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的规划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的规划策略研究

吴建军1

成都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94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结构也逐渐凸显出来,中国乡村振兴须立足各地实情、结合乡村实际、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文章以成都市郊先锋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为例,通过对乡村现实问题剖析和乡村振兴解析,分析提出了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村庄建设的规划策略和方法,为促进现代乡村创新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建设;规划策略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规划的相关理论及其基础研究

1.1 乡村规划的概念及其本质与特征

乡村规划的本质特征是从乡村的问题导向、发展思路、村规民俗、概念、范围所决定的,而乡村规划的主体却是乡村,所以我们从两个维度理清乡村规划部分内容,即什么是乡村,什么是规划。

乡村是指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人口聚集地,即村民居住的区域,形式有乡村或者古镇等。乡村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邻里和谐且空气环境非常适合人类长期居住[1]。乡村的各种新型生活方式层出不穷,他们看似分散但是互相之间却有着紧密联系的关系。农民自己的土地是农村首要的生产资源,农业产品的销售是居民维持生活的主要手段。相比于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城市,农村的建筑比较分散以及凌乱,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是一个生活节奏缓慢的区域。

规划是指一项全面的长期发展计划。他是对未来的总体,长期和根本问题的思考和考量,也是对未来行动的完整设计。规划的形式取决于干预农村发展的方法。因此,所有可能影响农村地区的政策工具,制度工具和规划方法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基于乡村和规划的概念,本文认为乡村规划是作用于城市之外广阔范围的区域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将从集聚向分散转移,但分散集中,呈现大大小小的集聚态势。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在太空中产生了“时空压缩效应”,人们将更好地追求与大自然亲近的生活,乡村规划使区域整体化,是一种管治型的政策工具[2]

1.2 乡村规划的主要特点

1.2.1 核心内容:三农问题需平衡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基础薄弱,耕地少,区域发展不平衡。乡村规划面临的基本目标保持不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民区和主题标识的三合一的问题,但是这三个重点不同,必须综合考虑。也是一个短期内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乡村规划要在保护和利用有限的乡村资源的基础上,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营造出更高品质的农民生活。

1.2.2 升华内容:文化内涵丰富

一个民族的文化血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乡村如果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文化振兴相结合,要持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用乡村文化培育乡村精神,使得乡村精神拥有生机与活力。如果离开了乡村振兴,离开了文化振兴;乡村精神就只是一个没有能量的空壳,更谈不上得到可持续发展。随着对乡村的日益重视,乡村规划文化内涵也提出不同的要求,由建设形态上风貌传承到村民精神文化内涵提升,从空间布局来看,从居住和公共的双重空间延伸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元空间。

2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城乡空间关系存在的问题

2.1.1 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目前,国家实行全面控制和减少建设用地的战略,以过度依赖建设用地的发展来抑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势头,迫使土地利用方式转变。部分地区土地的闲置、低效利用造成的土地浪费与部分地区土地紧缺形成巨大矛盾。民建设用地指标较为紧张,与村庄的规划定位难以统一,先锋村处于成都郊区旅游风光带上,要发展旅游,发展民宿,按一户一宅政策,以及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基本上很难通过村内的建设用地划补平衡来支撑产业的发展,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对乡村振兴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

2.1.2 村庄规划模式较为单一

随着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进程不断推进,很多村庄根据城市的规划方案来开展乡村建设,导致乡村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同质化、缺乏当地特色等问题[3]。乡村规划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能够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切实要求,从而确定建设模式与建设规模。因此做好相关的资料收集工作,在结合村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不应盲目照抄城市发展规划模式,让规划更具本土特色[4]

2.2 当下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2.2.1 注重形象而不注重实施

大多数村庄所处的地缘位置、民俗文化、建筑风貌都具有一定的保护延续价值,真正的乡村规划本应达到双受益,村庄规划应该通过对村庄空间协调布局,使经济有序地发展,从而减少人口的流失与村庄的萧条。对村民生活水平提升直接相关、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的村庄经济与产业则缺乏充分研究与引导,丧失以“造血”为功能经济产业为基础的村庄实施,往往造成发展动力不足,逐渐衰变的困境。

2.2.2 注重成果而不注重互动

规划编制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公众参与明显不足,对村民意愿调查不重视,导致无法得到村民认同,规划成果难以实施,出现“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尴尬局面。大多乡村缺乏规划管理人才,而村委班子基本上对乡村规划也是一知半解,造成村庄规划缺乏管理机制,无法推进规划稳步实施。

3 村庄规划编制实施路径及方法研究

要实现乡村振兴[5];要培育好乡村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要完善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乡村发展注入吸引力;要创新管理模式,摒弃固化的村庄领导班子,为村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3.1 培育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按照“产业+旅游”的理念,实现多产融合发展。市场化运作产业发展,让每一块土地都产生经济效益。深入研究村庄自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如特色农业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培育一些产业结合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升级。

3.2 塑造乡村文化,恢复乡愁记忆

规划以人文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风貌物质文化为基础,以民俗文化、精神层面挖掘一些传统节日活动为内核,将文化与生活、生产空间结合,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力。

3.3 完善服务设施,留住绿水青山

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其旅游产品。将有形的物质设施带入无形的自然意境,打造山、水、村融为一体的景观体系。依托乡村现状绿地、水系等景观资源,遵循显露出山露水的规划原则,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乡村发展注入吸引力。

4 结语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为解决乡村田地荒废、建筑破败、环境杂乱、设施陈旧、产业单一、空心化严重等问题,成都市先锋村从产业振兴、文化复兴、生态修复、组织构建四个方面探索了村庄振兴的发展路径,规划实施后村庄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与村民回流等方面有了初步成果,也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试点工作探索新策略、新方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燕琴.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创新逻辑与实施要点—基于欧洲一体化乡村旅游框架的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4):63-69.

[2] 王继锋.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规划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8.

[3] 陈剑.城乡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河北农业大学,2007.

[4] 吴有伟.新时代背景下村庄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居舍,2020(01):19-20.[5] 韩雪婷.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村庄整治规划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16.

[5] 杨学峰.生态农村:新农村建设的理想载体[J].江西农业学报,2007(04):144-146.

1吴建军,联系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盛和一路城南天府大厦13楼,邮编:610094,联系电话:13980093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