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糖尿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王聪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肾病内科, 湖北 枣阳 441200

【摘要】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我们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既要满足患者的疾病健康护理需求,同时还要注重从患者心理方面进行疏导,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更浓、康复信心更高。本文将综述了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特点及心理护理的实施方法,进而为现阶段我们在进行糖尿病护理的过程中更好的开展心理护理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心理特点


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因此除了对患者生理健康状态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之外,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心理状态也会增加负担,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使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1]。基于这一现状,国际糖尿病联盟以及美国的糖尿病协会相关指南中明确指出我们在进行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也应同步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达到身心同步健康才能够促进患者获得更良好的康复效果。

1糖尿病的心理问题及特点

1.1糖尿病心理问题表现

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药物对患者身体机能产生影响以外,患者因为出现糖尿病其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同时因为糖尿病面临着多种并发症的威胁,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面对复杂而繁琐的自我管理行为,以及在长期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这些因糖尿病引起的外部因素都会对患者身心方面产生较大的压力,进而引起患者出现不良的心理应答,这种心理应答就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担忧、挫败、愤怒、负罪、沮丧、否认、害怕、孤独等相关和不良心理状态。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会使患者在不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即使生理状态有所改善,但是因为心理方面的影响使患者有被疾病击败的感觉,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信心,影响到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最终被疾病打败而面临着生命危险。

1.2糖尿病不良心理特点

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分别具备其各自的特点。

1.2.1抑郁

抑郁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状态的长期存在也是最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一类心理问题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多方面受到抑郁的负面影响。由于糖尿病患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如青少年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以后,其产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更高。同时结合患者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女性患者在确认糖尿病以后产生抑郁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对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更容易出现抑郁患者,虽然大量的研究中将抑郁和焦虑放在一起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价,然而研究结果显示出患者出现抑郁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焦虑。焦虑和抑郁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共同存在的发生率也较高,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患者若出现抑郁状态以后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需要对需要及早发现和干预,否则因为患者长期存在抑郁情绪,慢性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的糖尿病这一基础性疾病治疗和控制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严重者引起患者出现精神系统疾病,给家庭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

1.2.2焦虑、恐惧和紧张

焦虑、恐惧和紧张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样是因为糖尿病这一终身性治疗疾病特点,对患者身心状态所造成的影响较大使患者在出现糖尿病症状以后具有较为严重的焦虑恐惧和紧张情绪。患者的这种焦虑恐惧紧张也与患者对于糖尿病的相关认知有密切的关系,部分患者对于糖尿病认知不足,过分担心糖尿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过分恐惧糖尿病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使得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恐惧和紧张也就同步存在。此外患者的焦虑还在于对治疗过分关心,过度敏感,若在进行血糖控制的过程中相应水平没有按照患者的预期进行控制,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的情绪。患者因为焦虑恐惧紧张等相关不良心理问题会进一步导致患者失眠精神失常失眠等相关现象,而这种现象也会是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情况。研究表明对于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紧张,除了因为糖尿病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患者自身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以外,因为糖尿病引起患者出现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和损伤,例如心脑肾眼等相关部位的病变,既会造成患者生理方面的不适,同时也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负担,患者在做好相应的血糖控制过程中也需要反复住院进行其他疾病的治疗,使患者所面临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状态更加复杂,患者就会表现为焦躁不安、睡不着、吃不下,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1.2.3愤怒悲观失望

糖尿病患者表现的不良心的问题还在于愤怒,对于人生失去希望,处于悲观的身心状态。很多患者在确诊以后认为糖尿病疾病作为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进程,因此会对人生失去信心,常处于情绪低落状态。尤其是对于中青年患者,当他们面对这种疾病时其情感更加脆弱,更容易出现愤怒和消极的生活态度。而且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之余还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要接受规律服药、注射胰岛素、定期门诊、血糖监测等多种较为繁琐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的人生状态发生了重要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却面临着疾病难以治愈的结果,进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

2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2.1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人际关系能力不足,生活自理能力差,认知水平低。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采用宣泄、倾听的方法,引导患者将心灵深处的愤怒、委屈、忧伤等负性情绪彻底的发泄出来,通过发现的方法使患者能能够获得轻松的身心状态,进而达到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目的。例如通过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大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有利于患者释放自己的抑郁情绪。同时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也需要采用科学的技巧,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性格特点,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交流,以消除患者自身的孤独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心理指导。

2.2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

长期处于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下,会导致患者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和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共同作用使患者大脑出现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引起患者出现神经细胞代谢功能障碍,进展为器质性精神障碍,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情况。因此应针对患者进行焦虑情绪的消除。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自身状态家庭情况,结合患者所表露出的情绪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向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以及预期的治疗效果,这样能够使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消除患者疑虑情绪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进行沟通时多关心患者,能够将患者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对待,从而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更有效的接受医护人员的开导消除负性情绪。与患者家属进行主动沟通,使患者家属能够更好的配合患者接受治疗工作,从患者家属层面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降低患者的压力,改善负性情绪。

3小结

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在通过各种方法促进患者身体疾病得到不断恢复的过程中,也要充分重视因糖尿病这一疾病的特殊性对患者心理方面所造成的损伤,结合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关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健康状态[2]。当糖尿病患者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没有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拥有了足够的信心,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医护措施,就会更好的进行血糖控制,对于维持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降低因糖尿病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态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魏敏.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03):533-535.

[2]黄琼琼.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3):38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