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鹤矿医院 154100
【摘要】目的:评价MR对膝关节周围骨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接诊经X线诊断后疑似膝关节周围骨坏死73例(共112膝)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8月~2021年4月开展回顾性诊断研究,以MR诊断为研究变量,分析此类诊断技术对膝关节周围骨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应用效果。结果:(1)MR诊断膝关节周围骨坏死敏感度为94.81%、特异度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96.05%、阴性预测值为88.89%、诊断符合率为93.75%。(2)患者MR成像特征以T1WI低、T2WI高(46.67%)、T1WI低、T2WI低(37.33%)为主,部分患者可见高、低混杂信号(16.00%)。结论:MR诊断对膝关节周围骨坏死具有显著诊断应用价值,且诊断效能优势显著,但需在结合患者既往病史等信息基础上,配合实验室检查行综合诊断,进一步提升疾病临床诊断效果。
【关键词】MR;膝关节周围骨坏死;诊断价值
膝关节周围骨坏死是导致临床膝关节疼痛的常见病因类型,多为骨创伤、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增生病、免疫类抑制剂等病理因素或药物因素所致自发性坏死,以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较高发,可单侧发病或双侧发病,而在疾病发生早期,无明显骨质结构变化,诊断难度较大,而在疾病发展中后期,则可由骨坏死发生明显关节面塌陷等其他类型骨质结构变化,且症状表现加剧明显,严重时可直接限制患者膝关节及下肢运动功能,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实现,对膝关节周围骨坏死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1] 。因此,为评价MR对膝关节周围骨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特设本次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73例患者中(男37例,女36例,年龄47~81岁),单左膝15例、单右膝19例、双膝39例,病程5~27个月,平均(16.05±2.39)个月。患者入院自述单侧或双侧膝关节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性膝部剧烈疼痛及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见膝关节肿胀、压痛症状。
纳入标准:(1)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个人史、生活习惯及X线诊断结果后,疑似膝关节周围骨坏死患者;(2)患者均自愿确认接受MR诊断,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者;(2)明确其他类型膝关节病变者。
2方法
MR诊断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3.0TMR机(型号:Achieva),引导患者取仰卧位接受检查,自然伸直双腿后,取膝关节八通道相控阵专用线圈对双侧膝关节进行膝关节扫描序列成像检查,成像参数如下:(1)T1WI-TSE:TR654,TE20;(2)TSE-T2W:TR2231,TE100;(3)SPAIR-PDWI:TR2165~2172,TE25~30。层厚4mm,层距0.8mm,矩阵308×247,FOV160×160。
膝关节周围骨坏死MR成像诊断标准:(1)早期:患侧膝关节内侧关节呈高、低混杂信号,STIR序列为高信号,关节水肿明显、边界模糊,关节软骨完整;(2)坏死期:患侧膝关节内侧关节软骨面完整,信号提示存在反应性新生骨硬化征;(3)塌陷期:患侧膝关节内侧平台关节面下信号不均,存在肉芽组织信号,关节软骨厚度不一致;(4)退变期:患侧膝关节内侧周围关节软骨缺损、关节面塌陷,存在囊肿结构。
3观察指标
以MR诊断为研究变量,分析此类诊断技术对膝关节周围骨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应用效果。
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组间差异性分析由SPSS25.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如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诊断效果分析
MR诊断膝关节周围骨坏死敏感度为94.81%、特异度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96.05%、阴性预测值为88.89%、诊断符合率为93.75%。详见表1。
表1诊断效果分析(n,%)
诊断方式 | 冠脉造影 | 合计 | ||
+ | - | |||
MR | + | 73 | 3 | 76 |
- | 4 | 32 | 36 | |
合计 | | 77 | 35 | 112 |
敏感度:73/77=94.81%
特异度:32/35=91.43%
阳性预测值:73/76=96.05%
阴性预测值:32/36=88.89%
诊断符合率:(73+32)/(73+3+4+32)=93.75%
2MR信号特征分析
患者MR成像特征以T1WI低、T2WI高(46.67%)、T1WI低、T2WI低(37.33%)为主,部分患者可见高、低混杂信号(16.00%)。详见表2。
表2MR信号特征分析(n,%)
T1WI低、T2WI高 | T1WI低、T2WI低 | 高、低混杂信号 |
35(46.67) | 28(37.33) | 12(16.00) |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MR诊断膝关节周围骨坏死敏感度为94.81%、特异度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96.05%、阴性预测值为88.89%、诊断符合率为93.75%。(2)患者MR成像特征以T1WI低、T2WI高(46.67%)、T1WI低、T2WI低(37.33%)为主,部分患者可见高、低混杂信号(16.00%)。
临床研究指出膝关节周围股坏死发病后,患者可在自发性膝关节疼痛同时,合并膝关节疼痛夜间、运动后加重特征,严重限制患者膝关节及下肢运动功能,严重者可致残,需积极接受早期治疗干预,维护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完整性。受膝关节周围骨坏死进行性特征影响,早期病变时骨质结构无明显病理性变化,故X线诊断无法检查,且缺乏对软骨及周围软组织累及损伤的诊断效果,故MR诊断的实施,可在多序列成像准确分析患者膝关节骨质结构变化同时,经分析周围软组织及成像信号变化情况,完善诊断资料,提升病变检出率[2-3] 。
综上所述,MR诊断对膝关节周围骨坏死具有显著诊断应用价值,且诊断效能优势显著,但需在结合患者既往病史等信息基础上,配合实验室检查行综合诊断,进一步提升疾病临床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钦,严清,孙俊,等.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21,17(1):50-53,74.
[2] 邓冠华,曾仲刚,王俊. X线平片及3.0T磁共振对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诊断价值[J]. 海南医学,2020,31(8):1025-1028.
[3] 李盼盼,任思勰,张涛,等.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MRI误诊分析[J]. 海南医学,2018,29(22):3181-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