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本文从保护利用病虫害天敌、利用菌类防治病虫害、推广运用人工诱杀技术、合理应用生物农药、应用抗虫抗病基因育种技术、灵活运用工程微生物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生物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加以展望。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参考,借助生物技术功效的发挥,获得更为理想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
关键词:生物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
前言:在植物身上,如果存有大量的病虫,则会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当前,“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是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略,并且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林业技术防治、生物防治等。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林业技术防治均是建立在防治技术支持基础之上,若想获得更为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则需要对药量进行适当性加大处理,这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生态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形成恶性循环体系。相对于这几种防治方法,生物技术具备安全性高、环保性强、残留量低的优势,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依托生物链的相互克制,对病虫害的规模及数量进行有效控制,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故此,本文以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展望为题,作出如下分析。
一、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一)保护利用病虫害天敌
保护利用病虫害天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具备操作简便的优势。在遵循自然界生存法则的基础上,明确植物害虫类型,包括种类、数量、类型、食物链特点,贯彻落实“虫吃虫”的基本原则,随后对病虫害加以有效控制,确保害虫与天敌处于相对的动态化平衡状态,这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提升具有良好作用。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还需要做好病虫害天敌的培育工作,对其种类进行适当性增加,确保食物链处于丰富化的状态。此外,在对植物进行种植培育时,所选择的养护药剂要具备环保功能,切勿因养护药剂的使用,而对病虫害天敌造种类及数量造成减少,甚至是死亡。
(二)利用菌类防治病虫害
菌类防治病虫害以病原微生物为主要对象,所引进的物种要达到致死病虫害的目的,在减少病虫害推规模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数量。在这一环节中,相关人员要深入实际,加强对引起病虫害的生物的分析研究,了解哪些病原微生物会导致病虫害处于死亡状态,随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进使用。通常来说,青虫菌、杀螟松杆菌、松毛虫杆菌等这些常见的菌类,都可以达到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效果。以病虫害类型、植物生长特点为依据,通过土壤处理法、喷雾法、诱杀法等方法,将菌类有针对性的引用于病虫害防治环节中,使得菌类的防治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发挥。需要说明的是,在菌类使用时,相关人员要做到谨慎分析,在保证植物安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三)推广运用人工诱杀技术
人工诱杀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则是植物诱杀技术,历经一种则是人工信息素诱杀技术,这对植物病虫害数量控制、优质良好生长环境营造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植物诱杀技术主要是指,种植捕蝇草、诱饵树等具备捕捉害虫能力的植物,以便对所在区域内植物的病虫害数量加以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人工信息素诱杀技术主要是指,以雌性害虫为主要对象,对其所能产生的信息素做出采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其转化为人工信息素,吸引雄性交尾或者召集同类害虫,随后采取集中化的方式对其进行消杀。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内,人工信息素诱杀技术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四)合理应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具备一定的环保性,对周围生态自然环境所产生的破坏力相对较小,其成分来源以生物为主,如菌类、植物、动物、草药等,将其应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中,所获得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具备明显优势。首先,大自然生物是生物农药成分的主要来源,在应用时不会对周围生态自然环境、病虫害天敌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在杀虫效果方面,生物农药依旧有明显效果,安全性较高,所喷射的生物农药的残留附着性不高,极易被清洗。最后,杀伤特异性较强,在杀死害虫的同时,对周围益虫并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可降低害虫的抗药性,这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应用抗虫抗病基因育种技术
抗虫抗病基因育种技术是建立在人们切身需求的基础上,在特定程序的运作之下,通过剪切、拼接等多种方式,对植物抗病虫基因进行有效处理,随后对其进行人工充足处理,在宿主细胞中转入基因,大量复制,表达遗传信息,随后孕育出新的植物品种,最终对植物病虫害加以防治的一种生物技术。当前,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内,蛋白酶抑制基因、杀虫毒素蛋白基因等,均属于抗病虫基因,在应用中较为常见。
(六)灵活运用工程微生物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水平,改造核多角体病毒之后,在强化现代生物技术杀虫效果的同时,可促使其杀虫范围朝着扩大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以工程细菌为载体,可将土壤中的芽孢杆菌转化为杀虫基因,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这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具有良好作用。此外,从杂草狗牙根中提取病原细菌,经过现代技术的应用及临床研究,可形成疫苗,能够很好的防治植物病虫害。金钱花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内含天然杀虫剂,在拥有良好杀虫效果的同时,也可对周围生态自然环境加以保护。
二、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展望
近年来,在生物技术的推动之下,在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领域内,其水平也处于逐年提高的态势,利用基因生物工程,从发生机制、作用机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内容加以深入分析和透彻研究。也就是说,生物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日渐紧密,借助抗虫、抗病毒、抗真菌等特性的基因转化,将其移植到植物体内,以植物为载体,可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对有益菌群、有益真菌的保护具有良好作用。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关于生物技术的研究也会更为深入,以生物技术为手段,通过转基因的方式防治植物病虫害,其所获得的效果将会逐渐朝着优良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植物病虫害领域内,关于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会以遗传基因工程为主要方向,很有可能会加大转基因工程的应用力度,通过此种方法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害对植物健康成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关于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朝着深层次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更是为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当前,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如保护利用病虫害天敌、利用菌类防治病虫害、推广运用人工诱杀技术、合理应用生物农药、应用抗虫抗病基因育种技术、灵活运用工程微生物等,在使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得以强化的同时,可促使我国植物朝着良性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植物成活率提升、质量产量保证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美钰.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0,15(17):31-32.
[2]张锦源.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J].新农业,2020(21):21.
[3]古宁宁.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J].新农业,2020(18):68.
[4]李鹏,张瑞萍.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