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后现代主义在电影中的色彩观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8
/ 2

绘画后现代主义在电影中的色彩观体现

战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摘要

后现代主义原本涉及更广泛的概念,后现代(Postmodern)作为话语,最早出现在1870年英国画家约翰·沃德肯斯(John Wadkins Chapman)提出的“后现代绘画”中,用于阐述比法国印象派更前卫的绘画方法。本文是对电影的后现代主义从绘画角度分析色彩。

摘要 后现代主义 电影 色彩



1917年·道夫·彭沃韦兹(Rodolf Ponwowitz)在《欧洲的文化危机》一书中,用后现代来指称欧洲文化的价值崩溃和虚无主义。1934年西班牙作家费得里拉(Federico De Oris)在《西班牙和拉美诗歌精选》中首先在文学领域使用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来描述文学中的某些逆动现象。

德国文论家米切尔·柯勒(Michael Kohler)在1977年版的《后现代主义:概念史的考察》一书中这样表述:“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有的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着以复活那些被现代主义所抛弃的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它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英国人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在《现代绘画简史》提到:“如果说现代派多半显得神圣化,附属结构的,形式主义的,那么,后现代派给我们的印象则迥然不同,表现为嬉嬉闹闹,并列结构的,解构主义的。”如果说现代主义是“建构”式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是“解构”式的,对权威采取挑战的态度。

后现代主义色彩观点最典型的特征是有意识地不遵守或挑战已有的色彩组织规则,挑战已经被广泛认可的色彩和谐的习惯,因而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结构往往呈现出奇异、特别甚至”刺眼”的视觉效果。采用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结构,并不代表整部影片就是后现代风格的,只表明其在色彩运用上的特点。一部影片可能在叙事方面是相对“传统”的,但色彩却是”后现代”的。“后现代主义”的界限很难精确划定,如果排除探索性的先锋电影,即便个性强烈的形式主义电影也难以整体呈现典型的后现代风格色彩结构,在主流影片中,只有个别影片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观念”。美国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是一个例子,该片在整体风格上不属于再现真实的现实主义,而偏向主观意识较强的形式主义。色彩使用比较夸张,高纯度的以及各种“抢眼”的色彩以不同于传统色彩规律的方式组织在同一个画面中,让观众也能感觉到“故意的拙劣”、“反叛高雅”等玩世不恭的创作意图。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色彩观念的典型特征。

综合性的色彩观念,色彩观念与创作者的美学修养和审美取向关系密切,通过上面的论述,还会发现色彩的观念并不是完全个人的,而是有历史继承性的,可以看到其中清晰的脉络。以上所谈的几种色彩观念,基本囊括了色彩观念的几大流派。对这几种主要的用色观念进行分析,其目的并非要求套用这些观念组织创作,而是试图对创作方法有更透彻和全面的认识,能够从多种角度评价、认识和理解色彩组织原理。实际创作中可以把以上所提及的色彩组织观念糅合起来运用,同时加入创作者个人的因素,色彩的创作绝非定式。

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Amelie)的影像使观众印象深刻,在色彩方面尤其如此。该片的色彩难以明确归于上文提及的任何特定类型,然而仔细分析之后,还是可以看出印象主义和构成主义的特点,甚至几分“后现代”主义的影子。当然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导演与摄影师独具匠心的个人化的色彩设计,就体现了创作者较为深厚的驾驭印象主义色彩的功力,在一个造型细碎的整体环境中,冷暖色细腻、丰富地穿插在一起。前景人物的衬衫都在暖色的底上穿插了冷色的小色点;绿灰色的墙壁和黄灰色的窗帘,在环境中形成了大面积、低强度的冷暖关系;爱美丽暗红色的衣服,前景冷灰基调花纹的桌布都很自然地纳入了这一冷暖关系体系。

特写镜头中,观众依然可以看到这种柔和细腻的冷暖关系,通过环境与道具的设计,画面左半部的背景保持了与大景别中相似的冷暖色穿插的节奏。不过,在特写画面中,色彩相比大景别单纯了许多。左边背景中有一抹非常抢眼的高纯度红色——一把大红色的雨伞。这样强烈的红色,唐突地出现在这个环境中,可见特写画面运用的不再是传统的印象主义色彩结构了。这一抹红色由于纯度太高,与周围的色彩相比较而言十分突出,这是不符合传统构图理论和色彩理论的。其实要避开这抹红色很容易,只需调整一下机位,此处特意使用红色,可见电影《天使爱美丽》的色彩建构主导思想中也许包含了后现代主义的因素。

在该片的另一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红底白点的雨伞给画面増添了很多生气。相比纯粹大红色的雨伞,白色小点一方面增加了活泼灵动的因素,另一方面适当弱化了单纯的红色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突出了主体人物的视觉位置。人物的肤色是暖黄灰的区域;人物除了肤色之外是黑色头发及黑色外套形成的重色区域;伞、背景中靠近左边画面边界的门以及汽车的红色尾灯构成了画面的红色区域;汽车的车窗以及背景中的门窗形成了绿灰色区域;背景中的其它部分,如街道、墙壁则形成了色彩倾向性不明确的灰色区域。这几个部分,以一种类似现代设计的结构相互组织在了一起,此段落具有比较典型的构成主义的色彩关系。该片色彩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使用红绿互补色作为色彩的主导结构,贯穿全片。各个段落用色自由,不拘泥于所谓的“流派”,将个性发挥到极致。红绿色彩的组合在使用方面难度比较大,因此使用红绿作为主色彩结构的电影是不多见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突显了《天使爱美丽》的与众不同。印象主义和构成主义皆诞生于欧洲,欧洲艺术家对这些传统的继承有着相对的优势。《天使爱美丽》与美国好莱坞类型影片以及一些亚洲影片相比,在色彩结构方面不仅有鲜明的个性,还带有充满人文主义气息的特殊亲切感。

色彩关系设计

在电影的拍摄中,色彩表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创作一部优秀的电影,一方面要有一定的色彩修养具备色彩观念方面的知识外,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情节内容、拍摄环境等具体情况仔细设计画面的色彩结构。要将整部电影的色彩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这样才能将色彩强大的视觉表现力充分发挥出来。电影《借刀杀人》也是一部有着较高的色彩造诣的电影,与欧洲电影《天使爱美丽》不同,《借刀杀人》则比较充分体现了美国好莱坞式的“色彩感觉”。《借刀杀人》将一个主要在昏暗夜间发生的故事,表现得色彩斑斓。与常规表现夜景不同,本片充分而又巧妙得运用和强化了夜间的各种色彩元素,同时运用微妙而又丰富的照明色温控制,给观众展现了一个“色彩绚丽”的“黑夜故事”。

在影片的一开场,当雇佣杀手来到洛山矶机场时,观众就可以感受到在主要人物后面的背景中所出现的高强度的冷暖颜色(图7a,图7b),同时由于景深较小,背景中的色彩是以比较“虚”的一种状态相互“粘合”在一起。这样既不干扰对主要人物的表现,又为整部影片的色彩结构奠定了基调。

影片中大量的情节是表现在出租汽车内的发生的内容。摄影师精心设计了特殊的色彩结构,表现夜间狭小的出租车内空间。首先在“逻辑光源”方面,强化了路灯、车灯、红色的车尾等街边广告灯箱以及商店橱窗所产生的各种有色光,出租车记价器所产生的红色数字也被”利用”了。所有这些元索综合在一起,再加上大胆的背景、前景以及角色的照明设计,造就了本片特殊的出租车戏的色彩结构,在大的场景色彩设计中,也同样遵循这样一个统一的基调。杀手杀死第一个目标的场景发生在洛山矶普通的一个廉价公寓楼内。摄影师将建筑周围设计成冷光照明,模仿冷色日光等发出的光,当时并没有交代光源的具体位置。围绕该公寓的背景中的建筑,摄影师设计了类似暖色路灯的光源,光源清晰出现在画面背景中,不仅为画面中的暖色提供了光源的依据还直接成为画面中重要的暖色组成部分,再加上出租车顶部黄色灯箱等道具,最终设计出了丰富而又稳重的色彩结构。

色彩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因素,对观众的情绪有很强的影响力。色彩对于电影不仅是造型的语言,也是叙事的语言,得体并巧妙地运用色彩是摄影师和导演必备的素质。在艺术的历史中,前人已经对色彩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多种不同体系的色彩观念。探索这些色彩观念,对于提高创作者的色彩修养是相当有益的,同时对于当下的电影创作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