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军民融合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3

后勤保障军民融合问题研究

佟昱瑶,刘曼

(空军勤务学院作战保障实验与模拟训练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0)


摘 要:近年来,军地双方对后勤保障军民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在一些领域展开合作,探索了多种军民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但后勤保障军民融合在新兴技术领域、信息化手段运用等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要总结经验、分析需求、找准利益切合点,推进后勤信息系统整合、智能化军事物流体系构建、大数据技术运用、后勤保障模拟训练平台建设,加大军民之间技术、信息、物资、设施等的衔接和融合,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部队后勤保障能力,成为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互动发展和增强部队持续战斗力的战略支点。

关键字:后勤保障;军事需求;军民融合


后勤保障具有军地通用性、互补性强和广泛渗透性的特点,军民融合资源丰富、融合潜力巨大。现代化战争,作战与保障由分离走向了一体,保障不仅成为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作战的胜负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深入发展后勤保障军民融合,大力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既是强军兴军、确保打赢的根本之策,也是推动后勤保障力量建设的客观要求,对于提升部队作战综合保障能力,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后勤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内外动因

1.1 军事需求

1.1.1 信息系统整合需求

作战后勤指挥的根本作用在于根据作战指令,准确获取后勤保障程序、资源和需求等相关信息,并快速将资源运达保障地点以满足作战需要,实现保障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没有一个全面覆盖作战保障所需各种资源信息的信息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对不断变化的作战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达到精确、快速保障目的,更难以解决后勤保障准备仓促、预见性不足、行动滞后等问题。目前我军与地方在信息采集、传输、储存、应用等方面缺乏有效沟通协调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军队处于安全保密考虑,自身的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处于全封闭状态,无法与地方网络信息资源相衔接,信息资源共享性差,军民融合效率低。

1.1.2 军事物资运输需求

由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战争的突发性明显增强,目标打击更准确,损坏概率空前增大,战争的高消耗性和应急性特征突出,这就要求后勤保障尤其是作战物资运送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保障时效性、精确性。我军军事物流在采购、运输、储存、包装、维修、配送等全流程来看,还没有实现广泛的军民融合,只有个别保障要素、部分保障环节实现了军为民用和民为军用,但在技术、标准、体系上还远没有达到军民深度融合要求,军队巨大的保障能力缺口还无法与地方物流的先进技术、保障潜力对接,实现地方物流对军队的高效、可靠保障支援。

1.1.3 大数据运用需求

信息时代,并不是说数据越多越好,信息过多,反而容易将有用的信息淹没在海量的无效信息之中。关键是如何筛选、鉴别出精确、有效的信息加以利用。美军通过应用智能软件代理技术、基于特定用户需求修改系统功能等方式,增强对海量信息的深度挖掘和有效信息的精准获取能力,为后勤保障提供优质信息环境和平台。随着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后勤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后勤各领域、各部门、各专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但当前由于缺乏制度规范,数据标准不统一,单位、部门之间各自为战,数据采集工作比较混乱,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被当做垃圾信息被丢弃、销毁,在海量数据分析、大数据处理、分布式计算、数据可视化等一些大数据关键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军队还存在很大差距。

1.1.4 后勤保障模拟训练需求

在缺乏大规模联合作战实战经验及训练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频繁的组织近似实战的联合作战演习,因此,利用模拟训练平台进行未来战争的预实践就显得尤其重要。模拟训练具有低成本、周期短、真实度高、无风险、效益高等优势,其训练内容和结果对开展后勤保障、改进保障方式、优化保障流程具有牵引和导向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后勤保障模拟训练平台,聚焦“训战一致”,为受训人员提供实战化训练环境,以技术进步推动训练模式创新,提高联合后勤保障实战化训练水平。

1.2 地方优势

1.2.1 信息技术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发展,不仅为战争的计划工作提供前所未有的高效手段,使情报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军事信息系统还可以直接参与战争计划的制定、验证与作战行动的模拟、演示活动。信息战作战行动的效果以及战争的胜负,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开战前的作战计划制定和各项准备工作,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优势,构建作战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打破军种之间、军地之间、战略战役战术层次之间的体制、机制、信息障碍,为作战计划和保障方案的制定提供高效技术手段。

1.2.2 物流产业优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猛,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在现代物流中得到普遍应用。国内数以亿计的包裹,大型物流企业都能实时掌握动态,智慧物流领先全球,为全民国防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地方物流在标准化规范化运作、成本管控、信息化建设以及运能潜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17年10月,京东物流与空军后勤部达成“物流军民融合”战略合作。5年内,双方将在运输配送、仓储管理、物资采购、信息融合、科研创新、力量建设、拥军服务、配套支撑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最终达到后勤物流“成系统、整建制、全覆盖”融合的目的,真正将军事物流打造为国民经济向战斗力转化的纽带。顺丰也与空军后勤部达成合作协议,先后承接了装备器材、被装配送、药品运输、演戏调防运输、热食保障等军民融合项目。据悉,除顺丰、京东外,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德邦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均参与此次战略合作并签约协议。

1.2.3 大数据技术优势

大数据被认为是一种以正确的速度、在正确的时间管理海量不相关数据并将其应用在实时分析和响应上的能力。近年来,大数据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正在从单纯的技术概念向实际部署应用转变,从少数领域向众多领域渗透,从企业内部向各产业与公共服务方向扩展。我国已将大数据发展确定为国家战略,强调要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大数据开启了人类社会重大的时代转型,它标志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其拥有的潜在重要战略价值,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运用,加速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

1.2.4 虚拟仿真技术优势

虚拟仿真又称虚拟现实技术或模拟技术,是用一个虚拟的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逐步自成体系,成为继数学推理、科学实验之后人类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第三类基本方法,而且正在发展成为人类认识、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一项通用性、战略性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以构建全系统统一的完整的虚拟环境为典型特征,并通过虚拟环境集成与控制为数众多的实体,实体在虚拟环境中相互作用,或与虚拟环境作用,以表现客观世界的真实特征。虚拟仿真技术的这种集成化、虚拟化与网络化特征,充分满足了现代仿真技术的发展需求。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已在数字城市、场馆仿真、室内设计、工业仿真、道路桥梁、水利电力、应急预案等领域广泛运用。在军事领域,其基于数据及其规则产生的军事运筹模型、基于3D建模技术的实物实装仿真模型在技术体制、建模方法和管理运行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必将为破解虚拟实战环境构建、作战对手模拟、作战流程仿真、保障方案评估等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手段。

2 后勤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2.1 构建作战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

随着战略、战役、战术层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越来越深入,急需建设上下相通、军地共享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把各种物资、力量和作战部队需求等信息综合集成起来,为作战保障指挥服务。

作战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要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军地统筹协调,综合各层次、各军种、各保障专业的人员、物资、装备、后勤设施、气象、水文等信息,实现对后勤数据的交换、分析、处理和分配使用,为快速、高效作战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作战行动提供精确保障;要将作战指挥系统和地方职能部门、相关行业企业、预备役后勤等信息系统有机对接,作战指挥机构可随时查看、调用可用资源,推进“全民后勤保障”的实施,充分利用国家、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各种力量、资源、技术为作战服务;要着眼体系作战全过程保障需求,将作战指挥、后勤指挥、管理、运输、存储等功能集于一体,将平时建设管理、训练演习与战时保障集于一体,实现功能全面、平战结合、集约高效的智能平台;要加快信息技术标准的统一与规范,开发和利用标准化的信息资源,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通用性,彻底消除阻碍军民融合的信息、标准、技术壁垒。依靠高度发达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打破军种之间、军地之间、战略战役战术层次之间的体制、机制、信息障碍,最大限度实现后勤保障的高效益与高效率。

2.2 构建智能化军事物流体系

作战需求在本质上是无法准确预测的,要想通过快速、精确保障来满足战争对后勤保障需求,就要根据作战指令将物资、装备等保障要素迅速送达保障地点,而不是依靠前期大量的物资储备或多层级、临时调拨等盲目、混乱、低效的保障方式,这对军事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作战保障后勤、装备物资的特殊性,将物资分为两类,实施“两线保障”。一线是对于通用物资,借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其纳入市场体系,依托地方现有物流系统和大型物流企业,如顺丰、京东物流等,建立通用物资保障线,充分运用物资可视系统和互联网,对物资的生产、采购、储存、运输、使用实时跟踪和精确掌控;与大型物流企业联合共建要素齐全、功能配套、全域辐射,直达配送的物流枢纽基地;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共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进行系统对接,提供实时物流信息共享,实现全军后勤信息数据可视化;利用大型物流企业高效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完善采购渠道,建立采购+物流一体化保障模式;探索依托民用航空货运力量应急投送、无人机运用等新型保障手段建设,提高后勤和装备物资应急保障能力。

另一线是针对专用物资,为了保证对专用后勤、装备物资提供快速、高效、全方位的物流支持,需要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网络体系,将条码技术(Bar Code)、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Infrared sensor)、激光扫描(Iaser scanning)、数据库(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机器人等技术与设备应用于军事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对进入物资补给链、运往战区的物资安装射频识别标签,为各种运输车辆、飞机引擎、船艇设备上安装GPS、北斗卫星定位装置,及时获取、传递后勤保障信息,实现网络上点对点之间的物流活动的系统性、可视性、可控性,以保证指挥机构及时掌握作战部队后勤物资需求和消耗情况、整个物流网络具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并对物资的进出、分拣、包装、运送及其信息进行有效计划、执行和控制,使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以精确、无缝衔接,增强网络动态感知能力,提高运送效率。

2.3 大数据技术运用

大数据技术在后勤保障中的运用就是将与作战保障有关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通过筛选、处理、分析,发掘出有效信息,以利于指挥员了解战场态势、实时感知战场环境、掌握参战部队需求,为作战指挥提供决策辅助,制定后勤保障方案,提高作战力量投送、物资装备配送、设备设施抢修、战场伤员救护等的精确性。为了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数据并对其及时、有效利用,要重点搭建以下平台。如图1。一是基础数据管理平台。突破各业务部门及单个系统之间界限,整合基础数据资源,推进元数据、数据采集及数据治理的标准化建设,完成数据清洗工作,识别并删除重复数据,补充缺失值,光滑噪声数据,确保数据质量,实现对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共建共用;二是大数据分析平台。引入数据仓库、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大规模并行处理(MPP)、Hadoop架构中的MapReduce技术、Spark等技术和平台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PB级数据的离线计算能力和TB级在线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能力,对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传感器的流数据、视频和语音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支撑各作战保障环节和业务领域的数据分析需求,以满足后勤保障指挥与决策时效性要求;三是大数据可视化平台。通过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饼图、雷达图、地图、仪表盘、漏斗图、树图、标签云、图谱、GIS、3D进行数据展示,以及二维和三维可视化区域的扩大、缩小和移动等,实现对后勤保障数据动态的、实时的、联动的展示功能。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搜集和挖掘、及时处理和共享,为后勤保障科学决策、准确判段、精确高效提供有力支持,为实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后勤保障转型带来了机遇,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必定涉及国防信息安全,需要在法规层面明确大数据采集和使用原则,制定大数据技术标准和运行规范,建设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建立分层分级管控使用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和敏感数据、核心数据监管,规避大数据使用风险。

2.4 构建后勤保障模拟训练平台

后勤保障模拟训练平台的构建要以部队实战化训练需求为牵引,以后勤保障模拟训练系统为基础,运用模拟仿真、虚拟现实、3D GIS等技术创设三维虚拟战场环境,以计算机生成兵力、复杂系统建模技术和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构建后勤保障力量和保障过程模拟仿真,加强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指挥与后勤保障能力的训练,满足信息化后勤保障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宋纯利、宋纯武等.大力推进后勤军民融合发展[J].中国军转民,2017.6

[2]北部湾供应链.京东物流与空军后勤部达成战略合作自建物流模式[OL].2017.10.25

[3]看物流.京东、顺丰等5家公司与空军后勤部达成战略合作[OL].2017.10.27

[4]Judith Hurwitz等.写给大家看的大数据[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0

[5]冯亮、朱林.中国信息化军民融合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