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屯锡矿 661000 1 前言
高松矿田“大马芦”矿段作为个旧东区主要的氧化矿生产基地,矿体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经过十多年的大规模勘探和开采,主干断裂傍侧的矿体已基本探清或是消耗殆尽,找矿空间已十分有限,根据对2009-2019年一坑提交的新增矿体资料分析,部分矿体的产出与主干断裂已经没有了直接联系,与其傍侧的次级断裂关系紧密,本文通过对大马芦生产区断裂构造的期次划分,次级断裂走向与矿体的关系,是否具有导矿、容矿特征进行解析,初步总结出大马芦矿段次级断裂控矿规律,以期对大马芦矿段的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思路。
研究区东起芦塘坝断裂,南至马吃水断裂,西至220线,北至F115断裂,垂直高程范围1360至1820中段,高差近450米。
研究区构造位置处于个旧矿区一级构造五子山背斜北段,受与之斜交的次级构造大箐-阿西寨向斜控制,呈一开阔舒缓的向斜地貌特征,主要地层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卡房段(T2g15- T2g16),为一套厚大的碳酸盐类地层,深部有燕山中-晚期黑云母花岗岩体隐伏。研究区与成矿作用关系明显的主要是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方向的断裂,这三组断裂也是区内控矿、导矿、容矿的主干构造。
北东向断裂带:以芦塘坝断裂、301断裂为主干构造,呈北35-45度东走向,向北西倾斜,倾角45-88度,其傍侧派生与其平行产出的芦塘坝一号断裂、201断裂、202断裂、302断裂等,形成一个宽50-200米的断裂夹持带。
北西向断裂带:以大箐东断裂为主干构造,呈北40-50度西走向,北东倾斜,倾角66-88度,其傍侧派生与其平行产出的134-1断裂,形成一个宽30-100米的断裂夹持带,这组断裂带走向往南东方向逐渐与近东西向的131断裂交汇。
近东西向断裂带:以麒麟山断裂、F116断裂为主干构造,倾向北东,倾角70-83度,其傍侧派生与其平行产出的131断裂、F118断裂等,形成以麒麟山断裂和F116断裂为主的两个断裂带,断裂带宽分别为60-200米,40-60米,这两组断裂明显错断北东向断裂,起导矿及容矿作用。
研究区内的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的期次划分,主要反应在不同方向断裂的交汇方式上,大马芦生产区内主要有以下两种断裂交汇方式:
①近东西走向的F1、F2断裂通过北东东走向的坝西1#断裂后,并未向西延伸,这反映出坝西1#断裂形成于F1、F2断裂之前;F3断裂交汇于F2断裂后,未继续向南西方向延伸,说明F2断裂早于F3断裂形成,F4断裂与F2、F1断裂的交汇方式和形成时间与前面所述基本一至,而所有后期形成断裂与前期形成断裂的走向均发生了改变,说明前期断裂的后期活动对后期断裂产生了一定的改造作用。
②近东西向的F118、F118-1断裂与北东向的301、302、303断裂平面上的交汇状态,近东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呈共轭交切形态,1720中段坑道揭露显示,近东西向的F118、F118-1断裂切割北东向的301、302、303断裂,断距在10-30米之间,说明北东向断裂的形成早于近东西向断裂。
根据以上分析,通过上述几种交汇方式,成矿热液沿主干断裂充填进入次级断裂内聚集,或沿次级断裂进入与之相配套的层间破碎带内沉淀,使次级断裂成为下一级的容矿空间和导矿通道。
断裂的走向能直接证明地壳运动产生的影响,大致表明所受的应力方向。由于大马芦生产区产出的层间氧化矿体均分布于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带附近的空间,此次对2009-2019年提交的与次级断裂有关的72个新增矿体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得出四组不同方向的次级断裂均有矿体产出,产出矿体数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限制矿体的顺序为北西向→近东西向→北东向,说明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断裂与矿体的产出关系更为密切,同时也派生出更多的限制矿体的小构造。
在主断裂带旁侧发育有各个方向的次级断裂,这些次级断裂有的产出矿体较多,有的较少,甚至没有矿体产出,对2009-2019年新增矿体中主断裂带旁侧各方向的次级断裂产出矿体数量进行了统计对比,得出以下分析结论:
近东西向断裂带(麒麟山断裂带):主要产出矿体的次级断裂为近东西向和北西向,北东向与北东东向断裂有少量产出。
北东向断裂带(芦塘坝断裂带):这一断裂带产出的矿体,均来自于北东向的次级断裂,其它方向断裂暂末发现新的矿体。
北西向断裂带(大箐东断裂带):矿体主要赋存于北西向的次级断裂,北东向和北东东向有少量产出,近东西向暂末发现新的矿体。
大马芦生产区断裂控矿现象极为常见,但成矿毕竟是在断裂中某些局部地段,具体有利成矿部位一般是:a)不两只方向断裂交叉处以及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的交叉处。b)断裂产状变化处,在平面上断裂层走向发生变化、扭曲转弯等处;剖面上由陡变缓或是由缓变陡的部位。c)断裂中局部圈闭好的部位,断层泥和蚀变构造岩起圈闭作用。d)断裂构造与有利岩层的交汇处。
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矿体总体产状形态与控制构造产状形态一致,即脉状矿多呈长透镜状或板状产于断裂裂隙中,产状形态随断裂裂隙面的起伏弯转的变化而变;层间剥离带中充填的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产状平缓与岩层产状一致,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
大马芦生产区内断裂发育,纵横交错,并不是所有次级断裂都有利于矿体产出,只有依附于或与主要导矿断裂交切的次级断裂才有成规模的矿体产出,前提是形成期次主要断裂早于次级断裂,根据上述主断裂与次级断裂的关系,次级断裂与矿体的关系分析,各组方向主要断裂在寻找次级断裂成矿可能性方面又各有不同。
近东西向断裂带:以麒麟山断裂与131断裂夹持带为代表,勘探时间较早,勘探程度较高,资料收集较为全面,所以各个方向的次级断裂均有矿体产出,但产出数量较多的还是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以主断裂呈不同形式相交,形成时期晚于主断裂,节理、裂隙发育,与主断裂的成矿有利距离在100米以内,20-50米为最佳。
北东向断裂带:以芦塘坝断裂与芦塘坝一号断裂夹持带为代表,此断裂带产出矿体均与平行于主断裂带的北东向次级断裂发育有关,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多为限制或错动矿体,与主断裂的成矿有利距离在70米以内,30-50米为最佳。
北西向断裂带:主要是指134断裂带,此断裂带次级断裂产出矿体的走向多为北西向,因此找矿重点应该放在平行主断裂产出的次级断裂上,与主断裂的成矿有利距离在100米以内,30-60米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