员将42记了两次,正好多收了42元。由于有了估算的意识才避免了服务员的错收费。这就是估算的应用啊!
课本中估算教学内容,也是编者精心选编的,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具有发展智力和激活思维的作用。所以学生估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估算能力的提高,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体现在日常教学中。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首先引入实例:某商店运来啤酒36箱,每箱里装有24瓶,一共有多少瓶?不用直接让学生去笔算,而是让他们先猜测一下有多少瓶,并说说是怎么猜的。课堂气氛一下子变活了,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也不必“牵挂”学生估算的答案是多少,我们看到的是在浓厚的兴趣中学生思维火花的绽放。教学经常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又提高了计算的正确性,同时还增强了例题的功能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中的估算题材是很丰富的,关键是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掘。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需要估算的地方确实很多,那么能够设计一个这样体现估算价值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久而久之,学生估算的意识也就会不断加强。
三、注重运用,培养估算能力
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中,通过设计“开放性”估算题,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估算,利于提高学生的估算兴趣,产生探索解决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各种能力得到综合的运用与提高。
1.计算中培养估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估算来进行验算。用笔算进行验算,有时不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会使学生变得迂腐。其实,有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就不需要学生用笔算检查错误了。如164×16=2522从积的末尾2,就知道是错的,积的末尾应该是4×6=-24。又如0.18×0.04的积的末尾是8×4,不会出现“0”,所以积应该是四位小数。如:9.9×7.81,9.9≈10、7.81≈8,积应该小于8×10=80。这样渗透了数的分析方法,又能使学生掌握规律,提高运算的正确性,还能提高学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自我发现、自我矫正的习惯,在发现错误的过程中,估算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2.应用中培养估算能力
在应用题计算中也可以进行估算的运用,发展学生的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例如在教学了“工程问题”后,可以出示这样一题:“一项工作,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5完成,甲乙合做几天完成?”先让学生思考:两人合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大致应该是多少?学生根据经验应该知道,两人合作要用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一些,也就是说,甲乙合做完成这项工程要用的时间应该比5天多,比7.5天少。
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估算一根铅笔的长度、黑板的长和宽、教师的身高等;教学“克、千克的认识”后,让学生估算书本的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教学“面积后”让学生估算课桌面的面积,教室地面的面积等。然后再实际测量、计算。通过实际测量与估算结果的对照,使学生在具体的解题中认识到估算的妙用,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我们只要积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对周围、身边的事例进行观察、比较,鼓励学生大胆估计、反复实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根有据,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科学的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