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8
/ 2

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分析

刘建臣

山东省沂水县沙沟镇人民政府,山东 沂水县 276414

摘要:我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一直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各地林业产业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选择重视经济利益、忽略生态价值,导致各地森林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基于这一问题,以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两个角度为研究的立足点,致力于探讨与设计一套能够协调开展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工作的模式,在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中寻找到平衡点,以期为各地区林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林业;生态保护;产业发展

引言:十九大以来,我国各领域一直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努力。其中,作为人类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重要渠道,林业自然应在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贡献重要的力量[1]。但多年以来,林业的发展一直伴随林业资源开采价值与森林资源保护价值之间的制衡问题,如何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采林业资源、推动林业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每个林业工作者都需共同考虑的问题。

1 林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时代价值

林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复杂的逻辑关系。集中的矛盾点在于当林业资源开采力度过大时,森林植被覆盖面积显著降低,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性会因此受到破坏,不利于地区的持续性发展。并且,我国当前的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并不完善,仍存在就较多地区存在生物多样性损伤严重、生态环境退化明显的紧迫情况。基于此,我国林业部多年间接连制订多项管理措施,要求森林资源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兵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探寻林业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间的平衡点,同步保障城乡生活质量与生态环境水平。总之,借助森林资源谋求国家发展是我国林业的固有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升对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视是当务之急。

2 林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分析

基于同步进行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应进一步细化该领域的发展需求。具体而言,林业产业的建设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2.1 社会性需求

森林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具有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可再生性和工业价值。若想在保障发展水平的前提下促进生态环境的进步与升级,衡量判断林业的发展水平是必备的一环。另外,林业的发展需满足我国社会对濒危植物的保护需求,保护濒危物种不仅局限于生态价值,在社会价值上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生物圈保持着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社会才有更多发展的可能。

2.2 生态性需求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态系统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造物主的馈赠[2]。林业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应确保森林资源完成其净化空气、提高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的实现。同时,在地区发展统筹规划的过程中,当地林业产业的发展状态也能直接表明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林业产业的结构会影响当地空气质量、降水量、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指标,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2.3 经济性需求

林业发展的经济性需求建立在我国社会的经济建设需求前提下。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立国之本不动摇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行为就必将满足林业发展的经济性需求,利用林业资源的可再生性源源不断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帮助。例如,我国建筑、造纸、手工业等领域均需要大量的林业资源,林业产业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决定这些相关领域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直接影响。

3 林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策略

3.1 促进林业生态保护的策略

3.1.1 大力宣传爱护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林业采伐与加工总量的提升会直接带来经济利益,提升幅度越大,经济利益越高。但当采伐与加工总量高于平衡点后,牺牲掉的生态价值会远高于企业短期获取的经济价值。因此,为使林业产业明确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各地区应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提高当地企业与民众的爱林护林意识,采取举办讲座、分发宣传图册、展开地区座谈会等手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基层生产充分结合,提升生态保护的质量[3]。同时,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宣传工作也不应局限于大型活动的开展,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也应鼓励各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各基层单位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思想观念的提升。

3.1.2 加强各地政府对林业的管理力度

除价值引导外,各地政府也应制定适当的管理措施在事后对违规砍伐现象进行惩处。管理措施应覆盖立法、执法与司法三个阶段。在立法阶段,应完善各地区的法律法规,提升乱砍乱伐行为的惩处力度,利用法律的威慑力降低乱砍乱伐现象出现的概率。在执法与司法阶段,应加强“偷砍”“乱砍”现象的执法效率,保证一旦出现乱砍乱伐现象,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取证和追责工作,保证法律的威慑力落到实处,从而杜绝乱砍乱伐现象的出现。

3.2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策略

3.2.1 根据各地自然环境优化育苗种植计划

育苗的选择需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需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质。并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林业育苗工作的进步提供了技术前提,各地林业单位可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考察当地的实践情况,将环境温度、月均降水量、病虫害情况都纳入育苗工作的考量范围。例如,种植地处于山区,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就应重点培育根部较为发达的树种,以在水土流失地区茁壮生长,同时帮助缓解土壤的水土流失现象。再例如,种植地常年干旱,便应选择节水树种,或培育转基因树种以抵御干旱对林业发展的负面作用。总之,各地应因地制宜,利用育苗技术不断优化种植质量,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

3.2.2 构建林业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协调机制

构建林业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协调机制是保障二者发展水平的核心手段。在我国当前的技术与经济水平环境下,发展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中任意一种的难度都不高,但只有将二者协调统一、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先进性,推动林业发生本质性的发展。具体来说,应从思想宣传、文化建设的角度营造协调发展的氛围,从规章制度的建设角度上整合区域发展机制,针对各地区的林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同步发展植物类型、资源禀赋、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等多方面的内容,建立多层级、多角度的地区发展机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平台。各地政府可邀请各林业企业、高校、研究所等单位的专业人才参与林业发展的规划与落实中,综合多方力量发展林业的生态与经济价值。各地政府可投资建立林业生态与经济创业孵化器,鼓励社会力量投身林业发展工作中,统筹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切实发展森林保护和经济建设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同步协调发展是其必然的建设方向,二者决不能因任何原因而产生偏废现象。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背景下,各地区林业单位应充分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时代使命,发挥林业单位在生态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事业之间的连通价值,从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角度下做好二者的协调工作。各地林业单位应大力宣传爱护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加强对林业企业的管理力度、根据自然环境优化育苗种植计划并构建林业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协调机制,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林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柯, 万志芳. 林业生态,产业和民生系统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例[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9, 34(02):56-64.

[2]王大伟. 论协调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 000(010):86.

[3]张坤, 唐肖彬. 林业生态补偿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土地, 2019, 401(0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