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综合评价指标 体系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 中的应用研究

1 张迎春 2 牟小兵

金田产业发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0102 金田产业发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250102

摘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土地整治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再到验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主要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管理,通过分析、比较和内部评价,能够使复杂的工作有序开展,更能通过标准化管理实现管理指标、管理内容统一化,使不同环节之间实现无缝连接,结合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政策,在土地整治项目引入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土地整治;项目管理

“民之所生,农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技术,而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的国情更决定了土地乃一国之生命线。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各类工程建设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与此同时,项目管理也正在进行深层次的变革与完善。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与人口增长、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耕地资源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变的呼声越来越大,建设工程的重点由城市开始向农村转移,其中大量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最具代表性。

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城乡用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 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3 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2016〕8 号)以及《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切实保护耕地,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促进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必须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强化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整理作为一项全新的、系统的事业在我国蓬勃兴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目前,我国虽已经形成了“政府牵头、国土搭台、部口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但土地整治的项目管理却较为简单、粗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项目管理水平及项目各参建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实践的深入,土地整治项目从设计到实施再到验收三大过程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鉴于土地整治项目前期管理较为粗放,基于现有的规范、标准、文件及相关合同约定,制定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中,以实现指标管理、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

土地整治是一个复杂的大工程,在《土地管理法》第41条中明确了“国家鼓励土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部门多,工作环节多,工作对象复杂,专业技术综合性强,过程施工的工程技术虽然难度不大,但所涉及的工程类型较多,包括自然资源、农业、水利、交通、电力、林业、环保等行业,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这些行业的专业知识进行建设,工程的综合程度很高。目前项目管理方技术专业人员匮乏,土地整治项目整体操作管理经验少,但是基于目前验收及入库对项目的实施质量、实施进度及内业档案资料要求更加严格,因此,针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多目标、多管理层次、多管理部分等特点,利用项目管理在以往项目经验及项目特点形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体系,有利于规范项目管理过程,保证各项项目的顺利实施,更好的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实现项目建设目标。

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依据土地整理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要求,参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13)、《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监理规范》(TD/T1042-2013)、《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TD/T1041-2013)、《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DB37/T2840-2016)、《山东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咨询规范》及相关行业等要求,按阶段、按单位细化量化评价内容,并对各单位评价内容按百分制进行赋分。

通过应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实现评价管理内容指标化,由粗放化管理到精细化管理。土地整治项目原有管理评价模式较为粗放,通过基于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相关合同中要求,将项目管理标准、管理内容指标化,形成“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体系,运用指标评价能更加全面、系统、客观的评价各参与单位的实施过程及成果,可以更好地优化项目实施管理流程,提升项目管控力度和工作实效,使项目由粗放化管理到精细化管理。

通过应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实现项目管控由定性管理转为定量管理,由经验评判到精准评判。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流程,对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三个阶段重要节点所涉及的标准及内容,进行细化、量化,针对项目特点定制个性化、差别化项目内部管理评价体系,运用“百分制”评分办法进行考核,对项目全流程重要节点进行管控评价管理,通过量化评分切实将项目管控由定性管理转为定量管理。在项目中运用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可以做到评价有依据、考核有标准,使原有管理过程中更多评经验评判转为评价有标准有依据的精准评判,更多的由主观判断转为客观判断,使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内容更加清楚、明了、可控,使项目管理更好地走向规范化、精准化轨道,从而完善了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通过应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实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质量贯标化;项目质量的优劣体现了各相关参与单位整体素质的高低,反映出各参与企业对项目的态度,更是检验现代管理业绩的标准,而贯标工作的质量方针:“凭借科学技术实力,强化整个实施过程的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入库”便体现了对项目管理的宗旨和目标。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根据项目要实现的进度、质量、投资等目标,量化考核标准体系,明确考核节点,定时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及考核结果指标化、公开化,并将结果应用到项目全过程控制中,有利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问题前置、优化解决,实现问题前置解决、优化解决,同时,实现可追溯性;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基于合同中条款约定,明确奖惩制度及措施,将在考核结果公示完成后,将奖惩结果应用到项目全过程控制中,而非项目全部完成后再去谈奖惩。

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已在2018年度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萌水镇土地开发项目中试点应用,通过《综合评价管理体系考核办法及结果运用》研究成果,可实现项目在过程中考核、在考核中完善,同时明确奖惩制度及措施,有利于项目共同参建方进行对比比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使奖惩激励机制发挥更大、更精准作用,以便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

结束语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点在于对项目全过程中进行评价管理,项目承担单位主要以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参与单位的责任履行、质量、安全、工期等要素为重点评价管理对象进行综合管理评价,为项目实施全过程提供高效化、有效化、数字化的组织、指导和控制综合评价管理,以实现项目目标的预期效益。

通过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中引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管理,使项目实施过程趋于更加可控化、科学化、专业化,做到管理指标量化、细化、可视化,合理控制投资风险,减少专业人员的投入,提高项目建设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其优势,有效的减少各参与单位不重视项目、工程进度滞停、成果质量不合格返工等不良情况出现,此种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对项目的方向性管理和控制,使项目在建设期间合理规范,严格把控保证工程实施质量满足设计标准,最大化发挥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效益,提高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李瑶.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2013

[2]胡静.土地整治信息多维分类体系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