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处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处理技术

罗平

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地质情况各不相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展开相应的分析,以此保证施工质量。实际调查数据显示,软弱地基存在于我国各地,在无形之中给道路桥梁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就是对当前阶段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较弱地基;道路桥梁;处理技术

引言:
不管是在一般的建筑工程还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地基都是基础施工的重要环节,同时地基施工的质量也会对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任何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都要能够使地基结构的承载能力、强度和稳定性得到可靠的保障,这样才能为后续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软弱地基结构来说,普遍存在于我国的诸多地区,因为这种地基负载力弱,稳固性不强,为此在碰到这类地基的时候,若无法采用科学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的话,不仅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严重的话还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如果在道路桥梁施工作业开展的过程中,遇到软弱地基问题的话,则有关技术工作者需要联系现实状况,采用恰当的解决措施,提升软弱地基的负载力、硬度、稳固性,进而让道路桥梁项目的建设效果得到可靠的保障。

1软弱地基的危害及处理手段的不足

1.1软弱地基的危害

软弱地基的性质见表1,从表1可知,此类地基的含水率较高,整体承载力较差,如果道路桥梁工程在这种地基上展开施工,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处理。根据软弱地基的沉积情况以及所处地区环境,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类型:河滩沉积、沼泽沉积、滨海沉积与湖泊沉积。软弱地基作为道路桥梁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够有效处理,就会威胁到施工的整体质量,从实际情况上看,软弱地基最大的危害集中在液化层面。正常情况下,道路桥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会受到作用力的影响,水压增大,出现液化情况,地基中产生饱和松散缝隙。但在软弱地基的环境中,气体无法有效排除,液化严重,如果温度较低,那么就会直接转变为液态,地基不稳,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另外,软弱地基会加重工程沉降问题。软弱地基本身强度不够,但可塑性较强,变形问题非常常见。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工程受力不均,那么就会出现严重的沉降问题。在沉降的基础上,水体快速蒸发,工程就会出现裂缝,道路桥梁无法正常使用。

6152a603b27c4_html_9c21b7f9678bed62.png

表1 软弱地基的性质

1.2处理手段的不足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弱地基所导致的问题必须要得到重视,近几年来,关于软弱地基处理方式的研究不断增多,但从目前来看,常见的软弱地基处理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工作人员勘察上存在问题,孔位不当、深度不够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勘查数据,间接导致处理效果较差。比如,在具体的设计图纸中,存在计算失误,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到后续的应力分析,直接导致处理手段选择失误。其次,在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控制材料质量,尤其是砾石、碎石等材料,如果其物理性能不满足地基处理标准,那么最终的处理质量也无法被保证。如:水泥材料受潮、过期、结块等现象,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处理质量。最后,在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过程中,施工质量也要得到重视,如果处理施工过程中,技术不达标,无法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也会导致处理失效,威胁到道路桥梁施工工作的开展。总的来说,在处理软弱地基的过程中,要强化前期勘察质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严格控制材料和施工技术,高质量展开处理施工,为道路桥梁奠定一个良好的地基基础。

2软弱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2.1密实强夯法

强夯法是软弱地基中的常见处理方案,其原理是应用了重物下落产生的势能作用来降低软弱地基本身的压缩性。这种处理方法简单便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变形问题,但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需要设置相应的隔声墙或者隔振沟,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缩小10 m范围深度的地基,让土层土质之间的间隙缩小,有效改善地基性能。比如,某施工团队利用机械设备实现了对地基的深层密室加固处理,借助8~40 t的自由落体重锤产生的压力,打压地基,软弱地基的紧密度和承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强夯法可以配合其他方法混合使用,以此可以有效提高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和强夯法不同的是动力固结法,常用于砂砾石地基,也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另外,强夯法分支中还有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案,为高真空击密法。这种方法需要对软弱土施加多次高真空,以降低土体本身的含水量,在此基础上,施加不同能量级别的强夯法,改善地基情况。这种特有的工艺可以有效控制软弱土地基的含水量和沉降度,而且施工周期较短,一般在20 d左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土体的自震频率调整击震频率,分层多遍调整各层土的真空度与平衡参数,强化处理效果。

2.2表层置换法

置换法也是软弱土层处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所谓置换就是利用优质的土壤或者施工材料置换掉软弱土层中的淤泥,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强度高、压缩性好、水渗透能力强的砂石进行替换,在材料替代完成后,还要采取有效的压实处理,保证土层中没有过多水分,顺利完成替换。需要注意的是,置换处理需要相应的机械完成,如果要采用人工压实处理方式,那么要对土层强度进行测试,确保替换后的土层满足道路桥梁施工需求,置换处理常用于表层路基,作用深度在5 m以内,以此改善沉降问题,提高工程整体的稳定性。比如,某施工团队选择了砂砾资源作为表层置换材料,将砂垫层厚度控制在12~25 cm,在排水面提高后,发挥构造物荷载作用,强化固结、凝结效率。另外,该团队采用的砂砾材料泥沙含量在5%以内,透水性良好,配合洒水、压实等工作,有效改善了软弱地基的实际问题。为了保证排水效果,施工人员还在表层挖掘了沟槽,确保砂垫层的应用效果。置换法常用于公路路面,在借助机械碾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表层固定性,而且可以提高地基土预应力,回填土也会得到有效处理。

2.3水泥搅拌桩

除了置换法、强夯法之外,水泥搅拌桩也是一种成本造价较低的施工工艺,而且目前应用范围较广,工艺技术相对成熟,能够有效提高道路、桥梁地基强度。但这种技术也有一定的缺陷,其可以处理的深度有缺陷,而且可以产生的强度效果受到桩身的限制,往往需要和其他处理技术手段共同使用。水泥搅拌桩以水泥为基础,配合固化剂搅拌而成,利用水泥搅拌桩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最为主要的是,在利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软弱地基土层本身的填土高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旦填土高度超出可承受范围内,即便采用了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也无法达到道路桥梁的施工要求,而且成桩质量无法保证。管桩加固法虽然产生的效果有限,但在提高结构整体的耐用性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而且其所需工时较短,质量可以得到保证,能够和土体进行有效结合,适用于不同的土层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道路桥梁的施工数量和规模都会不断地扩大,软土地基作为影响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我们必须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要能够意识到软土地基存在的危害性以及处理的重要性,同时要能够在现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对现有的技术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完善,使得经过处理后的软土地基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推动整个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梅富.探讨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23):292.

[2] 朱少鹏.探讨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26):171.

[3] 秘国江.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案[J].交通世界,2019,26(7):90-91.

[4] 王成.道路桥梁建筑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四川建材,2019,45(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