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陆圈镇人民政府
摘要 农业发展离不开气象条件、地质环境的支持,尤其是种植物发育和生长离不开日照、水源以及肥料。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充分认识到气象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总结灾害性天气的诱发因素,同时给予必要的干预,减少冰雹、洪涝、冰冻等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此,结合甘肃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气象条件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气象条件;设施农业;影响
设施农业可利用自动化、人工技术模式,宏观调控自然光、水资源,以期为植物创造有利的生存空间。为减少不良环境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需明确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总结该技术在蔬菜、瓜果、花卉产业的应用方法。通过创设安全、稳定的温室空间,及时解决气象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工作人员也需统计不同气象因素对农业的影响,配置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而提高设施农业的基础产量。
1 气象条件对设施农业发展的影响
设施农业的实践目的是打造一个安全、健康农业生产环境,生产中需要充分应用太阳能覆盖技术,从而实践冬季保温技术及夏季降温措施。同时,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防尘、反高污染性能,故工作人员需结合甘肃当地的气温、降水、土壤情况进行设计,进而得出合适的栽培模式[1]。但是,设施农业发展也会受到气象因素的制约,因为灾害性天气会破坏植被的正常生存环境,降低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具体存在以下影响。
1.1 冰冻灾害
冰冻灾害主要是由于气温过低(甘肃平均气温为-2℃~10℃),进而导致种植物受到冻、冷害的影响。首先,冷害现象的诱发原因是大棚内的温度达不到额定需求,致使植被根、茎受到冷害。其次,冻害频发在冬季和春季,特别是昼夜温差和冷空气会促使种植区域出现霜冻、寒潮等天气,短时间内会直接冻结植被中的自由水,导致发生植被死亡现象。
1.2 冰雹灾害
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春、夏、秋三季,当气温明显降低时,会导致空气中水分、水蒸气快速饱和,一旦温度骤降就会发生冰雹。大量冰雹会直接损伤植株的根、茎,不仅会砸死作物幼苗,还会破坏成熟植株的生存环境,降低农作物产量。在大棚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冰雹会破坏大棚屋顶,影响棚内的生态环境。
1.3 干旱灾害
甘肃地区的平均降水量较低(<300 mm),夏季极其容易导致局部地区出现干旱的现象。在高温、炎热天气的影响下,过低的相对湿度及含水量容易诱发作物死亡。此外,干旱灾害也会导致作物缺水,同时作物水分的流失速度显著高于补给速度,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发育。
2 完善设施农业技术以及预防气象条件影响的相关措施
2.1 落实前期预防技术
为避免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需配置可靠且科学的预防体系模式,及时解决生态、栽培、管理方面的问题,做好气象数据分析、统计,再结合气象装置掌握当地的气温特征、相对湿度变化趋势以及风向变化形式。通过总结当地风力、温度和湿度指标,配置对应的处理方式,可降低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依据相关要求配置必要的防范方法,推行必要的防冻害措施,再给予植保处理形式,可让农作物快速进行修复[2]。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1 冰雹防范 冰雹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分析当地气温变化趋势,做好冰雹天气防范措施,第一时间处理冰雹、冻雨等气象,可全面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气象工作者需利用观测仪器统计出当地的降水、相对湿度参数,要求农户在冰雹前对作物进行收割、防护,可降低此类现象的负面影响。另外,农作物筛选中,应选择抗倒伏效果较好的植被,可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还可应用高炮破坏冰雹云层,在云层中渗透足量化学物质,能促使冰冻的颗粒物质转化为雨水,减轻冰雹、冻雨带来的危害。总之,冰雹防范过程中,务必要求农户配合技术人员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低温环境对作物产生危害时及时进行处理,可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2.1.2 干旱防范 干旱灾害防治管理中,技术人员需总结出影响水、环境和光照资源的因素,协调分配方式,再设定必要的水利工程形式,结合调水控制措施,将水资源储备较大区域的水源引至水资源匮乏地区。另外,设立相应的灌溉体系,确保该区域的水资源得到合理优化。例如,金昌地区干旱防治可运用调水工程,同时选择耐旱的种植物,如土豆、青稞等,必要时再给予人工降水干预,能极大程度地减少旱灾带来的负面影响。
2.2 完善栽培管理方式
设施农业栽培管理需注意不同气象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统计晴日、阴天、降雨、降雪等情况的栽培方式。在多云、降雨环境下,应要求农户在每日正午將覆盖在棚顶的草席子拿开,做好种植区域土壤的消杀处理;出现降雪天气时,应使用高质量的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处理,避免雨雪对土壤、作物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持续低温状态时不可使用草席,原因是草席散热较快,无法巩固棚温。再者,当该地区出现连续低温情况时,农户应在正午进行换气处理,及时排除棚内的污染气体,以期为作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同时,换气时间持续10~15 min 即可,待气温稳定后应及时对大棚进行密闭处理,同时在棚内充入定量的CO2,打造出一个具有“温室效应”的空间,提升棚内温度,进而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2.3 优化生产管理要求
作物生产尤为关键,需要根据不同天气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若当日气温较低并且处于阴天环境时,需定时拿开草席,适当对棚内进行换气;若当日处于晴日天气时,此时大棚内的温度相对较高,且日照较为充足,故需要及时将棚内草席掀开,并控制棚内的相对湿度。需要注意的是,期间应给予作物补充定量的水分,因为土壤、根茎内水分散失后,植株有可能会发生叶片泛黄或枯萎的现象。针对此类问题,应使用喷雾器定期给予农作物水分(蒸馏水),同时在种植物上方铺设草垫子。完成上述操作后,农户应注意叶片、根茎的生存状况,待叶片颜色正常后再撤除草垫子(持续时间为180 min)[3]。
2.4 落实核心管理技术
为提升设施农业的管理质量,技术人员需做好前期数据收集、气象数据统计工作,要求相关管理部门积极投入至项目研究过程,利用大数据建立系统相应防护措施,可明确不同气象环境的影响因素。首先,技术人员应利用观测仪器统计甘肃地区的天气、气候、温度变化趋势,运用大数据收集、完善数据服务系统,确保基础平台中具有详实、完整的气象数据指标。通过采用人工监控、平台监控的双重监控机制,明确降水、晴日、大风、冰雹、冻雨等天气气象的持续频率,待完成气象数据统计后可要求技术人员落实准确、完整的技术服务。其次,气象部门应加强与农户的合作,大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向农户说明不同气象数据、评价体系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温室大棚技术应用中,需在棚内定时喷洒消毒剂,同时在关键区域配置温室膜材料;若当地雾霾非常严重时,可应用防尘抗污膜屏蔽雾霾,必要时可采取消杀、降温处理方式,能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最后,需建立信息化服务机制,利用互联网向农户说明不同气象、不同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建立免费的信息评估体系,要求相关从业者介绍不同气象下设施农业的优化思路。例如可建立电子屏显服务,将指定的天气信息传导至指定区域,以便突显出气象对农业的影响力。此外,技术人员还需要建立移动化的气象监测模式,系统调研不同季节的温湿度及土壤指标,同时为作物提供可靠的生产服务、病虫害预防服务体系,以便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种植方面的问题。
3 结语
气象条件对设施农业的发展影响较大,需要技术人员总结出不同设施农业的进展情况,统计天气对生产、种植、栽植的影响,第一时间解决上述管理问题。另外,气象环境监测时,技术人员也应落实预防性管理系统,可降低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对农业发展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杨俊玲,王立民,李涛,等.吉林市冬季气候变化对设施农业的影响[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2):114-116.
[2] 刘佳,高雪,刘晋联.晋中市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8,8(6):83-84.
[3] 范生晔,范婷婷.探讨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20(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