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 长沙 410007; 2.国土资源评价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统计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分析了湖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湖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发展建议。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文明;科技发展创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科技创新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工作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源泉,更是自然资源管理现代化和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推动力量。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实施用途管制、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支撑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自然资源科技发展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1.1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
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注重利用自然资源部、湖南省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5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 14人入选省级科技人才计划,创建1个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据不完全统计,自然资源系统科技人员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24.4%,中级职称占46.30%,整体而言,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占比较小(图1);学历结构上,科技人员以硕士及大学本科为主,占科技人员总数的74%,博士研究生科技人员占比较小(图2);年龄结构上,科技人员年龄总体较均衡,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9%,其次为35-50岁,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7%(图3)。
|
|
|
图1 科技人员职称结构占比图 Figure 1 The proportion of technical personnel title structure | 图2 科技人员学历结构占比图 Figure 2 The proportion of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 图3 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占比图 Figure 3 The ag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
1.2 科技创新平台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湖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先后建设了“国土资源评价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省自然资源咨询研究委员会(智库)”、“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为全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1.3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国家、湖南省重大需求与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职能定位,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十三五”以来,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科研标准项目立项近100个,总经费475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省自然资源系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出版专著20余本,编制发布30余项地方标准,授权专利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200余项。“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项目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实现了电磁法全息勘探,已在常规油气、页岩气、固体矿产、煤田水害等勘探方面成功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编制发布的30余项地方标准,及时将成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转化为标准规范,实现创新成果和标准更新同步,提高了自然资源管理能力;科普宣传与公共服务亮点纷呈,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承办多年的全省科普讲解大赛已成为湖南省科技活动周的一个重要品牌。
2 湖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湖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多突破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 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
科技人才结构比例失衡,队伍梯次结构不尽合理。据调研统计,科技人员占比11.81%,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项目的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比例更少,岗位结构比例失衡,科技人员中高级职称、高学位(学历)比例偏低。领军人才匮乏,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各单位培养了一些优秀人才,但无人入选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等。
2.2 科技创新平台较少,协同合作有待加强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基础。目前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平台总体来看数量较少、层次较低,暂无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创新团队的建设。现阶段湖南省自然资源数据共享、开放和服务还明显不足,各单位之间协同合作能力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大部分单位与高校、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但合作形式单一,科技交流深度不够,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产学研合作不足。
2.3 科研制度亟待完善
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支撑,近年来,自然资源系统科研制度体系在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科研管理机制亟待完善和健全。部分单位执行的项目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未按照国家新政策进行更新,激励性和考核评价机制严重不足,不利于激发科技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人员分类管理与考核亟待建立。大多单位专业技术类和管理类并行的晋升序列体系尚不完善,科研人员行政职务上升空间有限,也难以参与单位重大科研事项研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亟需加强,未建立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及相关优惠政策,难以吸引高端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也需要完善。三是科研项目负责人制度亟待健全。调研发现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投入项目研究和科研团队建设的精力有限,全程参与科研工作的人员却没有成为项目负责人,挫伤了积极性,影响了科研成果质量。
2.4 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融资途径需要创新
技术创新需要资金支持,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对技术创新将产生不利影响。部分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完成任务后,由于政府资金或单位自筹科研经费没有持续投入,成果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应用研究,项目延续性较差,从而降低了成果转化效率。此外,各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需求多,但科技投入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无法有效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然而,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科技创新活动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科技投入迫切需要多元的融资途径。
2.5 国家级科技项目较少,成果转化率较低
据统计,近五年自然资源领域国家级项目数量和资金比例偏低,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和竞争力有待加强。造成国家级科技项目较少、成果申奖率过低原因主要有,一是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相对不强,包括科技人员的数量和科研素质、科研经费投入以及科研机构建设等,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管理队伍;二是学科领域多缺乏学科带头人,在国内省内学术界的话语权不够。各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体制机制及政策不活,产学研合作互动融合不多,技术研发与市场对接不够,成果转化效益低,需要拓展技术应用领域,加快成果转化速度。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是湖南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是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门履行职责使命、打基础、谋长远的起步期。湖南省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支撑高质量发展和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对自然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自然资源需求。
3.1 以科技创新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
近年来,湖南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局部退化,人居生态空间还存在不少问题。新时期,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统筹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的作用,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到自然资源工作实践中去。
3.2 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自然资源管理能力提升
新时代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中的作用;在自然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评估、监测监管、保护利用中的引领支撑作用;在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指导作用,因此聚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关键技术问题,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取得新理论、新认识、新方法,系统提升管理水平,是自然资源工作的必然选择。
3.3 以科技创新引领,保障改善民生
新时期自然资源工作涉及面广,需在智慧城市、不动产登记、地质灾害防治和突发事件应急测绘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如:推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应用,优化城市管理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加快构建分类科学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处理好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更好地维护群众权益等。
3.4 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机构改革以后,自然资源部门作为新组建的部门,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怎么看、怎么干,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实践,在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标准规范研制等环节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自然资源科技人才,不断提高成果科技水平与公共服务能力。
4 促进湖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发展的建议
“十四五”期间,围绕服务国家、湖南省重大需求和省自然资源职能职责,聚焦自然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评估、监测监管、保护利用等关键领域,力争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自然资源产权管理和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治、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应用和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深入研究,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成果,研发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形成一批技术标准与规程规范。
建立面向自然资源相关行业部门的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科研仪器和设施、科技数据、科技文献等各类科技资源,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科技成果发布制度,建立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动态更新并定期发布科技成果等信息,向社会提供科技成果咨询服务,加强科技成果宣传。加大对具有转化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应用,督促科研单位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可操作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规定,明确科技成果转化任务、责任主体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式等。完善科研标准项目立项论证与竞争机制,精准支持制订自然资源系统行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标准规范。
加大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扶持力度,完善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和评估考核机制。围绕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需求,依托现有基础,努力培育创建科技创新平台。
制定人才管理激励政策,赋予项目负责人或创新人才和团队更多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科研院所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重点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突出工作实绩,体现人才价值。二是重视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设立青年科技项目,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积极申报;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岗位遴选、出国研修培训等方面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切实推行科研项目负责人制度,赋予项目负责人组建科研团队、组织项目申报实施、统筹掌握任务分工、研究进度和提出收益分配建议方案。
4.5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完善咨询委员会、科技专家库和人才库,对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方向和重大问题决策进行咨询、论证、评价,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实行分类建库。推进制度与管理创新,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全面落实绩效工资、项目经费、职称晋升等方面向科技创新团队与科技人员倾斜;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协同创新,积极推进产学研用模式,充分发挥多方优势,强强联手,在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成果评价、奖励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合作,建立科技工作联动机制。
参考文献/Referenves
[1]单卫东.以高质量科技人才助推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03 -03(003).
[2]杨峥.让科技创新成为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01 -21(003).
[3]刘大海,王春娟,王玺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与指数构建[J].中国土地,2019,(8):24-26.
[4]刘伯恩,马朋林,高兵,等.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与管理变革[J].国土资源情报,2019,(1):3-10.
[5]郝庆,封志明,赵丹丹,等.自然资源治理的若干新问题与研究新趋势[J].经济地理,2019,39(6):1-6.
[6]刘聪.科技创新服务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土地,2020,No.408(01):16-19.
[7]陈甲全,陈雪洋,殷明.浅议自然资源背景下的地理信息科技发展方向[J].地理空间信息,2019,v.17;No.121(09):18-21+9.
[8]杨旋.为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 12-11(001).
3