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在《道德与法治》中的教学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浅谈电影在 《道德与法治》中 的教学应用

叶晶晶

温州市九山学校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是新教材,内容新颖且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需要,更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起点。而现今的教育改革首要方面就是强化学生对道德修养的理解与运用,充分利用课外影视资源指引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感受与思考,也可以有效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电影;教学


引言

《道德与法治》中的内容丰富,但是简单的罗列与分析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果也不显著。另外体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属于学习基础差,又没有太多时间记忆知识点。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尝试用电影贯穿课程内容。按照心理学的指导,人的大脑图片记忆效果是文字记忆效果的几百万倍,无论是记忆的速度,还是记忆的牢固程度,以及记忆的容量都是非常惊人的。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改进,学生的上课兴趣与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1. 电影教学的优点

随着科技与传媒的发展,现在的零零后初中生主要的课外娱乐方式主要是看电影和打游戏。因此对于经典电影与新上映的电影,学生们会有很大的观看兴趣。电影教学方式既具有直观的情景,而且重要片段可以进行重复播放、解读与讨论;学生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兴趣点去阐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难以消化的知识,通过观看电影片段的方式来学习与反思。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更多的地点灵活的学习知识。不同的学生对于电影内容的想法不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师生共成长,收获比书本更多的人生感悟。

第二方面,教师能够不断修正教学模式,实现更好的教育。课堂教学的把控方式和教育体系的了解程度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础实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需要将教育的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完全的阐释,但教师往往表达地不够全面。比如要讲述知识的重要性,《我的少年时代》中体育老师的一段幽默话语便可直击学生心灵,比普通老师说的更通俗、更易接受,而不是“大道理”的灌输。因此,电影中的语言艺术以及画面呈现,能将教师内心的丰富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1. 初步尝试与问题的提出


  1. 教学的初步尝试

初次尝试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的内容与电影《我的少女时代》的教学整合。本单元接续青春生命成长的主题,聚焦初中学生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情绪特点与广泛意义上的情感生活,旨在从“情绪—情感—情操”这条线索促进学生的品德心理成长,以及在道德与价值观层面对其进行引导。电影《我的少女时代》是一部青春校园爱情电影。该片以90年代的台湾高中为背景,讲述了平凡少女林真心和校园老大徐太宇的初恋故事。但是细细品味这部电影,能感受到更多情愫,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契合度非常高。通过电影情节的发展,带领学生体味很多美好的情感,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传递情感正能量,我们逐渐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1.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是观影时间较长。学生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晚自习要写作业,因此学生可利用的观影时间不多。观赏完整版电影加上课堂教学,则需要两周的时间,而且观赏过程也是断断续续,不利于情节的连贯。个别同学是隔天就忘记之前的电影情节。正常教学的四节课完全不够,需要两倍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情节吸引人,具有喜剧特色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初恋”情愫。学生在观赏电影时是热火朝天,将电影看完后,再回归知识点,学生注意的点较散,课程框架也很难自主建立,需要教师引导。而且学生沉浸在与知识点不相关的话题讨论中,课堂纪律变差。

第三,作业情况不尽人意。学生对于选择题能较好应对,但对于简答题,答案口语化严重,且答题思路不清晰,与知识点的结合表达较差。老师讲解题目的时候,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作业就是课堂效果最直接的证明,若作业不理想,则意味着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成功的。


  1. 再次尝试与改进教学


  1. 教学的再次尝试

再次尝试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内容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教学整合。本单元聚焦“集体”,接续前面所学内容,将道德学习从自我认识、与他人交往方面扩展到集体生活。同时,通过在集体生活的学习中逐渐渗入公共生活的要素,进一步拓展青春生命成长的学习资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著名的教育电影。电影表现了克莱门特用音乐的方法打开问题学生们封闭的心灵。但是我看到了电影中的另一个表达,就是集体。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必须要遵守的规则,个人组成集体,集体影响着个人,电影里最终达到了个人与集体最美的呈现,就像里面的公开表演,非常美好。


  1. 改进教学

首先是将电影进行剪辑,且保证电影的连续性。这要求教师充分看透电影情节,增强删减后电影与知识点的结合度。与单元的主题相关的电影有很多,都是需要剪辑整理,从而达到让学生看了并且学到知识。

  1. 课程安排方面,第一节课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在阅读书本之后完成导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以及观赏电影;之后的四节课观赏电影与教学;第六节课做练习,巩固知识点。这样的课时安排与教参建议的课时安排一致。电影观赏与教学工作同时开展,电影被剪成片段,一个片段对应一个知识点,类似于视频教学。但是电影教学的突出好处在于情节的完整性,有利于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更好地实现情感价值观的目标。

61516809e4b48_html_973e433685d952a9.png

61516809e4b48_html_6ff31245aa3dd5f3.png

第三,教材方面,笔者将整个单元的知识重新整合,按照电影情节的发展讲解重要知识点,次要知识点在学生完成导学案时候就要理清。电影教学结束后,与学生一起写出单元的思维导图,并且一个知识点配上电影中的一张图或者一段话,帮助学生从电影情节中回忆并理解记忆知识点。关键点在于将电影中的话转化为知识点。

61516809e4b48_html_7663be971dd039ba.png

  1. 教学效果

学生带着问题来看电影,使得课堂思路清晰,节奏分明;学生们能很好地将电影中的重点语句与知识点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点。答题时,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读题和审题的能力,作业中非选择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口语化的现象也明显减少。总体上,学生在练习题的分值上有了40%的提升。


  1. 教学总结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流。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首先就是要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优化课堂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前提,恰当选用电影资源,可以极大的发挥其优势,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思维等多项能力。

经过改进后的单元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前一单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方面也完成的比较好。我认为,电影教学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以及与电影内容的契合度。不能让学生观赏电影后收获寥寥。当然,改进后的教学方式还是存在不足,例如学生答题时,口语化表达还是比较严重;对题目的理解不够等。电影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用还需要继续在之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珠珠.电影课实验在中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马世亮.多媒体手段对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的研究【J】.时代教育出版社,2020.。

  4. 舒锁明.中学多媒体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趣味性【J】.新课程学习,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